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2021-01-19 01:26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成功率心率

东港市中心医院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90例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起始时间:2017年10月,截止时间:2019年12月,采用单双数抽签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实施研究,抽取单数的患者给予常规监测列入对照组,抽取双数的患者给予心电监护仪监测列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人数4例(8.89%),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28.89%)(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人数43例(95.56%),对照组抢救成功36例(80.00%),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救治工作提供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多由情绪过激、过度劳累、刺激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患者常出现持久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症状,疾病的病死率较高,达到15%,心律失常作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临床研究得知,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频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存在一定关联,可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1]。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具有预警功能的精密仪器,将计算机与数字处理技术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便于临床掌握患者的心电指数,了解其心率情况,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减少病死率[2]。本文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实施研究,2组采用不同的监测方式,对比取得的效果,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起始时间:2017年10月,截止时间:2019年12月,患者符合《内科学》[3]中的疾病标准,纳入的患者全部按照本次研究要求积极配合研究,依从性高,排除意识模糊、表达能力差及伴有其他恶性疾病的患者。采用单双数抽签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实施研究,抽取单数的患者给予常规监测列入对照组,抽取双数的患者给予心电监护仪监测列入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显示: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2~80岁,平均(63.46±3.36)岁;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43~82岁,平均(63.23±3.28)岁,将患者以上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具有良好均衡性(P>0.05)。

1.2 方法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心情放松,心态平和,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其不良情绪,告知其积极心态对疾病的好处,使其能树立信心,积极对抗疾病,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告知其戒烟戒酒,对其进行饮食指导,禁止食用油腻、刺激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给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远离嘈杂的电梯及走廊,使患者获得充足睡眠。

对照组:常规监测,每日定时给患者测量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如出现脉搏不规律的情况,测量其心率水平。

观察组:心电监护仪监测,检查除颤器、临时起搏器、储备导电膏及其他物品,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对心电监护仪进行测定及分析,在患者右胸及后胸安装电极,监测患者胸痛、心律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尤其注意6:00~12:00患者易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段,对于出现早搏的患者,立即使用药物(抗心律失常),疾病易向室颤转化,因此备好利多卡因及心律平等药物,发现后紧急采取急救措施,及时进行除颤。

1.3 观察指标

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行χ2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人数4例(8.89%),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28.89%),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人数43例(95.56%),对照组抢救成功36例(80.00%),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差异显著。

表1.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n=45,n/%)

3.讨论

心电监护常用于救治危重患者,心电监护仪作为一种精密度高的监测仪器,其能对患者的心率及ST数值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心率超限的患者,仪器会自动报警,通过信息储存功能,对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动态监测,以帮助患者病情。该种监护方式具有简便、数据准确、可靠的优点,可重复使用,监护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患者有无心律失常情况发生,还需要关注患者有无心率异常变化的情况,如出现室早及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情况,需要告知主治医师,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心电监护仪器能及时发现患者有无心律失常情况,便于掌握患者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患者加强护理,提高其舒适感,使其心态得以调整,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使得患者获得良好护理体验,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5]。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心电监护的过程中,由于采用模拟导联,当其提示患者存在心律失常时,需要及时做标准导联心电图,查询患者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利于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心电监护仪器可能由于各种干扰因素导致误报警情况发生,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仔细辨别,以防出现误诊情况,因此,院方需要多开展心电监护知识培训,使得护理掌握更全面的心电图知识[6]。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救治工作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成功率心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心率多少才健康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