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肺癌手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21 16:59管恩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全程手术室肺癌

管恩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室,浙江 杭州 310006)

0 引言

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手术本身处于应激源,可诱发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降低其免疫力及抵抗力,使患者更容易出现不适感,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不利于术后恢复[1]。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在肺癌手术过程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肺癌,TNM 分期为Ⅰ期-Ⅲa期;②可采取肺癌根治术治疗;③具备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切除病灶可能影响呼吸功能患者;②存在其他肺部疾病患者;③接受其他治疗方案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43-75岁,平均(62.30±4.64)岁。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44-76岁,平均(63.33±5.06)岁。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方法:①手术室环境:尽量使用柔和、温暖色调装饰走廊及手术室,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患者进入手术等待区后,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感受,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抚;为患者使用加热的恒温的手术患者被服,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及舒适度;②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案,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对合理、正当的需求应尽可能满足;倾听患者对疾病的感受和担忧,并耐心进行疏导;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同时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正向引导;进行术前饮食指导,例如晚餐食用流食,手术日清晨禁食水;③术前护理:对手术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详细讲解,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导尿等操作时,动作轻柔;根据患者的性格喜好,与患者沟通交流,内容尽量选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缓解紧张感;仔细检查手术物品、设备,确保各项准备齐全且功能良好;辅助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护理并建立监护系统;保证患者各肢体处于功能位并保持舒适。④术中护理:仔细调节手术室内湿度、温度,做好患者保暖工作;调节患者体位时,配合麻醉师,保护呼吸管路安全固定,注意动作平稳、轻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加强患者骨隆突及受压部位的防护,防止压疮发生,对瘦弱的患者,条件允许情况下,每1-2小时给予受压部位放松及轻按摩几分钟;保护好眼结膜,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或防过敏胶布轻贴,防止长时间暴露和干燥;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师处理;⑤术后护理:对切口附近血迹、消毒液迹使用温水仔细擦洗;观察患者受压局部皮肤情况,给予按摩;转运患者注意患者各种管路固定妥当,防止滑脱;患者因手术创伤等,部分热量丧失,体温会降低,加强患者术后保暖,可使用加热被盖、暖床垫或者暖风机等;患者麻醉复苏期,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应加强保护力度,尽量床边看护,及时唤醒和安抚患者,减少患者情绪波动,必要时应使用约束带,防止引流管、静脉输液管意外拔出或患者坠床;待患者体征平稳、麻醉清醒、气管插管拔出后,告知患者手术结束,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促进康复。由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及转运工人共同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仔细做好交接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1.3 评价标准。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2]。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HAMA评分 SF-36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121.93±18.72 90.25±7.57 56.94±6.50 87.84±6.67对照组122.45±17.78 120.19±6.68 57.60±5.98 77.48±7.05 t 0.131 19.219 0.484 6.918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近年来,肺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遗传因素、大气污染、吸烟、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均可能引起肺癌,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可通过切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3]。同时,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服务也非常重要,可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研究发现,患者由于对手术存在恐惧感,对预后感到担忧,因此多伴有悲观、焦虑等情绪,而术前严重的焦虑情绪可增加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风险,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4]。因此,在护理时,应该更多的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全程化、优质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在疾病护理的同时,重视其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遵循人性关怀理念,给予患者精心的服务,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以往有研究显示,在肺癌围术期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可降低HAMA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全程优质护理在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术后生活质量方面优势明显,更具可行性。

综上所述,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全程手术室肺癌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