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现象”透视

2021-01-20 04:23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12期
关键词:理塘县理塘丁真

焦点

从高原山村走出来的丁真

20岁的藏族小伙丁真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一个小山村。20多天前,一名摄影师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短视频,让丁真一夜走红。他清澈的眼神、灿烂的笑容、身后的雪山与草原,戳中了万千网友渴望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内心,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一股“丁真热潮”。

随后,丁真受聘成为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并担任理塘县的旅游形象大使。在这20多天里,他为甘孜州拍摄旅游宣传片,还前往几百公里外的省会成都市参加旅游推介会。这是丁真有生以来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除了形象代言外,理塘县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还将安排丁真在理塘县藏民俗文化集中体验地勒通古镇里的微型博物馆群担任解说员。

(2020年12月7日《新华社 》 )

透视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向静林

2020年11月,四川甘孜理塘县的小伙子丁真,在网上发布了一段不到10秒的自拍短视频,之后意外爆红网络,人们被丁真清澈的眼神、纯真的笑容、帅气的样貌打动,为丁真身后蔚蓝的天空、优美的风景赞叹不已,也仿佛从丁真生活的世界中看到了久久期盼的诗和远方。丁真很快成为理塘的旅游形象大使,理塘的社会关注度迅速提升,全国多个地方的文旅部门也纷纷在微博上@丁真,向丁真发来热情的参观邀请,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最为和谐的“人才争夺战”。丁真火了,而且一直持续至今,被媒体称为2020年最火的“新晋顶流”;由丁真引起的这一系列网络现象,被网民称为“丁真现象”。

网红现象并不新鲜,但丁真现象与很多网红现象有所不同。从丁真到@丁真,从“甜野男孩”到理塘风光,从家乡热度到全国文旅,丁真给更多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给理塘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也给很多偏远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丁真现象背后,实质上是数字时代人们发展理念的转变,那就是从个体单一的发展走向地方共同的发展,从注重竞争的发展走向开放共享的发展,从短期快餐式的发展走向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无论是理塘文旅部门对丁真的快速聘用、有力保护和冷静培育,各地文旅部门乘势宣传的借力智慧和幽默话语,还是亿万网民的时时关注和热心留言,都真真切切地体现了发展理念的转变。

丁真现象折射出数字时代新的发展特征。数字时代的任何一个个体,都可能因为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而改变人生的轨迹;任何一个为社会所珍视的特征,都可能因为网络呈现出放大效应,进而演变成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转化为数字经济的新发展要素;任何一个为人们所忽视的地区,都可能因为经济社会中的某个因素或者偶然事件,而迅速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注意力,实现发展中的弯道超车。因此,数字经济时代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宝贵的个人特质、美丽的自然环境、坚实的产业基础、动人的文化符号、质朴的价值理念等。这些因素,无论是不期而遇还是用心组合,都有可能在数字世界大放异彩。

丁真现象反映了数字时代新的社会基础,即各种新型数字技术对于社会连通性的极大促进。连通性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术语,意指任何一个网络节点通过某种路径与其他节点产生联系的可能性。正是由于数字时代个体、组织、区域等之间的广泛连通、即时连通和持续连通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也正是由于数字时代信息的发布、传播和反馈机制出现了跨越式的变化,丁真的一个笑容才能顷刻牵动亿万网民的心,少为人知的理塘才能迅速成为很多人的向往之地,不同区域的文旅部门才能接力借势传播。在高度连通的数字时代,个体生活、组织行为、社会互动、区域发展、国家战略都将迎来更多新的变化。

从丁真到@丁真,新的理念和新的社会基础,让我们看到了数字中国的新发展动态。其实,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可能还有很多像丁真一样纯真的青年,还有不少像理塘一样美丽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地方也都有不一样的禀赋。数字中国的建设,需要不断弥合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赋予更多地区、更多人新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和发展希望。如此,每个人对梦想的追求、每个地区对禀赋优势的发挥,会共同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

当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构建数字中国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效应,又要构建数字时代的社会自我保护机制,特别是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如何在数字时代,既赋予个体更多的发展机会,又呵护个体最为宝贵的特质;既创新更丰富的连通机制,又避免对个体的过度消费;既开发更多彩的技术产品,又坚守全社会珍视的价值理念,是国家、市场、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丁真的出现,应该将我们引向这些讨论。

(2020年12月7日《光明日报》)

"丁真式网红"带来流量与社会价值双赢

杨兴东

近日,四川省理塘县小伙丁真成为“顶”级“真”流量。丁真现象,传播的是脱贫攻坚和万里山河的美好,提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创造的示范。

用好网络流量,丁真给了我们怎样的传播学启示?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自媒体人走入了盲目追求点击量的误区,甚至出现了以低俗、审丑换流量的不良现象。当然,仅从算法推荐的角度审视,审丑可能带来巨大流量,但同时这意味着社会精神文化的荒漠化。而失去了这一点,不管多么大的流量,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罗永成告诉记者:“碳酸钾作为水溶肥原料有三大优势:第一,碳酸钾肥料的养分高,完全速溶,是作为水溶性肥料的首选原料;第二,在农作物吸收养分的同时,能中和土壤酸性,使农作物成长土壤在最佳pH值环境下;第三,农作物在吸收钾元素的同时会形成碳酸根,这又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会更加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有人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笔者想说,流量越大,责任越大。在互联网平台,随着粉丝量的飙升,有些网红逐渐迷失了自己,把网民给的影响力当成任性的资本。而友善的丁真正是这些人的反面,丁真现象是流量价值与社会价值双赢的标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偶有一时赢得巨大流量的侥幸,但伴随着网络规则的完善、网络传播机制漏洞的补全,这样的侥幸必然失去生存空间。丁真给所有自媒体人上了最好的一堂课,在一个规则更趋于完善的传播体系中,我们如何挖掘好身边的好内容,在创造流量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是需要真正去追逐的目标。深入推进融合发展的当下,“丁真式网红”不妨多一点。

