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逻辑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思维研究

2021-01-25 16:07李从容张洁
大学教育 2021年1期

李从容 张洁

[摘要]大学生是富于创造以及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创业群体。大学生需要形成全面、有效的创业思维来指导其进行创业活动。论文基于效果逻辑视角,分别从机会识别、合作与团队建设、运营管理、融资态度、风险意识、市场与竞争六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思维进行测评,发现大学生存在效果逻辑思维缺乏、创业知识储备不足、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高校应不断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效果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思维;效果逻辑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1—0131一03

思维方式的不同使每个人形成了不同的意识,所作出的认识结论也不同。创业思维方式与一般的职业思维不同,它具有联想性、冒险性、智慧性、创造性等特点。创业思维是一座桥梁,它连接着创业知识、经验和实践。孙晓东认为创业思维涵盖创新创业意向、独立的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通过系统学习和创业实践获得不断进步。张广芝认为大学生创新型创业思维是指善于借助互联网捕捉或创造富有创新性的创业机会,把控内外资源,萌发互联网思维,借助创业者将自身创新性成果转化成为经济价值的思维驱动。潘振等认为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落后和专业教师资源短缺是大学生创业思维难以养成的原因。高校每个创业活动都有它与众不同之处,创业本身不是可以直接学习到的知识,但创业活动中如何获得信息、加工信息从而形成新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即创业思维方式是可以总结和传授的。

本文基于效果逻辑视角,分别从机会识别、合作与团队建设、运营管理、融资态度、风险意识、市场与竞争六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思维进行测评,认为大学生创业者应从效果逻辑出发,抓住机会,尽可能利用既有资源,形成团队联盟,在可承受损失的范围内进行创业活动,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效果逻辑的提出

(一)创业管理的演进

创业管理的演进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创业研究的核心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对创业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做出了多种多样的解释,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按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为个体观、过程观和认知观。早期的创业研究集中于创业者个体,起初从“特质论”出发,试图识别将创业者与非创业者区分开来的稳定的个体特征。后来一些学者主张用行为方法研究创业,认为创业终究是关于新企业的创建,而创业者只是该过程的一部分,应考察创业者在新企业创建情境下的活动。创业认知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被认识。创业研究的关注点从创业者特质到创业者决策,再到创业者认知形成及其对决策的影响,从创业者特质转到行为层面再到思维层面,从研究创业者行为理性到认知理性,研究逐步深入,意义日益深远。

(二)效果逻辑的概念

效果邏辑理论的创始人为美国萨阿斯·撒阿瓦斯教授。他沿着其导师赫伯特西蒙教授的研究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效果逻辑的决策理论,经过近十年的凝炼,其理论框架已基本成型。撒阿瓦斯教授认为效果逻辑理论是一种决策逻辑,是创业者在充满不确定性并难以预测的环境下识别多种可能的潜在市场,从现有手段出发,不在意预测信息,投资他们可承担损失范围内的资源,以与外部资源持有者互动过程中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方式整合更多稀缺资源,并充分利用突发事件来创造可能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效果逻辑下开展创业首先从你是谁、你知道什么以及你认识谁起步,尽可能利用少量资源并开始做可以做的事情,然后与大量潜在利益相关人进行交互并谈判实际的投入,并根据实际投入重塑创业的具体目标;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利益相关人和资源投入链条凝炼成一个可行的新创企业。

与效果逻辑理论相对应的是因果逻辑理论。因果逻辑被称为预测逻辑是因为它强调必须依靠精确的预测和清晰的目标。在因果逻辑理论指导下开展创业,首先需要开展市场研究和竞争分析,找到目标细分市场,然后制定营销战略、计算边际成本/价格并制定财务规划,最后撰写商业计划、整合资源、组建团队并搭建新企业。与此相反,效果逻辑也称非预测逻辑,它强调依靠利益相关者并且是以手段为导向的。

二、大学生创业思维测试设计与结果分析

笔者随机对156名大学生进行创业者思维测试,测试题共24道,分为6个方面,每个方面4道题,对机会识别、合作与团队建设、运营管理、融资态度、风险意识、市场与竞争进行测评,每道题1分,答对得1分,答错不扣分,得分越高表明该学生当下对创业的准备越充分。

(一)总体水平

该测试题的评分标准将创业者水平划分为3个档次。得1~8分,表明该学生还不具备创业的基本知识,不要贸然创业;得9~16分,表明该学生游走在创业的梦想和现实之间,需继续打磨;得17~24分,表明该学生已经做好了创业的基本准备,可大胆创业。其结果显示,得1~8分的有107名,占总人数的68.6%;得9~16分的有47名,占总人数的30.1%;得17~24分的有2名,占总人数的1.3%。这个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并未达到可以创业的水平。

