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恐龙的“八卦”

2021-01-21 10:45林宽雨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1年2期
关键词:霸王龙复活八卦

林宽雨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风和日丽,恐龙们正在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几只大恐龙在温暖的阳光下休息,旁边一群吃饱了的小恐龙在追逐嬉戏......

这温馨、祥和的场面被一颗从天而降的陨石打破了,巨大的撞击瞬间夺去了附近恐龙的生命。然而,这只是开始。撞击引发了火山喷发,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喷入空中,植物大面积死亡......死亡迅速蔓延,最终波及整个恐龙家族......虽然现在还没有定论,但这颗在大约6600万年前光临地球的小行星无疑是导致恐龙灭绝的“重大嫌疑人”。

恐龙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关于它们的报道还是经常能看到,科学家总在想方设法探究这些曾经的地球霸主。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那些被科学家挖掘出的关于恐龙的“八卦”。

霸王龙的小秘密

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最熟悉的恐龙家族成员就是霸王龙了,这家伙经常以彪悍的姿态出现在各种关于恐龙的电影、电视中。科学家通过对霸王龙化石的研究,发现了这些大家伙在彪悍的外表下隐藏的一些小秘密。

1.迷你小短手

如果不是有真实的化石证明,人们可能想象不到身材魁梧、体形硕大的霸王龙竟然长着一双萌萌的小短手。关于这双小短手,大部分人觉得是霸王龙肢体退化的遗留物,和不会飞的鸟的翅膀类似,基本没什么作用。不过,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霸王龙的小短手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它们的小短手短而强壮,非常适合发动近距离攻击,能够紧紧地抱住猎物,然后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撕咬猎物。这两种观点究竟哪种是正确的,恐怕只有霸王龙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双小短手长在霸王龙那长约13米、肩高约5米、平均体重约90吨的身体上,确实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2.惊人的咬合力

小短手多少有点影响了霸王龙威武的气质,不过没关系,惊人的咬合力分分钟重塑霸王龙的“霸王”形象。科学家曾在北美洲发现惨遭霸王龙毒手的三角龙化石,其骨骼化石上的咬痕显示霸王龙牙齿锋利到能够咬穿骨头。科学家通过分析霸王龙现存的“近亲”——鳄鱼和鸟类等生物,并结合电脑模拟,推测出霸王龙的嘴巴闭合时产生的咬合力,在恐龙界首屈一指。需要说明的是,霸王龙的咬合力虽然是恐龙界最强的,但并不是地球上所有出现过的生物中最强的。据说,比霸王龙生存年代更加久远的恐鳄的咬合力比霸王龙更大,真可谓强中自有强中手呀!

3.“霸王”命短

拥有如此强大咬合力的霸王龙毫无疑问是恐龙界的顶级捕猎者,然而身处食物链顶层的它们寿命并不长。据说,霸王龙的寿命一般只有20~25年,和我们人类比起来可是相当短命了。霸王龙的生命很少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它们的死亡通常都是缺乏食物、疾病或者与其他霸王龙搏斗等原因造成的。

“穿毛衣”的恐龙

包括霸王龙在内的恐龙家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都是身上披着光滑鳞片的远古爬行动物。然而,这一形象却被一具横空出世的恐龙化石改变了。

这具化石于1996年出现在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化石上的图案是一只长着大脑袋、有着长后腿和比身体还长的尾巴的恐龙形象。在这块恐龙化石上,科学家还发现了羽毛的印痕。因为长得既像恐龙又像鸟类,科学家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恐龙长羽毛的证据,这一发现在当时震惊了全世界。因为长相问题,中华龙鸟还曾一度被认为是鸟类的一种,而非恐龙。后经考证,这的确是一种生存于距今约1.4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小型肉食性恐龍。

在中华龙鸟之后,随着被发现的恐龙化石的增多,更多长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陆续被科学家发现,并有了自己的名字。1999年,一种身上长着羽毛、体长达2.2米的恐龙被命名为北票龙;2000年,一种拥有比中华龙鸟和北票龙更长的羽毛、长有两对翅膀的恐龙被命名为小盗龙。此外,还有2011年被命名的晓廷龙、2012年被命名的羽王龙等,都是恐龙家族中有名的“毛孩”。

肉食主义者还是素食主义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这些早已在地球上消失的地球霸主慢慢在我们的眼前清晰起来。根据发现的化石,科学家不仅分析出了一些恐龙的体形、运动特点,甚至还发现了它们的食性。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霸王龙就是典型的肉食性恐龙,而三角龙、梁龙、剑龙等则是典型的“素食主义者”。那么,问题来了,恐龙化石也不会进食,如何判断它们生前是吃肉还是吃素的呢?关于这点,科学家主要是通过它们的牙齿化石和粪便化石来判断的。

