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研究

2021-01-18 22:18王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乡村振兴

摘要:本文以蒙城县篱笆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做法为例,分析当前蒙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探索创新乡村社会治理路径来突破基层社会治理困境,更好的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农村发展的基础,确保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创新机制  乡村振兴

基层社会治理涉及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基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性典型案例经验”。近年来,蒙城县篱笆镇以治理有效为目标、基本形成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乡贤出力+能人管理”的多元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进一步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建设,夯实基层综合治理的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一、蒙城县篱笆镇刘庙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

蒙城县篱笆镇刘庙村通过“选好一个书记,建强一个组织,教育一片群众,治好一个村子,示范一个乡镇”的做法,使刘庙村由乱到治、由后进变先进,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夯实党建

1、选准用好带头人。按照发展有能力、工作有责任、处事讲公道、服务讲奉献的要求选派工作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退伍军人到刘庙村任党委书记,同时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强化了刘庙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完善制度依规办事。村两委充以身作则、集思广益“量体打造”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同时完善村级监督委员会制度,建立监督约束制度等,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实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3、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大力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升村干部服务能力。通过学习,增强了村党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和组织力,净化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全村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刘庙村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了模范引领示范作用,并同群众同频共振,演绎“鱼水情”,齐唱“连心戏”。

4、培养人才增强智力支持。按“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16字方针,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不仅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而且改善了年龄结构,又避免了近亲繁殖。

(二)发展经济富裕农民

1、多措并举均衡发展。 村两委时积极发挥“指挥棒”作用,多措并举引导村民致富奔小康。一是提供各类平台,寻找致富路子,千方百计增加村民的收入。二是整合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一方面新开挖鱼塘4个并对外发包,另一方面收回非法占用“企业预留地”并重新发包或收取租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三是吸引在外知名企业家回乡创业家。把昔日“孔雀东南飞”变为“乾坤斗转凤还巢”。

2、办好实事赢得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刘庙村两委一班人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作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除了制约刘庙村发展的短板和瓶颈,赢得广大干群的认可和赞同。

(三)法治护航维护稳定

1、做好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刘庙村党委与村有识之士共同努力彻底解决群众纠纷,针对各类信访案件,村两委通过多次上门不厌其烦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使镇村摘掉了这个“老大难”问题。

2、做好矛盾纠纷排查。为了能够及时顺利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村党委把本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常态化,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排查清楚,尽最大努力将问题化解到位,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治安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各村组干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守好“责任田”,把矛盾纠纷排查落实到位。对矛盾纠纷排查不及时、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全力打造法治样板村。建设美好乡村,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为此村两委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全民法律顾问签订。二是做好“法律明白人”培训。三是做好“法律图书角”建设。以此打造新时代法治样板村。

二、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出现的新问题

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新背景新形势下,检视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以刘庙村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为例,思考面临的难题、困局,发现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弱势和短板。

(一)重解决实际问题,轻思想教育宣传。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基层工作的强度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基层干部与老百姓朝夕相处,给群众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但由于缺乏宣传教育,导致一些农村居民国家意识、集体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等等淡化,而这种种现象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帶来新的挑战。

(二)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加大矛盾纠纷化解难度。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原有封闭保守的社会格局被打破,农村居民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生产方式随之逐步发生变化,利益诉求日益多元,新问题不断增多。政府虽已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但由于服务手段、方法措施不足,不能快速适应新的变化,与群众的迫切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不能够短时间内及时化解,而往往这些问题都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纠纷,这不仅给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难题,同时又存在一定的社会安定隐患。

(三)治理理念相对滞后,服务水平不高。当前农村人口流出加剧,大量农村人口“离土又离乡”,导致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弱化,社会治理人才短缺。虽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部分人员回流现象,但这只是暂时的。总之种种原因造成了乡村基层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机会减少,加之部分基层干部职责认识比较模糊,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足跟不上形势要求,工作方法简单、感情用事,因此有些基层干部治理方法方式上仍延续单向的管理模式,还是把农村居民当作管控的对象,而非服务的对象,甚至存在作风不实、处事不公现象,可以说治理能力是低下的。

三、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的思考

针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借鉴篱笆镇刘庙村的治理实践经验,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领导和治理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等途径来突破基层社会治理困境,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一)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治理优势。

1、要打破村域界限选书记,建强党组织。打破村域界限因地制宜选村书记,最起码要解决三个问题,即选什么样的人、选哪些人、在哪里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标准是前提,就是要选讲政治、有定力、清正廉洁、敢担当、有作为的好党员;选哪些人,就是扩大选人用人范围,围绕退役军人、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等;在哪里选人,就是要扩大视野、打破村域界限,在全镇范围内选定,也可镇范围以外选人。

2、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组织机构,完善部门联动机制。要建立部门联动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做到权责分明,更好地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同治理,避免遇到紧急情况,因处理不及时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二)健全矛盾调处化解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针对突出矛盾纠纷问题,要积极探索重点群体社会矛盾化解调处机制和联动协调机制。

1、做好矛盾排查工作,建立预防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重点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和分析预判机制,加强矛盾纠纷的分析,探索实施情报信息员制度,鼓励热愛调解工作的人员加入到调解信息员队伍中来,随时发现矛盾苗头,及时化解矛盾隐患,不断提高对潜在矛盾纠纷的预警预判能力。

3、畅通诉求渠道,疏堵结合畅通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载体和机制。

4、健全规章制度,用科学的制度办法来化解矛盾。针对个别“为所欲为,得寸进尺”的群众,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依法治理在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方面的显著优势。

(三)健全队伍建设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1、制定奖惩办法激励基层工作人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思维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矛盾纠纷预判能力,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以智能化为社会治理增效,提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2、出台相应的制度办法尽可能的吸纳培养年轻干部,主动压担子,及时挑大梁,充分发挥他们年轻有知识有文化有活力的优势。对表现突出、能力强的干部应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另外,还要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村官镇内、县内交流机制。

3、加大基层人、财、物的投入,更好地进行社会治理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对服务。

(四)健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机制,实现多元主体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1、加强思想教育宣传,提升村民自治意识。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来教化群众,使农村居民充分认识自己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增强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完善村委会自治组织建设。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  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自治功能。

3、发挥社会组织、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等功能作用。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使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最大化。

4、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当前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民众心理健康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强化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需要培育民众自尊自爱、理性平和、向上向善的社会心态,需要引导民众理性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坚决摒弃社会戾气和悲观失望情绪,营造友好和谐互信的人际关系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氛围。因此要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及时疏导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培育群众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总之,基层社会治理是长期的复杂多变的,涉及层面问题很多,我们要始终紧跟时代节奏,与时俱进转变治理思维理念,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作者简介:王静(1976.10),女,汉族,安徽蒙城人,本科,蒙城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三农。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