(二)大学生创业思维水平

机会识别是发生在创业过程前端,创业者产生商业创意、商业概念的一个过程。在创业实践中,机会识别是其他创业行为的开端,是创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参与测试的大学生在机会识别方面,78.2%的大学生仅得0~1分,21.8%的大学生得2~3分,没有人得满分。在创业过程中,高效的团队合作不但可以发挥个人专长及工作潜能,也能与其他成员愉快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在合作与团队建设方面,17.3%的大学生得0~1分,81.4%的大学生得2~3分,1.3%的大学生获得满分。创业者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产品特点,为企业的发展制订运营管理方案,是企业实现长远经营目标的保障。在运营管理方面,41.0%的大学生得0~1分,55.8%的大学生得2~3分,3.20%的大学生获得满分。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有效利用各渠道融资,提高融资效率,是大学生创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融资态度方面,82.7%的大学生仅得0~1分,17.3%的大学生得2~3分,没人得满分。风险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正确面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可以让他们走得更稳更远。在风险意识方面,85.3%的大学生仅得0~1分,12.8%的大学生得2~3分,有1.9%的大学生获得满分。创业者需要敏锐地把握市场的风向,合理地开展竞争。在市场与竞争方面,62.8%的大学生得0~1分,35.9%的大学生得2~3分,1.3%的大学生获得满分。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在合作与团队建设方面得分最高,得到2~3分的大学生占比为81.4%,而在机会识别、融资态度、风险意识3个方面得分最不理想,得分仅有0~1分的大学生占比分别为78.2%、82.7%、85.3%。

三、大学生创业思维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缺乏效果逻辑思维

在回答该套测试题中这道“你在哪一种条件下会决定创业?”题目时选择现在就创业的大学生仅有9名,而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等拥有工作经验、经济实力以及成熟的想法之后再进行创业。可以明显地看到,目前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主要受因果逻辑的影响,这样会容易错失创业机会。机会转瞬即逝,如果都要进行周密的计划,有时会难以把握机会,也容易失去创业的热情。不仅如此,由于当前的创业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果逻辑这一强调目标导向的创业决策已经不再适用。

(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储备不足

创业知识是新企业创建、成长过程中用于机会识别、资源配置、新企業运营管理和战略选择并能创造经济效益的知识。大学生有创业意识却没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基础作为支撑也无法成功创业。通过测试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相关知识的掌握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融资态度、风险意识以及识别机会方面。其原因除了与大学生自身对创业知识了解的主动性不够有一定关系,也与各高校目前创业教育薄弱、覆盖范围不够广,存在“纸上谈兵”以及“盲人摸象”等问题密切相关。

(三)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淡薄

经商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过程,创业型经济的风险尤甚。创业过程面临的资金风险、管理风险和竞争风险等是难以回避的,通过测试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管理风险、资金风险、合作风险甚至是退出市场的把握不清晰,从而容易导致创业受到严重影响而无法继续维持。这与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经验不足、资源匮乏等“先天不足”有关。

四、提升大学生创业思维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效果逻辑思维能力

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在经济上主要依赖家庭,个人承担创业失败风险的能力较差,所以更需要在创业活动中增强创业思维能力。在创业活动中,虽然效果逻辑与因果逻辑在很多情况下是共存的,但不少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大部分成功的创业者更多地表现出效果逻辑优势,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和发展大学生以效果逻辑为主的创业思维,鼓励大学生利用手头资源抓住机会,根据可承受损失而不是预期收益采取行动,运用精益创业思想小步快走、多次尝试,并且在行动中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把行动中的意外事件看成好事,把激情当成行动的动力。

(二)健全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应该重新对创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进行评估。除了要设置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偶然事件的能力,增加创业思维能力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的开展形式上,大学生创业者是否可以创业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身边的力量,所以除了通识课程外,应引导学生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这就需要学校与教师为学生提供平台,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提供学习和实践场所。同时还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确保每个专业有不少于3个校外实践基地,并建立实践基地开放共享机制,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锻炼提供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要整合各种孵化基金资源,尽可能充实大学生创业孵化资金,可用来开展各类创业知识教育、创业讲座,聘请知名企业家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创业答疑和业务咨询,为创业大学生“闪亮登场”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认知能力

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模拟创业平台,帮助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项目的创建来检验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业思维。一方面,大学生要着力加强对创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创业提供知识技能的保障;同时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评估创业风险,积极广泛地搜集市场信息,正确处理好风险和机遇的辩证关系,以增强创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注重全面提升自身的创业品质,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客观理智的分析,树立明确的创业动机,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创业之路;同时不断强化创业意志,时刻准备正视困难及挑战,以创业成功人士为榜样,激发、增强成功创业的勇气和斗志。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