1.牙齿化石

和我们人类一样,在恐龙进食的时候,牙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想要知道恐龙的食性,可以从牙齿化石的大小、排列方式、划痕、缺口等方面寻找答案。比如,吃肉的霸王龙就拥有一口又尖又锋利的牙齿,配合我们前面提到的强大咬合力,吃起猎物来很方便;而植食性的三角龙则把为数不多的牙齿留在了嘴里靠后的地方,待它们用狭长的喙状嘴把食物撕下来后,再通过牙齿慢慢磨碎。

2.粪便化石

虽然科学家看不到恐龙究竟把哪些食物吞进了肚子里,但可以通过恐龙排出的粪便推测它们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进而确定它们的食性。遗憾的是,恐龙的粪便化石很难保存,也很难被找到,想通过这个方法探测恐龙的食性需要一点运气。

复活恐龙不太可能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科学家从一只吸了恐龙的血液、被困于琥珀中的蚊子身上提取到了恐龙的DNA,并最终让恐龙在现实世界复活,众多恐龙待在一个公园里供人们观赏。虽然这是一部科幻电影,但电影中复活恐龙的办法貌似很合理。很多人看过电影后,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用电影中的办法是不是真的能让恐龙复活?答案是基本不可能,因为电影中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时间。和食物放久了会变质类似,保存在琥珀中的DNA时间久了也会失去作用。据说,DNA水解的半衰期大约是521年,即便是在-5°C的最理想的条件下,其化学键只需150万年就破碎得无法解读。再经过530万年,就分解得一点不剩。所以,通过从其他生物中提取DNA,复活早在6500万年前就灭绝了的恐龙的办法是实现不了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让真实的恐龙复活不现实,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高科技,在虚拟的世界里一睹这些远古霸主的风采。必胜客与中信出版社就曾举办过“AR图书分享会”,借助AR技术让霸王龙发出嘶吼声,让迅猛龙狂奔。和我们印象中的恐龙不同,这些通过AR生成的恐龙都非常乖巧,不仅能像宠物一样让人们牵引,还能摆出各种姿态与人们合影,给人们带来更多乐趣。

恐龙复活后能幸福生活吗

其实,即便有一天高科技真的让恐龙在当今的世界里复活,它们也未必会生活得很幸福,因为如今的生存环境可能会在很多方面给恐龙带来困扰。

比如,在觅食方面。肉食性恐龙可以把牛、羊想象成自己生存时代的猎物,毕竟都是肉。但植食性恐龙则不然,如今地球的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植物和中生代的植物相比,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些植物能否符合植食性恐龙的胃口真的很难说。另外,恐龙来到现在的世界,呼吸起来可能也不会很顺畅。因为如今地球的大气成分和中生代相比也存在差异,包括氧气在内的很多气体的含量都发生了改变,这样的生存环境恐怕恐龙一时半会儿也适应不了。

倒霉蛋——窃蛋龙

没想到吧,虽然恐龙早已灭绝,但是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依然发现了很多关于恐龙的小秘密。不过,少了恐龙现身说法,有时候科学家加入自己的判断后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很准确,甚至还可能出现“冤假错案”,窃蛋龙就是一个例子。

单看这个名字,你可能会想窃蛋龙的发现是不是跟蛋有关,事实还真是如此。科学家第一次发现窃蛋龙化石時,它的头部紧紧挨着一个巢穴中的恐龙蛋。科学家由此认为,这只恐龙是在进行偷蛋活动时,不幸被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掩埋了。根据这个“罪证”,科学家给这种恐龙起了一个听起来不怎么光彩的名字——窃蛋龙。

关于窃蛋龙偷蛋的推测看似合理,实际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冤假错案”。1993年,科学家在同一地点发现了更多类似的“作案现场”,并在一个蛋化石里面发现了含有窃蛋龙胚胎的细小骨头,由此才真相大白。原来,那些被认为是偷来的蛋其实是窃蛋龙自己的。窃蛋龙并没有偷蛋,在灾难来临时,它们只是试图用自己的身体去护住这些蛋,希望这些小生命能够存活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窃蛋龙的“冤案”得到了“平反”,它们的做法也很让人感动,但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已经命名的物种必须以其最早的有效命名为准。所以,不偷蛋的窃蛋龙只能顶着这个与自己形象不符的名字一直被叫下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更多恐龙化石的发现,相信关于恐龙的“八卦”会越来越多,这些早已消失的远古霸主的形象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愈加清晰起来。另外,随着AR、VR等高科技的成熟,未来我们一定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与恐龙进行更多的互动。

猜你喜欢
霸王龙复活八卦
伏羲创八卦
巨人复活转
我是霸王龙
放生一只霸王龙
好冷啊,霸王龙灭绝了
霸王龙
黑足雪貂复活记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