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难溶性抗菌药物的配制分析

2021-01-20 11:25周亚林林碧英叶少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4期
关键词:药瓶溶性生理盐水

周亚林 林碧英 叶少霞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感染性疾病临床中广泛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抗菌药物的使用大幅度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1-2]。抗菌药物通过静脉给药是最常见也是起效最快的给药方法,是医院中急重症患者最常用的给药方式。目前,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品种多样,常见的难溶性抗菌药物主要以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3-4]。此外,难溶性抗菌药物还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物等。在静脉配制工作中,一些难溶性注射用抗菌药物需要按照特定的配制方法才能保证药品质量和药品配制浓度,既可减少药品浪费,又能降低医疗成本,保证配制人员的安全性。难溶性抗菌药物的合理配制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5-6]。本文结合难溶性抗菌药物的性质,分析和总结这些难溶性药品的合理配制方法,报道如下。

1 某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某院作为厦门市岛外唯一一家三甲医院,近年来不断增开新科室以满足市民及周边城市患者的就医用药需求。随着临床需求增加,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我院2018年抗菌药物使用总支数为413238支,难溶性抗菌药物支数为145079支,占比35.11%,种类包含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等,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多,使用种类和构成比见表1。2019年抗菌药物使用总支数为567944支,难溶性抗菌药物支数为235272支,占比为41.43%,使用种类和2018年相近,但难溶性抗菌药物支数占比增加了6.32%,使用种类和构成比见表2。我院2019年抗菌药物使用量同2018年比增长了37.44%,2019年难溶性抗菌药物使用量同2018年比增长了62.17%。

表1 2018年难溶性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构成比

表2 2019年难溶性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构成比

2 常用难溶性抗菌药物的具体配制方法

随着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不断增加,要求我院静脉配制人员高效配制抗菌药物。其中,难溶性抗菌药物的配制显得更为重要,不仅要保证药品及时送达到临床使用,还需保证配置药品的质量。现对常见的难溶性抗菌药物配制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提高药品配制效率、减少药品浪费、促进患者合理使用药品和保护配制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总结如下:

2.1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2.1.1 注射用头孢他啶 注射用头孢他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配制时会产生大量CO2气体,使药液外喷,加大配制难度。病房护士常采用开放式减压溶解法,但会导致药量减少、配液剂量不准确、配制人员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头孢他啶的合理配制方法:先注入5 mL 0.9%的生理盐水充分振荡以便溶解,待溶液变为澄清,插入针头前将西林瓶倒置,并将注射器的柱塞全部插入针管。最后将针头穿透瓶塞插入,确定针头保持在溶液内,按通常方式抽取瓶内液体。值得注意的是,抽出的溶液可能带有CO2小泡,注射前应将其从注射器中排除。故头孢他啶应是现用现配,配制成的注射液颜色从淡黄色慢慢过渡成琥珀色,其配制完成后可在2~8 ℃冰箱中保存24 h。

2.1.2 注射用头孢替安 注射用头孢替安为结晶性粉末,呈白色至微黄色,含有辅料缓冲剂碳酸钠,溶解时会产生大量CO2,配制时药液会外喷,造成药液不足而影响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和环境污染。实际配制方法:取5 mL 0.9%的生理盐水缓缓注入盐酸头孢替安瓶内,将药瓶倒置数分钟,轻摇瓶内溶液,待瓶内药物粉末完全溶解所产生的CO2气体连同药液自动减压进入注射器内。最后再吸尽瓶内溶解后的药液,配制药液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不可用注射用水稀释。

2.1.3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纳(舒普深)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纳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非常难溶。当溶媒注入时有许多药物颗粒,不易溶解。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纳配制方法如下:取10 mL 0.9%的生理盐水注入,敲打药瓶使药粉散开,也可把黏壁的颗粒与稀释液充分混合,放于震荡器震摇,直至溶解,变为澄清(一般约需5 min)。

