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石雕创作中的意境表达

2021-01-20 11:10许启汉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泰顺石雕石材

文 许启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山水画积淀丰厚,不仅浓缩了整个传统绘画的精髓,更承载着东方艺术的审美观念,能够让人切身感受到作品给予的意境美,最大限度地寄托对自然山水的向往。石雕艺术深受影响,饱满深远的意境、张弛有度的布局和细腻温润的技法,勾勒着山水石雕的基本框架。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体系,是一种开放的审美空间,是艺术创作表达的最高形态。山水石雕的意境表达,即通过山水题材石雕作品的创作,将作品表面形态所呈现的自然山水进行诠释,并传递出创作者寄托的思想情感。简而言之,意境是主客观的和谐统一,是作者的“情”与自然的“景”相渗透的结果,因观赏者的不同,映射出不一样的意境感受。它不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阐述并呈现作者思想文化的渠道、枢纽。

一、物象于心,咫尺千里

石材是雕刻的基础,历来受到艺人的重视。它好比是山水画的颜料和宣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质感。为了寻觅到适合的石材,艺人们会反复观察揣摩、寻找挖掘,通过“相石”来确定雕刻的主题。据悉,泰顺是叶蜡石的“藏宝地”,素有“世界蜡都”之称。伴生于叶蜡石矿床之中的“泰顺石”,质地温润如玉、色泽雅丽、细腻剔透、纹理精美、软硬适中,适宜雕琢,极具文化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石料本身的特质是大自然赋予的美,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其形状、纹路、质地、色彩、大小各不相同,独具特色,因此要求雕刻者尽可能地因势造型、随色赋形,最大限度地保留石材价值,发挥自然优势。

《晨曦》

《层林尽染》

“一相抵九功”,相石是雕刻艺人生活经验、专业素养和精湛技艺的集中体现,在相石过程中,需要确定与石料相适应的题材、大概的布局以及主题选取等,既要表现精湛的雕刻技艺,展现作品的题材内容,又要渗透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笔者1994年跟随哥哥、雕刻名师许启平学习技艺,1996年师从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卓乃枢先生,有着二十五余年的从艺经历,对泰顺石的石性、色相了然于胸,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会尽量保留和突出优质石材和适宜的色彩,取舍有度。石材自然天成的纹理经过取舍处理、线条勾勒,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语境完全融合,营造出一个充满诗书画意的审美空间。作品《层林尽染》就是以泰顺三彩石为原材料,将色彩运用得淋漓尽致。远处看万千山峰尽染成红色,近景几处墨色屋顶点缀,主次分明,节奏变化,将山水石雕“咫尺之间,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的意境准确表达。物象于心,才能使石雕作品咫尺之间尽展万水千山。

二、以刀代笔,技艺加持

山水石雕以深浅浮雕和镂雕技艺为主,以刀代笔,在石头上绘制景观。通过线条的粗细、深浅以及主体的大小、远近来表现作品的深度与立体效果,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塑造作品的“势”与“度”,例如留白雕刻、层次布局、色泽搭配等。

石雕艺术,即通过持续的“减法”来实现造型上的“加法”,意在刀先,传递作品韵味。例如,作品《神女思凡》精雕细镂,充分考虑泰顺石的纹理、色泽、杂质等,将天宫的典雅庄严、浑穆沉重刻画得栩栩如生,将神女的灵动俊逸传递得惟妙惟肖。整件作品,动静相宜,有光有影,滋味十足。

山水石雕除了形态上的直观外,色彩美就是最具效果的视觉感受了。泰顺石雕色泽丰富,创作者往往可以因色赋形,利用石雕本身的颜色进行处理,在“审石度势”上做到多想少雕,顺势取意,力求作品做到与主题恰如其分的自然和谐,妙趣天成。

另外,传统山水画创作会特别注意对留白的处理,通过对主体之间的层次优化,疏密、远近、大小的合理布局更好地渲染描绘自然景色,向人们展现一种自然空灵之美。山水石雕创作的意境表达也不例外,尤为重视虚实相间的留白手法和合理到位的构图。即凿到处为实,无凿迹处为虚;具象雕刻和抽象勾勒相呼应,不雕之处完全保留自然纹理以更好地突出雕刻主题,使作品富有灵气。例如,作品《晨曦》就是利用石材的色彩对比,简要勾勒云霞、庭院及廊桥流水,依托留白手法,使整个画面和谐美好,晨曦美景跃然于石,营造出深远的意境,给予观赏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三、境生象外,心匠自得为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石雕简而言之,就是将自然之美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能给予人心灵上的共鸣。从相石选题开始,到布局构图、技法表现、色彩把握和主题升华,都能体现创作者基于客观世界之上的主观思想意识的审美体现,并与观赏者产生共鸣。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表述: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米芾语)。尤其是山川景物,烟云变灭,不可脑摹,须凭胸臆的创构,才能把握全景,以至于达“境生象外”的无穷韵味。简言之,创作者的艺术素养、扎实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生活经验等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意境。因此功夫还在刀外,创作者需要不断学习,与同行、大师、学界老师沟通交流,平时加强艺术和文学修养,不断地感悟生活,修炼技艺。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山水题材顾名思义就是要从生活环境、自然美景中汲取灵感。为了更好地雕刻出山水石雕的飘逸和灵气,创作者必须走进自然,对生活细致观察,近距离地体验感受,从而将自然山水了然于胸,将最真实的动态刻画在石上。但“真实”并非“写实”,山水石雕若只是单纯对自然事物进行写实刻画,我们看到的将是简单的复刻,是没有生命力的冰冷石块,创作者要做的是对其进行合理的艺术处理,适当夸张,赋予其自身的思想内涵和丰富情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很好的意境表达,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要以心灵映射万象,将丰富情感、思想内容和客观景象交融互渗,营造出自然而富有生命力的深远“意境”。

四、结语

意境美是中国山水画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审美标准,也是山水石雕的创作原则。它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创作者不断学习,提高审美情趣,涵养自身气质。同时,作者必须物象于心,以刀代笔,注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加之自身的体验、技法营造出“咫尺之间,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的意境之美。

猜你喜欢
泰顺石雕石材
茶韵
2020年《石材》目录
为何石材难以大量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材洞采风险预防
2019年中国石材贸易仅86亿美元,再次表现深幅下挫——中国石材贸易已经失去多个世界石材第一
浅谈泰顺石雕艺术魅力与发展趋势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