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2021-01-21 16:59陈岚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妇产科切口

陈岚岚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0)

0 引言

围手术期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直至患者出院。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由于院内或院外的一些因素发生感染的几率较大,一旦引发感染,会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手术最后的成功除了手术效果外,护理效果也尤其重要,会直接影响手术质量[1]。因此,本文就我院筛选的600例妇产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预防感染产生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使用抽签法对本院筛选出的600例择期手术的妇产科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300例,时间选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其中实验组年龄在21-52岁,平均(41.55±5.62)岁;有120例为剖腹产手术,88例为子宫肌瘤手术,52例为宫外孕手术,40例为卵巢囊肿摘除手术。对照组年龄在24-55岁,平均在(39.61±4.98)岁;有112例为剖腹产手术,84例为子宫肌瘤手术,59例为宫外孕手术,45例为卵巢囊肿摘除手术。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术前掌握患者一般资料,对其病情进行评估,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对其饮食与生活习惯等进行指导;在术后按医嘱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运动指导等。实验组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操作如下:

(1)术前护理:①环境护理:给予患者安排一间舒适、安静的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病室内温湿度进行调节,定时用消毒机对病室进行消毒,在病室内放置绿植,让患者感受到朝气。②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给予安慰鼓励,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并向其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感染危害,增加患者认知,对其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解答,消除其疑虑;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缓解其对手术紧张、不安的负面情绪;与患者沟通时要注意语言技巧,以拉近医患之间联系;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协助其树立手术治疗信心,并向其介绍手术成功案例以及我院医疗水平。③药物指导:妇女阴道中会有多种细菌,大部分为致病菌,同时在手术过程中,阴道环境的改变会引发菌群失衡,会出现负面影响以及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要合理、科学的使用,并要进行皮试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全面考虑手术方式、手术环境等因素是否会引发感染,合理解决问题。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必要时进行肠道准备,以平衡肠道菌群,避免菌群絮乱。

(2)术后并发症护理:对于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而言,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较高,其中主要有切口感染,尿潴留、腹胀等,针对这些并发症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尿潴留护理:给予患者听流水声,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腹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以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缩。②腹胀护理: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③切口感染护理:在术后出现体温升高与切口疼痛患者,须立即进行检查,如发现切口有红肿,可使用抗生素,并实施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对策。

(3)预防术后感染:在手术期间,如有贫血、恶病质等要及时纠正。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脉搏等,要观察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是否按照无菌原则操作,尽可能减少组织坏死。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尿潴留、腹胀[2]。②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对两组护理前后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进行评分,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研究中选择SPSS 18.0系统计算数据,其中±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查,而百分比表达计数数据,选择χ2检查,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实验组3.67%低于对照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n,%)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护理前两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一般健康状况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51.21±10.23 71.24±11.64 49.62±10.36 72.55±11.20 48.62±10.31 71.52±11.69对照组 52.33±10.74 62.37±11.12 48.19±10.26 63.78±10.58 47.96±10.69 64.13±10.29 t 1.308 9.544 1.699 9.859 0.770 8.21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如今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女性而言工作以及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对经期以及性生活方面卫生的认知不够重视就会引发多种妇科疾病,再加上每年剖宫产以及宫外孕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因此妇产科手术量越来越多,妇产科手术感染发生率也随之上升[4]。妇科感染有外缘性以及内源性感染两种。其中外源性感染主要是源于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引发大出血,术后换药不当,手术操作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等,这些均是造成外源性感染的主要因素。内源是源于患者自身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或自身过度肥胖等,使患者伤口不易愈合导致[5]。

陆洁[6]研究表明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以更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使手术进展更加顺利,改善患者预后,加快其康复速度。在术前为患者实施环境、心理等方面护理,可以使其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手术,缓解负面情绪,尽快接受手术;对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更好抗感染;在术后对其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使切口尽快愈合;实施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改善预后,使患者可以快速康复。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得,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治疗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妇产科行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7-9]。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有效预防感染发生,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妇产科切口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