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良:助力“长征”尽揽“风云”

2021-01-19 06:36幻棠
太空探索 2021年1期
关键词:长征二号有效载荷中国航天

文/ 幻棠

从昨日默默无闻,到今日举世瞩目,中国航天经历了十分艰苦的历程:一穷二白起步难,精通技术发展难,而被世界其他大国认可,让自己在航天界占有一席之地则更难。

1992年和1996年,中国航天都经历了一年两次发射失败的阵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期间,是长征二号丁火箭五年里的三次成功发射,使其他国家重建了对中国航天的信任。这其中,我国著名火箭专家孙敬良院士功不可没。

孙敬良,1930年出生于山东。1947年,他顺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毕业后,孙敬良被分到了锦州市第三航校。由于工作上的出色表现,1951年,他又被选派远赴苏联深造。在留苏的6年里,大大小小的考试不下上百次,仅在一次非正式的测验中,孙敬良稍有大意没得满分。刻苦学习,让他有了非常坚实的航空工程专业的基础。

▲ 孙敬良

学成归国后,孙敬良被分配到了国防部五院,开始参与火箭的总体设计。后来,国家决定在上海也要大力发展火箭研究,孙敬良又被调到了上海。从此,他一头扎进了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中。这一干,就是数十载。

▲ 2008年10月,孙敬良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留影

▲ 2001年,在上海举行的“空间周”活动上,孙敬良为“小航天迷”们签名

▲ 工作中的孙敬良(左)和任新民

▲ 孙敬良在火箭厂房

自加入航天队伍以来,孙敬良参与和主持了数个型号火箭的研制,他及他的研制队伍接连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攻克了风暴一号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振动过大的技术难关;攻克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重大关键技术纵向耦合振动的技术难关;成功研制了风暴一号改进型火箭,确保了“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成功研制了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使我国成为可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成功研制了性能好、可靠性高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挽救了中国航天的信任危机,创造了载入航天史的3次“龙抬头”奇迹……而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和孙敬良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

孙敬良深知质量是航天的生命。他的严格在航天系统内是出了名的,有人形容——严格到“六亲不认”。他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做到“六严”: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研制程序办事;严格技术要求;严格地面试验;严格落实行政技术两条指挥线的岗位责任制;严格全过程质量控制。另外,孙敬良还总结出了“设计可靠,生产严格,试验充分”的质量方针,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除了严格之外,孙敬良的大胆在业内也挺有名。这与大胆采用“小平台”有关。

▲ 首都少先队员向荣获199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研究员孙敬良、张贵田、李相荣(自左至右)献花

动力调谐陀螺平台,简称小平台,在火箭上应用它可大大提高火箭的有效载荷能力。如果发射有效载荷的费用是每千克1万美元的话,那么,因为小平台自身可减轻有效载荷100多千克,所以应用它就能省下100多万美元的发射费用!然而,尽管当时新生的小平台具有巨大优势,却没有人敢冒险首先将其应用到型号产品中。敢把小平台应用在型号产品中,孙敬良是第一人。

1994年7月3日,采用了“小平台”的长征二号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升空,成功将我国第一颗新型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吃螃蟹”成功,孙敬良的“大胆”也在业界传为美谈。

1993年,孙敬良已经63岁。到了这个年纪,大多数人早已退休享受晚年生活,但对他来说,却是新事业的开端,因为这一年,孙敬良开始与风云系列卫星结缘,从“火箭大师”华丽转身变成了“卫星先行者”。

孙敬良担任工程总设计师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实践七号卫星和遥感一号卫星工程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我国向太空成功输送了多颗卫星。如今,这些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卫星仍然遨游在浩瀚的太空,彰显着我国航天非凡的实力。

猜你喜欢
长征二号有效载荷中国航天
2022.05.21~2022.06.20中国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理念牵引 机制创新 人才驱动 做有效载荷创新发展领跑者
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基金会
俄发射保密军事卫星
中国航天,叩门“天宫”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面向有效载荷数字化研制的标准化工作转型初探
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流程的策划与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