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套管急冷换热管束制造工艺技术研究

2021-01-20 08:43康龙基韩秀兰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1期
关键词:锥体内孔管束

康龙基 韩秀兰 王 静

(1、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46 2、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46)

急速冷却换热管束是乙烯裂解装置中的关键设备,主要作用是将800℃左右的高温裂解气迅速冷却至二次反应温度以下,减少烯烃损失和回收裂解气的高位热能。急速换热管束通过上下连接件将内外管连接成双套管结构,入口锥体与下连接件通过环缝对接,裂解气温度高,热强度大,内管与下连接件环缝拼接位置运行工况最恶劣;内外管束长度长,柔性大,内外管束间隙小,排列密集,穿管难度大;运行过程中内管承受高温,内管伸长弯曲后,套管间隙减小冷却水流量减少,内管易受热不均;入口锥体与下连接件焊接完成后需热处理,入口锥体易产生热裂纹。如何保证双套管结构的产品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急速冷却换热管束主要结构特点

急速冷却换热管束内管材质13CrMo4-5,直径较小,仅为Φ73×7.1mm;长度约20m;外管材质SA-106MGr.B;上下连接件为SA-336MF22CL3;入口锥体为 捏积合金材料。产品结构如下图1:

图1 急速冷却换热管束

2 内孔焊焊接工艺技术

内管与下连接坡口为60°V 型坡口,内管内径为Φ59mm,操作空间小,焊接过程中可视性差,对正过程中易错边,产生焊接缺陷后,该位置无法返修只能切断后重新加工坡口。

内管与下连接件坡口设计为U 型坡口,且内管与下连接件坡口为非等角度结构,扩大了焊接过程中的可视范围,且内孔焊焊缝采用M-GTAW 焊接完成,保证全焊透,提高了焊接质量。

图2 内孔焊原结构示意图

图3 改进后内孔焊示意图

内孔焊定位工装:

为保证内管与下连接件坡口对正,设计了定位工具,确保装配过程中内管与下连接件对齐,保证焊接不错口。与焊缝接触端为铜垫,不与焊缝熔合,铜垫内部预留焊接槽,槽深为背部焊脚高,能够使焊缝单边焊双面成型质量更有保证。

3 内外管束套装工艺技术

内外管长度较长约为20m,柔性大,内外管束套装时,内管移动过程易发生转动且穿管至中间部位内管出现下沉,增加了穿管难度。为保证穿管顺利,内管前端采用机械牵引,后端利用助推小车辅助前进,降低了穿管过程中的摩擦力;设计了行进轨道和助推小车,保证内外管束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穿管时,将多个助推小车安装在行进轨道上,拖起内管并随内管一起前进,使内管端部进入外管时始终保持水平进入;利用轨道侧定位支撑,防止内管旋转,并在外管端部装好导向套,防止穿管过程中内管附件磕碰外管坡口。通过套装工装,可快速的完成穿管工序,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图4)。

图4

4 内管预拉伸工艺技术

根据理论分析和加热变形试验,设计了内置式电阻加热装置,利用温控柜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保证内管伸长长度。利用加热后管子的伸长量计算公式,△L=L×a(T2-T1),其中T2为管子加热温度,T1 为管子的初始温度,α 线膨胀系数,L 为管子加热长度,△L 为管子的伸长量,确定了内管加热长度L=2m,加热温度为320℃,保温时间30min。内管预拉伸后与上连接的焊缝为坡口焊缝和角焊缝的组合焊缝,为保证焊缝的质量,确定了最终坡口为单V 型坡口,角度为40°,内管与上连接件的单侧间隙3mm。

图5 预拉伸试验和产品示意图

5 下连接件与镍基焊接工艺技术

下连接件材质为SA-336MF22CL3,下锥体材质为Incoloy800HT,为降低异种钢的焊接应力和避免焊后热处理,更改下连接坡口,确定了坡口和堆焊尺寸,在坡口位置堆焊镍基隔离层,待内外管束整体热处理后再与下锥体进行同种钢焊接,提高了焊接质量。

图6 下连接件堆焊尺寸和实物示意图

6 结论

通过一系列试验及工艺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现已成功完成了多台急速冷却换热管束的制造生产制造。在不断改进工艺制造方案的过程中,很好的保证了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性能。

猜你喜欢
锥体内孔管束
空冷器管束断裂失效分析
内孔内凹台阶厚壁短筒体成形工艺模拟分析
弯管内孔氧化皮的去除方法
多频涡流检测技术在热网加热器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搜集凹面锥体
放开管束孩子的手
“锥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中美教材对比
制动管束的设计要点及在装配中的优点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锥体上滚
钢丝刷内孔清洗装置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