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直播优势 奏响时代强音

2021-01-21 05:57戴天林
新闻世界 2021年1期

戴天林

【摘    要】在媒體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播媒体的直播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提高品质,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本文以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直播节目为例,从节目策划、弘扬时代主旋律、讲好抗疫故事、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对如何发挥广播直播节目的优势,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直播节目;精心策划;主题报道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新媒体迅速崛起,传统媒体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一些重大新闻事件、重要的社会活动,广播媒体采用直播的形式进行报道,可以让广大听众第一时间获得原汁原味的新闻信息。近年来,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以下简称山西综合广播)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己任,精心策划、强力推出一批高品质、有影响的直播节目,着力打造山西时政宣传的第一广播平台。实践证明,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播媒体的直播节目可以满足人们早知、快知的需求,从而彰显了广播听其声、感其情、临其境的独特魅力。

一、强化策划意识,注重细节狠抓落实

山西综合广播的直播节目在内容上一般是以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为主,以新闻背景介绍与事态分析为辅。此外,它基本上是以新闻现场音响信号为直播主体,适当穿插少量前期采制的音响资料等。在实际操作中,直播节目是“以新闻事实为主,以现场信号为主,以直播为主。可以有新闻事实背后的情况介绍,可以有与新闻事件相关的知识讲述,但都不能太多,太多就会使直播游离太久,受众就会觉得跑题;可以有现场以外的有关联的信号,但同样不能太多,太多就不像现场直播了。”[1]直播节目与录播节目相比,其时效性和新闻现场感明显增强,主持人与听众互动交流更直接,能够给听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冲击力。特别是一些大型现场直播以节目的大时段、信息的大容量、传播的双向交流等鲜明特色取胜,已成为广播媒体有影响力的一种传播方式。

直播节目一般不是单兵作战,而是由一个专业团队齐心协力去完成一项重要的宣传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直播节目要想获得成功,做好策划是前提条件。策划涉及节目的定位、选题、流程、嘉宾邀约、应急保障等许多方面,直接决定直播节目的质量和成败。广播人要强化策划意识,下功夫进行设计运筹,才能拿出精彩纷呈、吸引广大听众的直播节目。

山西综合广播在每一次直播节目的策划阶段,都要求编辑记者必须提前深入一线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撰写直播文稿。在反映一个地方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时,必须找准亮点、突出重点、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谈。要力戒空对空、罗列一大推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数字。

做直播节目特别是大型现场直播节目,需要请一些嘉宾参与到节目中来。主持人必须提前与他们进行沟通,熟悉他们的有关情况。通过初步的交流,挑选若干个身上既有动人的故事又十分善于表达的嘉宾出场。和嘉宾进行访谈,大约要说几分钟时间,主要说什么内容,都要提前和他们沟通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直播的时候,主持人和嘉宾就不会说跑题。主持人要围绕节目的主题,挖掘嘉宾身上的亮点,并让其在节目中精彩呈现。设计现场采访提问时,主持人要讲究技巧,注意启发和引导,善于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作出大文章、小故事体现大情怀。另外,广播直播节目尽量不要找地方口音重、不善言辞的人做嘉宾,以免影响播出效果。

近年来,山西综合广播的记者和主持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奔赴全省各地进行现场直播。一般情况下,用电话线传输直播信号比较安全稳定,但遇到特殊情况,也会使用无线网络传输直播信号。在有条件的地方,直播节目信号传输要做双备份。为了配合新媒体传播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还要考虑在现场设置与直播节目相适宜的会标、背景喷绘板或者大型显示屏等。直播节目头绪繁多、实际操作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细节往往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的技术性失误会影响直播节目的顺利进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直播团队要精益求精,无缝衔接,抓好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二、弘扬时代主旋律,讲好山西故事

