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的影响分析

2021-01-21 16:59简能红田小平黄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护理人员

简能红,田小平,黄英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泌尿外科中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急性发病期患者常出现严重绞痛,使患者痛苦不堪,同时身体异常虚弱[1]。此时除了常规的对症治疗外,针对患者减轻疼痛进行的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但疼痛不仅是的生理反应,也是一种情感表现,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时不应仅仅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因素造成的疼痛,还应当考虑到患者的心理需求[2]。为探究护理干预对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疼痛的影响,本次研究将70名急诊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不同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探究,详细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起止时间分别设定为2018年8月与2019年7月,共70名泌尿系结石急诊患者被纳入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对70名患者进行分组,抽签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抽签为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比较(P>0.05),详细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对比(±s)

组别 n 性别(例) 年龄(岁)男性 女性观察组 35 20 15 35.89±4.85对照组 35 19 16 35.96±4.87 χ2 - 0.0579 0.6025 P - 0.8098 0.9521

纳入标准:①患者在入院时临床症状表现为排尿困难、疼痛、尿频、尿急等,符合泌尿系结石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尿常规检查、直肠指诊、X线拍片以及B超检查确诊[3];②身体状况良好,意识清醒,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③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对本次研究方案知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医护服务。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泌尿系结石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脏、肝肾疾病的患者,免疫功能障碍患者;③神经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患者;④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对症治疗,主要包括肌肉注射阿托品、曲马多,静脉注射盐酸氯丙嗪等药物,对于尿路感染患者还可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病情知识宣教,叮嘱患者多饮水、多锻炼,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用药,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等;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基础护理。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同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基本信息,配合主治医生完成患者的各项初步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高效完成患者静脉通道建立、输液以及标本采集等常规操作,有助于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②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泌尿系结石存在严重的疼痛不适,患者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甚至影响患者机体的耐受能力,导致对治疗的不配合,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给患者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从细节出发,科学运用语言、肢体等方式,给予患者充足的关心与安抚,评估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因素,消除影响患者负面心理的可能因素;③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馈准确评估,参考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止痛方案,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程度,条件允许时可通过在病房内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与影视节目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根据医嘱要求为患者应用止痛类药物,用药前告知患者止痛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用药方法,提高患者的积极性,消除患者的用药顾虑。

1.3 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护理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①用药后分时段(30 min、1 h、2 h、3 h)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以患者的主诉为参考,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1-10分)进行疼痛缓解程度量化,记录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4];②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将所收集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统计学分析,在信息软件SPSS 20.00中,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为“χ2”与“(±s)”,对应检验方式“%”与“t”,P表示组间差异性结果,P<0.05时表明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反之无。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疼痛情况均得到缓解,但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明显更快,且缓解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对比[n(%)]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期间共出现1例不良反应病例,总发生率2.86%,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期间共出现7例不良反应病例,总发生率20.00%,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0806,P=0.024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急诊泌尿系结石发作迅速,发作期内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疼痛,患者在病情的影响下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这类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内分泌,使患者机体内源性痛物质-内啡肽与脑啡肽分泌抑制,造成患者疼痛感觉的进一步加重[5-6]。而通过全程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通过评估疼痛程度,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理解泌尿系结石疼痛的原因,更好地进行自身疼痛管理;此外护理人员再根据不同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区别进行针对性疏导,耐心听取患者对于病情及治疗的疑问,并进行积极、科学的劝导、鼓励,消除患者的治疗鼓励,帮助患者更好地认知疾病,消除对于疾病与治疗的恐惧与焦虑情绪,减轻疼痛[7]。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明显更快,且缓解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期间共出现1例不良反应病例,总发生率2.86%,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期间共出现7例不良反应病例,总发生率20.00%,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0806,P=0.0241)。

综上所述,在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急诊治疗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泌尿系结石护理人员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泌尿系结石治疗的方法及最新进展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得了胃结石千万不能随便喝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