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村隧道的涌水量和围岩

2021-01-19 09:38黄建伟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洞身涌水量节理

黄建伟

(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

1 隧道概况

新村隧道地处龙岩市永定区岐岭乡新村村和凤城镇曾坑村之间。分离式双线隧道,全长5103m,属特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360m。隧道进口形式为削竹式口,出口形式为端墙式(图1)。共布14个钻孔,物探(大地电磁法5370m、孔内超声波测试11孔),水文试验(抽、注水试验5孔)。

2 地形地貌

隧道区属低山和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呈上缓下陡,天然山坡坡度约20°~35°,局部较陡,坡度约45°,植被发育,山脊(顶)呈浑圆形,最大高程832.0m。

3 地质构造

隧道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内,与上杭—云霄深断裂带平行,受政和—大埔断裂影响,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北西向断裂为辅。隧道未穿越对线路安全有明显危害的大型构造或活动构造。有5条次级构造破碎带与隧道轴线相交,并发育有6条节理裂隙密集带,对本隧道的围岩级别和涌水量有一定的影响。

4 地层

根据地质调绘和钻孔揭示,隧址区沟谷段上覆第四系耕植土、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粘土、碎石;低山和剥蚀丘陵段斜坡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下伏侏罗系藩坑组(J1f)凝灰岩、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及其风化层,局部地段闪长玢岩脉体侵入(图2)。

5 物探

本隧道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AMT大地电磁法、超声波测试,第四系覆盖层至强风化层厚度不均,厚度为5~63m,局部风化程度不均匀,根据各测线高密度电法和大地音频电磁法反演图,洞身发育F12、F13、F14断层和多处裂隙发育带。

6 水文地质

隧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山坡坡体较陡,地表水较发育,多处沟谷长年有水流经过,但流量不大,经现场测得水量约200~500t/d左右,附近未见有其它大的地表水系经过。

除F11A、F12A、F12、F13、F14构造带经过外,未见其他规模较大、透水性较好的断裂发育。

图2 剖面图

地下水主要型式为①基岩风化网状裂隙—孔隙水、②基岩构造裂隙水,总体透水性较差,富水性较差。

7 水文试验

为查明水文地质情况,采用注、抽水水文试验,并对隧道涌水量的计算提供有关水文设计参数(图3)。

图3 抽水试验

8 围岩基本质量分级

按照岩石坚硬程度(Rc)及岩体的完整性(Kv),结合地下水、裂隙、围岩应力状态等对围岩的影响,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公式3.6.3、3.6.4计算隧道围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隧道围岩体基本质量定性特征和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值,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表3.6.5进行隧道围岩的分级(图4)。

场地内各围岩设计参数取值根据土工试验、岩石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及《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综合确定。

9 隧道涌水量分析

根据《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B10049-2004/J339-2004),采用降水入渗法、谷德曼公式和佐藤邦明经验式估算本隧道的涌水量。

(1)降水入渗法: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补给量的多少受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形及地表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限制。根据《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B10049-2004/J339-2004)中的降水入渗法估算隧道的涌水量如下:

图4 围岩分级

降水入渗法公式:

式中:Qs——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正常涌水量,m3/d;

2.74——换算系数;

a——降水入渗系数;

W——多年年均降水量,本测区取1950mm;

A——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集水面积,km2。

根据表1计算结果,正常涌水量为8253m3/d。

最大涌水量取正常涌水量的1.5倍计算Q0=8253×1.5=12380(m3/d)。

(2)《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2004)谷德曼公式和佐藤邦明经验式。

最大涌水量:

q0=2πKH÷ln(4H÷d)(谷德曼公式)

经常涌水量:

q0=q0-0.584×ε×K×r(佐藤邦明经验式)

式中:Q0——隧道最大涌水量;

L——隧道计算长度;

K——含水层渗透系数,m/d(计算及经验值);

H——含水层中静止水位至隧道等价圆中心的距离,m;

d——隧道洞身断面德等价圆直径,m;

Qs——隧道单位长度经常涌水量,m3/(d·m);

ε——试验系数,一般取12.80。

根据野外钻孔注水试验结果,结合工程经验数据,根据上述公式对隧道进行分段计算得出:隧道最大涌水量为13365.75m3/d,正常涌水量为10009.50m3/d。

10 结论

(1)隧址区及其附近新构造运动不强烈,未见影响场地稳定的活动性断裂,未见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隧址区现状整体较稳定,适宜隧道建设。

(2)隧道沟谷交错,地表水发育,沟谷内均长年有水流经过,但流量不大,水量约200~500t/d,未见有其它大的地表水系经过。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由于洞身围岩以中—微风化岩为主,岩体总体较完整,基岩裂隙水,水量较贫乏;构造裂隙水透水性较好,富水性一般。但构造带、岩性接触带及节理密集度处岩体较破碎,当埋藏较浅,又与地表水系相通时,隧道开挖中注意防止发生突水现象。预测隧道双洞最大涌水量取值13000m3/d,双洞正常涌水量取值10000m3/d。

(3)5条次级构造破碎带与隧道轴线相交,并发育有6组节理裂隙密集带,受断裂构造、节理裂隙密集带及岩性接触带影响该段落隧道围岩较差,级别降低,围岩应加强防护;同时断裂构造和节理裂隙密集带位于沟谷低洼地带,与地表水有一定联系,开挖时易产生涌水现象,对施工影响较大,施工时应加强排水及防护措施。

表1 涌水量计算表

(4)隧道进出洞口处仰坡和两侧开挖边坡稳定性较差,隧道开挖应注意边坡防护,建议采用放坡开挖,开挖坡率1∶(1.00~1.25),并采取相应坡面防护措施。隧道区不存在其它不良地质问题,基本适合洞口建设。

(5)隧道洞身主要以中—微风化花岗岩为主,洞身岩体完整性总体较好,洞身围岩主要以Ⅲ-Ⅳ级为主,但进出洞口、浅埋段及构造带通过段,岩体较破碎,应加强支护。

(6)本隧道分布有两处岩性接触带,为不整合接触,岩性为喷发岩和侵入岩,不规则侵入,脉体侵入较多,且受断裂构造影响,岩性较复杂,岩体不均匀风化差异大,应对两处岩性接触带及附近路段加强地质观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7)建议施工中加强施工监理,遇特殊地质问题,应及时会同业主、设计、勘察部门商讨解决。在施工中建议加强隧道地质观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建议施工中采取动态设计,根据现场岩土观测和地质预报成果,在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相应调整隧道的开挖方法和围岩支护措施,以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洞身涌水量节理
隆德煤矿下组煤开拓延深工程涌水量预测
顺倾节理边坡开挖软材料模型实验设计与分析
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古构造应力场特征
广西忻城某石材矿山涌水量预测研究
河口村水库1号泄洪洞洞身支护结构设计
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构造节理发育特征
重庆鱼田堡煤矿矿井涌水量变化特征研究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探讨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on Forced Convection between Two Nanofluid Laminar Flows in a Channel
毕节市关门山隧道洞身开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