(2020年12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丁真这样的"网红清流"不妨再多些

胡一峰

11月底,一条短短的视频,让四川甘孜州理塘县的藏族小伙丁真成了网红。丁真和他的小白马,不但引起了网友的热捧,而且引发了各地“抢人”大战。究其原因,首先是缘于丁真的个人形象,富有雕塑感的面庞,清澈的眼神,健康的肤色,略带羞涩的笑容,还有他朴素而美好的生活愿望,以及原生态的家乡,这一切,无不符合当代人对生活的诗意想象和审美偏好。从这个意义上说,“丁真”不仅是一个人,更是生活理想的人格化符号。网友们热捧“丁真”,其实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各地“争抢”丁真,也是塑造地方文化形象的努力之体现。

同时,丁真引发的网络热潮,也引起我们对“网红”这一现象的思考。近年,网红几乎成了网络生活里的“必备品”,其中不乏优质内容的供应者。比如,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以诗意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田园诗的温馨;而李雪琴、Papi酱等则以俏皮、幽默的语言和段子,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欢乐。但也不可否认,有的网红一味跟风炒作、刻意造“梗”,或抄袭复刻别人的走红模式;有的为了博眼球而放弃下限,肆意恶搞,沦为网络世界的“泥石流”。更有甚者,靠“制造”“孵化”网红牟利,为了流量变现不惜贩卖焦虑,违背公序良俗,触碰伦理底线。

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红群体,如果我们承认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中,网红的产生是流量累积的客观结果,那就必须正视网红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及其作为网络文化供给者的意义,并努力促使其发挥正面积极作用。正如网友点赞丁真时所说的“这才是网红最好的打开方式”,我们确实应该呼唤丁真这样的“网红清流”不妨再多一些。

要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加强网络治理,持续有序地净化、美化网络空间,为那些有助于提高公众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文化内容,搭建更广阔的传播平台,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在网民数量日益增多的今天,还应大力开展网络美育,用丰富多彩的网络文艺精品和文化服务,引导人们提升网络文化素养,增强审美能力,自觉承担起弘扬网络新风的职责。尤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主播、博主,面对喧嚣复杂的网络环境,更应坚定地保持自我,不能唯流量是从。丁真走红后,致力于家乡文化旅游发展,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这两个方面无疑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当人们划开手机屏幕,看到满屏纯真的笑容、善意的举动,自然会在美与善的熏陶中感受人性的光辉,增强创造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愿望,网络空间也会愈发清朗起来。

(2020年12月4日《科技日报》)

热议丁真,也别忘了背后的他们

裘 勉

四川省理塘县备受网友关注。人美景美的吸引力,带来了不少流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讨论“丁真现象”,是有价值的。其意义就在于,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平日里很少关注的地区,把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到相对贫困地区。由此而论,无论是以美景吸引游客、以电商打通特色农产品销路,于经济社会发展都十分有益。同时,走红的丁真,也有了属于个人的更大发展平台,未来可期。“丁真现象”的溢出效应,愈加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看到的是丁真一个人在镜头前的精彩,看不到的是无数人的支撑与托举。人帅、景美只是当地发展的惊鸿一角,背后是无数人在数年间乃至数十年间的拼搏奋斗。丁真的家乡曾经属于贫困地区,在2000年,全县农村总人口的96.75%几乎都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如今,乘着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东风,这里已经摘帽脱贫,正在迎来美好生活。从曾经吃不饱饭、少人问津的贫困县,到现在的“网红城市”,这个地方经历了质的蜕变,并充满魅力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可以说,成就丁真的,是他自己的先天条件,也是时代发展提供的广阔舞台,更是数不清的干部群众为一个地区发展进步而付出的艰辛。只有真正看到“丁真现象”所折射出来的基层干群的“真”、脱贫攻坚的“真”、拼搏奋进的“真”,才能懂得这团“大火”燃烧得多么难能可贵。

有人说,丁真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家乡面貌。此话虽“不假”,却也有些言过其实。毕竟,即便没有此时此刻的“丁真现象”,理塘何尝停下过发展的脚步,何尝停止过追求美好生活的节拍?中国广大贫困地区之所以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因为有无数人在推动着发展列车向前、向前、再向前。那些年纪不大就白了头的基层干部,那些下沉一线、驻村攻坚的扶贫干部,是一股不能被忽视的蓬勃力量。

真正的英雄,是帮家乡摆脱贫困的人,丁真仅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勤勉的、奉献的、扎根的党员干部,数不胜数。一位扶贫干部的孩子说,“2020年,就是感觉到爸爸工作的伟大,太伟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全面小康,无论是一人走红还是一地爆火,足以说明,扶贫是系统性工程,致富也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所有人齐心合作。

满屏的丁真,实则都是脱贫攻坚的故事、中国发展的故事。别让“丁真现象”昙花一现,鼓励把更多如丁真一样的故事讲透讲好,我们要继续百般努力、千般加油,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猜你喜欢
理塘县理塘丁真
基于PRAC法则的理塘抖音短视频营销策略研究
调查
从“丁真走红”谈脱贫攻坚新路径
拒绝恶意抢注“丁真”商标
编辑部的丁真
丁真:网红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知道自己怎么红的”丁真接受央视采访
“世界高城” 有了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