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2021-01-21 16:59李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成功率常规标准化

李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疾病的病理基础多是因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所致,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率及病死率高等显著体征,因此需及时采取急救的手段开实现心肌灌注的迅速恢复[1]。常规针对AMI的急诊抢救过程繁琐,目前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急救的需求,所以为确保急救效果,需改进疾病的护理流程,提高抢救效果。本研究中,探讨将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用于临床救治AMI患者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51-74岁,平均(63.2±2.5)岁。对照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53-75岁,平均(62.8±2.4)岁。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血清相关指标检查确诊[2]。②疾病发病到入院时间在12 h内。③患者均对本研究目的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②中途转院或者死亡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AMI急救护理策略,主要在患者入院后即刻接诊及安置患者,通知急诊科医生处理,提供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及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等干预,且进行采血、用药及急诊手术准备等。观察组则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1)成立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小组。由心内科主任、科室护士长与责任化组成小组,组员均接受系统的培训,掌握关于AMI急救护理流程的相关知识,所有成员均考核合格上岗,确保护理流程的顺利实施。

(2)制定及实施急救护理流程:①用专业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状况,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观察皮肤情况及检测尿液成分,触诊判断是否合并脏器损伤,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②初步诊断病情后即刻通知医师处理休克患者,意识良好者可构建静脉通路,辅助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具体健康教育内容是讲解抢救方案、治疗方案及预后恢复等相关知识,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缓解患者不良情绪。③为患者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必要可予以鼻面罩吸氧,控制氧流量在8-10 L/min。④医嘱制定后护理人员应遵医嘱配合进行急救干预,主要是协助各项检查,结合个人差异予以吗啡、活血化瘀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紧急处理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皮肤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⑤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告知药物用法用量、作用机制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待生命体征稳定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鼓励家属加强对患者的陪伴,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的优势,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急救效率,包括出诊时间、发病到接诊时间、诊断用时。②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效率。在急救效率上,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比较(±s,min)

组别 n 出诊时间 发病到接诊时间 诊断用时观察组 52 16.25±1.75 20.36±2.65 7.02±1.26对照组 52 19.26±2.23 26.32±3.02 10.15±1.65 t - 7.657 10.697 10.872 P - 0.000 0.000 0.000

2.2 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n,%)

3 讨论

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疾病发病率也呈现逐年身高的趋势[3]。AMI疾病发病往往较急且疾病进展迅速,如果不及时的治疗极易导致患者死亡。针对AMI患者,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回复冠脉血流,研究显示对AMI患者,发病后1小时内是抢救的黄金时刻,在该时段进行有效抢救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而常规针对AMI的急诊抢救上,常常是参照常规的护理干预流程,常规流程中对AMI抢救的干预缺乏系统性,诊断及准备用时较长,这使得患者的抢救效率降低[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护理理念的发展,在AMI的急诊抢救中,广泛推广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该护理流程通过组建专门的流程小组进行干预,小组成员均接受系统的培训,掌握流程实施的具体方法,在具体针对患者的抢救上制定标准化急救措施,这可让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抢救工作中医标准流程作为理论指导,确保急救工作有序进行[5-6]。此外规范化的护理流程也可避免AMI抢救的重复性、盲目性,如此击打的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另外还有研究也显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AMI抢救中的实施,也可以有效克服传统AMI抢救流程的缺陷,使得医护人员之间的分工明确且职责明确,这样也可以显著提升AMI的抢救效率,为患者尽早接收科学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加快疾病康复。本次研究中,具体探讨将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用于AM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相较于采取常规护理流程的对照组,观察组在出诊时间、发病到接诊时间以及诊断用时等各急救效率指标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此外在在疾病抢救成功率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结果提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对提高AMI的抢救效果满意[7-15]。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的时候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显著提高疾病的抢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成功率常规标准化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标准化简述
常规之外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别受限于常规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