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的太空之旅

2021-01-21 21:01林宽雨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1年4期
关键词:哈姆蚕宝宝航天员

林宽雨

前不久,“嫦娥五号”探测器搭载的部分苜蓿和燕麦种子已在实验室发芽出苗,长势喜人。其实,在人类漫长的太空探索征途中,我们并不孤独,有许多动植物进入太空,与人类一起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宇宙探索。

欣赏过太空美景的动物航天员

回顾人类历史悠久的航天史,有很多动物也一起见证了宇宙的浩瀚,为人类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正是动物太空实验的成功,加快了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

开路先锋——小狗莱伊卡

1957年11月,在苏联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上有一位特殊的航天员——小狗莱伊卡。莱伊卡搭乘人造卫星进入了太空,成为第一个到达地球轨道的动物航天员。莱伊卡并不是唯一一只被送上太空的小狗,在1949—1958年的10年间,苏联先后将42只小狗送上了太空,这些小狗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汪汪宇宙特工队”。

凯旋的哈姆

和苏联不同,美国更喜欢把猴子和猩猩送入太空,哈姆就是一位被美国送入太空的猩猩航天员。1961年1月,经过特殊训练的哈姆搭乘宇宙飛船“水星”二号进入太空。在太空中,哈姆根据在地面进行的训练,成功地完成了科学家交给它的任务,并最终坐着宇宙飞船顺利返回了地球。因为任务完成得漂亮,出舱之后,科学家还给了哈姆一个苹果和半个橘子作为奖励。

接受太空考验的水熊虫

水熊虫是一类长着四对足的微小动物,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们的容颜。它们是目前已知的生命力最强的生物,能忍受高温,能接受无氧,不在乎辐射,冰冻30多年都能苏醒。在它们面前,有“小强”之称的蟑螂都要自愧不如。因为生命力突出,它们也成了太空航天员。2007年,一个欧洲科研小组将3000只水熊虫送入了太空。和其他航天员不同,这些水熊虫到了太空被完全暴露在太空环境中,结果过了12天,竟然还有一部分水熊虫活了下来。所以,把这些水熊虫称为史上最硬核航天员也不为过。

幸福的蚕宝宝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物上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国也诞生过不少动物航天员。2016年,在“神舟十一号”发射时,就有6只可爱的蚕宝宝跟着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一同去了“天宫二号”。

为了让蚕宝宝能在“天宫二号”中安心住下,科学家设计制造了一个手掌大小、形似胶囊的太空之家,屋子的内壁进行了粗磨砂处理,粘上了一种特殊的无纺织布,保证蚕宝宝可以自由活动。为了让蚕宝宝住着舒适,科学家还在这个小屋上开了保证空气流通的透气孔和用来清理蚕沙的清洁孔。为了保证蚕宝宝在旅途中的生命安全,科学家专门为蚕宝宝制作了航天服,航天服中的填充物可以吸收巨大的冲击和振动。科学家还精心设计了填满美味食物的食堂,保证蚕宝宝衣食无忧。得到了这么精心的照顾,如此幸福的动物航天员估计不多见。

在太空中生长的植物

在科幻电影《火星救援》里,因意外留在火星上的马克利用自己的知识在火星上种起了土豆。在现实中,人类虽然还不能在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种植农作物,但已经可以让一些植物在航天器中生长了。如果未来太空种植技术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一定会对人类探索宇宙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位给人类探索太空带来更多憧憬和希望的植物航天员。

有去无回的种子菌株

人类把植物带入太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1946年,美国就用V-2火箭将一些特别开发的种子菌株带到了距离地面134千米的高空。可惜科学家没有给这些样本买返程票,在升空之后,就没了关于这些样本的后续报道。

在太空中成长的农作物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无论走到哪里,都得想办法解决温饱问题。考虑到粮食的重要性,在带入太空的植物选择中,粮食作物经常得到科学家的青睐。从1975年开始,苏联就尝试在飞船中栽培小麦、洋葱、燕麦、豌豆、萝卜、甘蓝、生菜等粮食作物。2002年,俄罗斯在一款名为“LADA”的空间温室中成功培育了小麦、生菜、甜豆等粮食作物。2014年,美国在一项名为“Veg-01”的蔬菜培育试验中,将一个蔬菜生产系统和一批生菜种子送到了空间站。我国也带过不少粮食作物到太空中进行研究,典型的粮食作物水稻就在2016年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一同进入了太空。

为太空添芬芳

除了食物,花朵也时常会跟着航天员一同上太空。想一想,望向窗外,有浩瀚的星河欣赏;看向屋内,有绚烂的花朵香气扑鼻,这样的生活应该很惬意吧!2015年,美国在轨道实验室就启动了百日菊的种植试验。虽然换了环境的百日菊生长过程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最终还是在太空中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拿着往返票的种子

当然,也不是所有带上天的种子都在太空中生根发芽。有的种子拿的是往返票,跟随航天器上天之后又回到了地面。别看回来的还是种子,这些有过太空旅行经历的种子跟普通的种子可不一样。去过太空的种子,在宇宙环境强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发生了变异。把这些种子培育起来,再经过筛选,最终就能得到遗传性稳定、品质优良的新品种。这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就是航天育种。我国曾先后30多次利用卫星、飞船、空间实验室等带着植物种子遨游太空,最终培育出700余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为农作物的增产带来了很大帮助。

当然,以上只是众多进入太空的动植物中的一小部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探索宇宙脚步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的动植物与人类一起踏上太空之旅,也必将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陆艳)

猜你喜欢
哈姆蚕宝宝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我要当航天员
蚕宝宝养成记
来吧,少年航天员
蚕宝宝
进步与退步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