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56例人工气道护理核心探索

2021-01-21 16:59李露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性肺炎插管呼吸机

李露露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0 引言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是病情复杂、治疗难度系数大以及病情严重等特点患者,为了能够确保治疗的顺利实施,需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机械通气治疗作为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切开患者气管建立气体通道或者将导管经期上呼吸道进行。该种治疗方式能缓解患者身心痛苦,也能确保治疗期间患者气体的通畅度,但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较高,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1]。鉴于此,选择我院ICU收治的56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人工气道护理,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总计56例。纳入标准[2]:①经为ICU收治;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不同护理方式进行1:1比例分组,对照组与护理组各28例。对照组(n=28)男20例,女8例;年龄18-66岁,平均(43.59±6.17)岁;颅脑外伤7例,农药中毒3例,脑血管意外4例,心律失常5例,心源性猝死复苏2例,多发骨折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护理组(n=28)男19例,女9例;年龄19-71岁,平均(44.82±6.33)岁;颅脑外伤6例,农药中毒2例,脑血管意外7例,心律失常5例,心源性猝死复苏3例,多发骨折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在治疗中抬高床头30°-45°,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与叩背,预防压疮。详细记录插管深度,避免导管移位,同时加强气道湿化护理[3]。护理组:提前对ICU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掌握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方式、注意事项、防范措施、常见护理不良时间,提升其安全意识、护理技能,对护理人员开展系统化的应急能力训练,提高其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人工气道护理,具体如下:①口腔护理。将气管插管或者套管气囊充气后对患者口腔的分泌物予以充分吸净,对气管插管与牙垫进行妥善固定。采用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冲洗,然后用棉球浸湿生理盐水后擦洗患者舌苔、齿缝、 颊部以及上腭,2-3次/d。②气管导管护理。严格记录患者气管插管时的插管深度,并且定时对患者双肺呼吸音听诊, 通常成人插管深度控制在22-23 cm。若插管过程中发现患者一侧呼吸音消失,则表明插管已经进入气管,需及时调整,测量气管插管顶端至门齿距离,交接班时需检查。对气管插管采用胶布及胶带进行固定,协助患者翻身时需扶持其头部与气管导管,防止插管移位。③气囊护理。通常气囊充气量为5-10 mL,放气1次/2-4 h,3-5 min/次,旨在减轻气囊对气道黏膜压迫。因患者气管内径不同,所需充气量不同,需采用手估测气囊。气囊放气前需将患者口鼻腔、气道内以及咽喉部分泌物进行冲洗,防止分泌物误入气道。④气道湿化。利用呼吸机湿化器内加无菌蒸馏水,确保水位在安全线内,气体温度控制在32℃-35℃,气道分泌物较黏稠者需结合气管内滴注药液或者射流式雾化吸入方式予以湿化。⑤吸痰护理:吸痰前给予2 min纯氧,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内/次,执行无菌操作。痰液黏稠者需采用1-2 mL生理盐水稀释后吸痰,吸痰管内径需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1/2。开放负压后吸痰管需边旋转边吸,慢慢地向外提出,不得来回抽插而造成患者气管损伤[4]。⑥营养护理:加强基本营养护理工作,ICU人工气道患者无法自主进食,是各类并发症的高发群体,抵抗力较弱,因此,需要做好营养护理工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肠内外联合营养的支持方式,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其康复。⑦加强气道检测:对患者心率、呼吸、脉搏、血液、心率等指标进行检测、统计,若出现异常,要第一时间向医生汇报。⑧做好巡视工作: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巡视,对于病情稳定,但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者,每隔一小时巡视一次。对于病情稳定,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者,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巡视,若出现异常,要第一时间处理。⑨全程规范护理操作:构建标准化护理操作标准,严格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在消毒、人工气道湿化、切口包扎、消毒、气囊管理中,要严格根据相关的流程、标准来操作。如,在吸痰前,明确吸痰指征,杜绝盲目吸痰,在吸痰操作之前,要提前吸纯氧,避免其缺氧,在吸痰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时间要控制在15 s内。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1.4 数据分析。以SPSS 22.0版本软件建模计算患者研究数据。计数型指标以n、%描述以及(χ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s)描述以及(t)检验。P<0.05——证明患者试验指标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比较(±s,d)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天数护理组 28 8.11±1.23 14.32±0.79对照组 28 13.25±1.33 21.35±1.21 t-16.7858 28.7808 P-0.0000 0.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护理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对于呼吸梗阻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以迅速解除梗阻问题,是ICU治疗的常用手段,能够维持心、脑、肾等脏器的正常生理功能,确保生命得到有效支持。在建立人工气道后,气体丧失了呼吸道、鼻腔的湿化作用,会加速水分流失,导致呼吸道黏膜溃疡、干燥甚至糜烂,引发细菌感染问题,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上升。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极其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会造成脱机困难,增加费用,延长住院天数,因此需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地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5]。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所实施的人工气道护理措施通过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与叩背等操作,以降低患者负担,避免压疮,同时在气管插管对插管深度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插管的正确性。除此之外,同气道湿化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因患者气道干燥而造成的不良事件。在整个护理环节,要采用针对性策略维持人工气道通畅,改善其通气功能,及时为其清理好分泌物,通过该种方式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负性心理。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天数,同时还能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性肺炎插管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