2.2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2.2.1 注射用哌 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特治星)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为白色粉末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非常难溶。当溶媒注入时往往凝结成团,不易溶解。实际操作方法:取20 mL 0.9%的生理盐水注入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瓶内,将药瓶倒立用力上下摇晃数下,让药粉与溶媒充分混合。将药瓶倒置竖立放于震荡器上震荡直至溶解,变为澄清(一般约需5 min)。此法操作大大节约配制时间,提高了配制效率,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2.2.2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此类药物当溶媒注入时往往凝结成块,黏壁,不易溶解。实际操作方法:取10 mL 0.9%的生理盐水注入,敲打药瓶让黏壁的药粉散开、药粉与稀释液充分混合。然后放于震荡器震荡,直至溶解,变为澄清(一般约需2 min)。

2.3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2.3.1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配制方法:取10 mL 0.9%的生理盐水注入,敲打药瓶使药粉与稀释液充分混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颗粒细小会黏壁很难溶解,应放于震荡器震荡,摇匀直至溶解(一般约需3 min)。

2.3.2 注射用厄他培南 注射用厄他培南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非常难溶,当溶媒注入时会凝结成块,不易溶解。其配制方法:取10 mL 0.9%的生理盐水注入,将药瓶用力上下摇晃数下使药粉与稀释液充分混合;也可以放于震荡器充分震摇,直至溶解,变为澄清(一般约需2 min)。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给药前溶解并稀释本品。因本品不易溶解,须充分振摇至溶解。

2.4 抗真菌药物

2.4.1 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 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配置此药过程容易产生泡沫。应将药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加入10.8 mL的无菌注射用水或0.9%的生理盐水。待药块完全溶解后轻轻混匀直到完全溶解。在溶解过程中动作要轻和缓,并要观察溶液有否存在颗粒物或者变色现象。配置完成的溶液在≤25 ℃温度下最长1 h内使用。

2.4.2 注射用伏立康唑(每瓶200 mg) 注射用伏立康唑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白色固体。配置此药粉针使用时先用19 mL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成20 mL的澄清溶液,此药难溶,稀释后放在振荡器上摇动药瓶直到药物粉末溶解。只有清澈透明的溶液才能供临床使用。注射用伏立康唑为无防腐剂的无菌药物,稀释后必须立即给予使用。如未立即滴注,必须保存在2~8 ℃的温度下且不得超过24 h。本品不能用于静脉注射。

2.4.3 注射用伏立康唑(每瓶50 mg) 配置国产的注射用伏立康唑时,因瓶内负压大,注射器在每瓶先注入5 mL注射用水和适量的空气,再慢慢摇动药瓶直值药物完全溶解。稀释后的浓度在2~5 mg/mL,溶解后的伏立康唑溶液要进一步稀释。清澈透明的溶液方可供临床使用。

3 讨论

在医院设立静脉配置中心可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防止微粒污染,减少病区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新趋势[7-8]。综上所述,我院2019年抗菌药物及难溶性抗菌药物使用量较2018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2019年难溶性抗菌药物使用量比2018年同期增长62.17%。难溶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增加,需灵活应用静脉配制方法。本文结合不同抗菌药物的性质,对传统方法进行简单改进。这一举措不仅可保证药品的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还方便临床工作,提高配制人员的工作效率。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举措,但过量使用抗菌药物不但会引起细菌耐药还会增加严重感染的风险[9-10]。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增加需要静脉配制人员选择合适的配制方法,也需要协助医师遴选抗菌药物,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1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满足卫生部的要求。抗菌药物对环境及配置人员影响很大,应以特别关注。定期且不间断地对静脉配置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药品质量管理培训,增强责任心和提高工作质量,提高药品配置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疗效。

猜你喜欢
药瓶溶性生理盐水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绝句
GC-MS法分析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
凝胶法二氧化硅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研究
凝胶法二氧化硅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研究
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提醒你按时吃药的智能药瓶
酸溶性三文鱼皮胶原蛋白超滤脱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