弘扬时代主旋律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直播节目越是反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越是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能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2018年12月12日,山西综合广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融媒体系列直播第三站走进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西沟村是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的诞生地,曾经被誉为新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新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党的领导下,西沟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把一个穷山沟建设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著名全国劳模、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改革开放40年改革先锋人物申纪兰见证了西沟村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她在直播节目中坚定地表示,听党话、跟党走!我还要和西沟的老百姓一起战斗,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山西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山西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位于晋城市阳城县的皇城相府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山西综合广播曾在皇城相府搞过一次大型现场直播节目,重点对这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旅游文化进行推介。直播节目围绕“声动皇城相府、品读家国情怀”这一主题,融入陈廷敬的家风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西厚重的文化历史,抒发了老百姓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三、讲好抗疫故事,展现责任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做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报道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对严峻的疫情,山西综合广播从2020年1月28日起推出了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特别节目《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天直播三次、每次直播一小时。特别节目充分发挥声音传播的优势,生动讲述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一次在直播节目里,山西援鄂医疗队的护士郭玉丽与她的家人通电话,女儿知道妈妈远在湖北的疫区照顾病人,她答应妈妈自己在家听话。孩子想念妈妈了,只能看看妈妈工作时的照片。面对此情此景,主持人几度哽咽。特别节目连续播出几个月时间,持续振奋抗疫精神、凝聚抗疫力量。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拿着手机观看视频直播,高峰时有几十万人在线观看视频直播。许多人在微信留言中对山西的“最美逆行者”表示敬意,对特别节目予以充分肯定。

记录抗疫,銘记感动。山西综合广播还连续几个月在微信公众号和抖音推送有关抗击疫情的内容,如《山西137名医护人员紧急集结,驰援湖北抗疫一线 !最美逆行者,盼平安归来》《泪目!一位山西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写下这样一段话》《妈妈加油!抗疫一线上的特别生日》等,人们的关注热度与日俱增。有一条关于山西医疗救援队在湖北胜利完成抗击疫情任务凯旋而归的抖音,抓住人们的关注热点,内容直抵心灵,社会反响十分强烈,点击量达到1489万次,有64.7万人点赞。

四、履行职责使命,助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彪炳史册的伟业。我们深刻认识做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四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鼓与呼,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名篇佳作,为伟大时代树碑立传,履职尽责,建功立业。”[2]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一周年之际,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吕梁市委市政府共同推出大型全媒体直播节目《永葆初心 砥砺前行——发扬吕梁精神 奋战脱贫攻坚》,并由山西综合广播牵头,联合多家相关媒体实施。这次直播全面展示红色吕梁的革命历程,深刻阐释吕梁精神的丰富内涵,生动讲述吕梁干部群众牢记初心使命、奋战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激励大家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继续砥砺前行。

2019年7月13日,山西综合广播在大同市云州区推出大型直播节目《2019第二届大同黄花文化旅游月网红助力黄花节精准扶贫云州行融媒体跨界直播》,重点报道了大同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出台一系列有力举措发展黄花产业。直播节目还报道了大同市以黄花为媒,充分挖掘其旅游潜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并将黄花产业打造成打造脱贫致富的“快速通道”和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所取得的新成效。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是2020年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一条主线。山西综合广播派出多路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足迹走进贫困山区,见证三晋大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展现人民群众满怀信心脱贫奔小康的生动景象。许多精彩的新闻报道是记者在一些贫困县采访途中以手机连线的方式第一时间在直播节目中播出的。记者边采访边报道,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山西各地干部群众乘势而上,发起脱贫攻坚总攻的感人场景。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山西综合广播多次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助力贫困地区的农民销售他们生产的各种土特产品。从5月到8月的每个周末,山西综合广播联合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吕梁市,在文水县、交城县、岚县、交口县等地搭起直播台,邀请基层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参与直播节目,介绍当地各种质优价廉的土特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结语

实践证明,广播媒体的直播节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今后,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持续办好直播节目,进一步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方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

注释:

[1]曹仁义.现场报道和现场直播[J].中国广播,2009(11).

[2]张百新.切实增强“四力” 全力做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工作[J].中国记者,2020(08).

(作者: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任编辑)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