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研究与实践
——以淮南联合大学为例

2021-01-20 08:48孙晓东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徒机械设计学期

孙晓东

淮南联合大学 机电系,安徽 淮南 232038

1 学徒制在我国的发展

新中国学徒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产现场的学徒制,时间为1949 年一直到改革开放,这期间大量的技术工人是靠生产现场的学徒制培养起来的;第二个阶段是学徒制向职业学校教育的过渡阶段,时间为改革开放到20 世纪90 年代初,这段时间中,国家要求学徒年限中的1/3 要用来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学校教育慢慢进入学徒制中;第三个阶段是正式学徒制消失与非正式学徒制存在阶段,时间为20 世纪90 年代初至今,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定向培养慢慢取代了学徒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在技术工人的培养中慢慢变为主体,取代了学徒制培养[1]。

2 现代学徒制的提出与内涵

《教育部2012 年工作要点》中第一次提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 年2 月26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随后国家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开始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的思路和课题。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内涵有这样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二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3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淮南联合大学从2018 年起开始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改革。学校与淮南市泰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校企合作协议书》,制订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学徒制项目实施与运行机制》《现代学徒制联合招生与招工简章》《学徒制企业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并于2018 年进行了联合招生,在2018 级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组建了现代学徒制班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 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

图1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方式演化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它的特征是以企业为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徒为主、学徒与学生合一的双重身份。在实践过程中,要突出企业的话语权,将企业从用人的终端变为培养人才的主体之一[3]。如图1 所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企业作为培养主体,不仅提供实习场地、企业课程、带徒的师傅还要与学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的开发、考核标准制订等工作,从而形成校企双主体的育人机制。

3.2 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定标准。包括校企共建课程标准、师傅聘用标准、教师聘用标准、校企共建课程考核标准、企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学徒选拔标准、学徒待遇标准和中期与出师考试标准等。定标准的目的是为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为考核和评价提供依据。其次是定模式。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第一学期:学校学习为主、安排企业岗位认知实习;第二、三、四、五学期,除校内学习外,每学期安排8 周时间在企业学习及住宿,教师在校内实训室授课、企业现场授课、跟岗实习;第六学期安排跟随师傅进行顶岗实习。其三是定体系。进行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开发,构建与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例如:淮南市泰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给学生提供的目标岗位是电厂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同时考虑学生职场可持续发展性,分析专业面向的通用岗位,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引入职业标准,按照学徒——技术员——项目经理的职业发展过程,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最后是定课程。按照职业素质与工匠精神养成课程、技术技能基础课程、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五大模块,确定学校课程、校企课程与企业课程,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明确教学主体。

目前,我校2018 级“泰能班”已完成了三个学期的教学,第一学期在校内开设了《发电厂热力系统》与《发电厂汽轮机设备》两门校企课程,学生赴宣城电厂项目部进行了1 周的岗位认知实习;第二学期在校内开设了《汽轮机设备检修质量标准》校企课程,学生赴宣城电厂项目部,跟随师傅进行了8 周的岗位学习与跟岗实训;第三学期在校内开设了《汽轮机设备检修工艺》校企课程,学生赴江苏核电公司田湾核电厂的T401 大修项目部,跟随师傅进行了8周的岗位学习与跟岗实训。所有的校企课程均由企业师傅主讲,专业教师辅助,项目现场的岗位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导师队伍

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成为学生的双导师,双导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除了定标准、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外,学校和企业还积极组织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业务交流,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校内专业教师进一步熟悉企业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而指导校内理论课程的教学,同时提升专业素养,企业师傅进一步熟悉教学规律,进而改进带徒方法,逐渐完成从企业技术人员到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师傅的转化。

3.4 构建校企双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的考核和评价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做出,因此需要构建校企双评价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学员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程度、实践技能掌握程度与非常规考核[4]。

4 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在继续,通过近2 年时间的实践,深刻感觉到现代学徒制这种校企紧密结合的育人模式,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专业教学更接近岗位实践,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如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间较长,想选修一些其他校内课程就受到了影响,企业的育人付出没有回报等等,还将在今后实践中研究,逐渐形成并健全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在教学改革中起到引领与辐射作用,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学徒机械设计学期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今日菜色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试论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策略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