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应对措施分析

2021-01-21 16:59梁丽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局部小儿

梁丽金

(崇左市大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崇左 532300)

0 引言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将疫苗接种健康的人的身体内,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异性免疫功能。小儿预防接种,是我国幼儿疾病防护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小儿预防接种体系的推广和发展,小儿预防接种的疫苗类型也在不断的完善,各类不同种类的疾病疫苗,对小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极大的保障[1]。但部分小儿进行预防接种的过程中,会出现某些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反应,也受到了临床医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小儿预防接种中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本文选取了来本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28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儿预防接种的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诱发因素,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来本中心进行小儿预防接种的28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儿在预防接种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分析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本次作为研究对象的28例小儿,年龄都处于小儿阶段中,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6岁,平均(3.5±0.6)岁。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疫苗(无细胞)、乙肝疫苗(汉逊酵母)、A群流脑疫苗、卡介苗、麻风疫苗等,在完成接种后20分钟到15天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平均时间为(6±1)天。

1.2 方法。对小儿出现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第一、工作人员操作因素:小儿预防接种时,部分医务工作人员未严格按规定的无菌操作原则,没有对相关器材进行消毒,或消毒处置不到位,接种剂量不准确、对皮肤的消毒面积不够等问题,导致在接种过程中,皮肤或相应的医用器材本身携带其他病菌,进而诱发不良反应。第二、接种疫苗因素:疫苗,是能够使小儿产生异体免疫功能的一种病毒,在生产和制作,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经过许多流程,而在此过程中,疫苗的本身功效极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某些不可控的变化,进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疫苗在存储过程中,温度环境不达标,很有可能对疫苗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而这类未达标的疫苗,如果使用给小儿进行接种,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接种效果,甚至引起小儿体内局部出现免疫反应,导致小儿出现炎症反应。对小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对使用疫苗采取“专攻专用”的管理制度,针对使用疫苗的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疫苗的统一管理,在疫苗的存储、运输等操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相关规定进行,并安排相应的监管小组,对整体操作流程进行监管,还要定期进行抽查,防治人为因素导致疫苗本身出现问题,对小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第二、对疫苗的接种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培训的重点为正确接种疫苗与保存疫苗的方法,在接种的过程中,要保证接种操作的规范性和无菌性,全面提高接种人员的专业素质,优化服务质量。第三、在社区内进行小儿预防接种知识的宣讲,让更多的小儿家长对小儿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进行了解,让小儿家长能够正确的掌握接种的方法,以及在小儿成长的不同阶段中,需要预防接种的不同类型的疫苗,同时,让小儿家长对于小儿疫苗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做出清晰地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正确的处理措施,避免对小儿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第四、对社会内小儿建立预防接种的档案,详细记录小儿的身体状况,包括过敏史、禁忌史、体检情况等,在接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所接种的疫苗信息进行仔细的核对,分析所接种的疫苗是否能够适应小儿的身体状态,避免对小儿的身体造成影响。第五、在完成接种后,接种工作人员要根据疫苗的类型,对小儿和小儿家长,进行详细讲解,其主要针对小儿的剧烈活动状况,以及小儿的抓、挠等动作,避免由于疼痛等问题,导致局部发生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分析。在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技术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作为研究对象的28例小儿的不良反应中,出现昏厥的小儿有3例,占总人数的11%,出现全身反应的小儿有13例,占总人数的46%,出现偶合反应的小儿有5例,占总人数的18%,出现局部反应的小儿有7例,占总人数的25%。所有小儿在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关工作人员,都采取了对应的处理措施,在护理工作人员对小儿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后,小儿的不良反应的症状都已消失,小儿预防接种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以全身反应为主,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小儿出现不良反应类型情况[n(%)]

3 讨论与结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提高自身的抗病毒能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病概率,预防接种的推广实施能有效的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提高人们生活质量[2]。由于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疫苗的存储、运输,以及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接种操作,都可能导致小儿诱发不良反应。在小儿预防接种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小儿不良反应,对小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常见的不良反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反应,另一种是局部反应。正常反应中包括:轻度的肿胀、疼痛、发热、周身不适等表现,很多小儿在完成预防接种后会出现1-2天的发热,这是正常的反应,只需要让小儿多休息、多喂水就可以,或者对小儿进行物理降温处理,并加强对小儿状况的关注。局部反应包括: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过敏性休

克等症状表现,在这些局部的不良反应中,应针对不同的反应表现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例如:晕针和过敏性休克,应让小儿立即保持平卧,将小儿头部放低,并对小儿进行喂水和寻求医生处理;针对皮疹的局部反应,应让小儿按照医生的指导,对小儿进行用药治疗。因此,在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的过程中,应针对相关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检查,并对小儿在完成接种后出现的以下反应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同时,针对不同的反应情况,作出合理的处理,以保证预防接种的效果,避免对小儿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在进行预防接种的过程中,除小儿与疫苗本身的因素为,其他保存、运输等因素也是形成不良反应的重要参考因素,应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保证疫苗本身的效能不受影响,提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避免造成小儿出现不良反应[3]。在本次研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28例小儿的不良反应中,出现昏厥的小儿有3例,占总人数的11%,出现全身反应的小儿有13例,占总人数的46%,出现偶合反应的小儿有5例,占总人数的18%,出现局部反应的小儿有7例,占总人数的25%。小儿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荨麻疹、癫痫、卡介苗淋巴结炎、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斑丘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等。在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对小儿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所有的不良反应症状均已消失,本次研究表明,小儿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以全身性反应为主。综上所述,小儿预防接种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具体反应症状因人而异。当小儿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要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保证小儿的身体健康,避免对小儿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还要作好小儿预防接种疫苗的存储、运输等工作,并对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优化,提高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小儿的健康保障质量。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局部小儿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Vaccination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丁学军作品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