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早期民宿发展现状及更新策略

2021-01-27 12:28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14000
大众文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民宿人群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14000)

一、浙北早期民宿的概念界定

浙北早期民宿主要起始于21世纪初,由当地政府鼓励开发,大量乡村居民参与建设,即满足乡村经济发展又解决农民收入低下的问题,一时风靡浙北乡村地区,出现大量乡村民宿。民宿位置多呈片区分布,围绕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周边展开。作为乡村建设的初探形式,早期民宿仅在日常功能上满足旅行者的住宿与餐饮需求,起初建筑形式上多采用周边的农家自建房,经营模式以农家乐为主,经营规模较小,少量接待周边城市游客。然而,伴随时代发展,乡村产业开发的速度提高,浙北早期民宿在自身探索发展下优胜劣汰。现存的民宿,主要经营模式以乡村旅社为主,在位置上满足道路建设的交通可达性,建筑形式多模仿欧陆建筑风格,规模较大,多接待城市旅行团。虽在自身发展下经营模式发生转变,但主要的经营人群仍以农民自身作为主导,并且民宿在乡村旅游领域的空间方位上仍占据优越的风景资源,仍属于早期民宿范围。

二、浙北早期民宿的发展现状与原因

1.发展现状

(1)数量缩减

据调查发现,自国家鼓励开发乡村旅游经济起,浙北各大自然风景观光地区附近开始出现民宿行业,一时内民宿数量激增。然而乡村民宿行业相对属于舶来物种,政府与民宿经营者大多不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得乡村民宿的早期发展不断受阻。近年来,伴随特色小镇模式等乡建形式开发,对早期民宿行业进一步打击,现如今在浙北乡村地区的经营超过10年且仍由乡村居民管理的民宿数量远不及乡村民宿开发的顶峰时期,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民宿村现如今无人问津。现存为数不多的早期民宿虽具备好的观景位置,但由于传播途径较少也正走向没落的道路。

(2)运营模式发生转变

早期民宿的出发点较为淳朴,多是利用周边自然风景资源吸引城市人群前来体验,将乡村资源开发利用,使农民发家致富。在运营模式上多以乡村农家乐为主要模式,主打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然而,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民宿为接待更多城市人群,将主要经营模式转变为乡村旅社,放大民宿中住宿与餐饮的功能,减少乡村生活场景的投入,虽然可以一时内招待较多游客,但在服务与口碑传播方面缺乏深入。

(3)民宿形式无法诠释地域特色

现阶段浙北乡村早期民宿主要存在的三种形式。首先是农家乐式的早期民宿,该类民宿在空间设计上呈现外来乡村住宅形式,色彩上较为突出。其次是乡村旅舍式的早期民宿,该类民宿为达到接待更多旅行团的目的常将民宿设计的尺度放大,如同早期城市多层住宅,无法体现乡野感并且削落对自然环境的观景体验。此外,在早期民宿发展的后期出现了欧陆风式民宿更是将国外的建筑风格粗狂式的引入浙北乡村地区,夸张的异域建筑风格与浙北当地秀丽的自然风景产生强烈对比,无法诠释对地方文化的理解。

2.原因

(1)定位人群宽泛,主题特色少

浙北早期民宿在人群定位上较为笼统,集中在20至40岁的中青年人群,该类人群年龄跨度广,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差异较大。并且多数民宿村内民宿种类较少,在定位基本上围绕田园风光展开,前期主打浙北地区田园风光,后期主打异域田园风光,整体缺乏新颖、准确的乡村民宿特色。此外,多数同类型的民宿在区域内存在恶性竞争,不少缺乏特色的民宿为得到保留,只能不断降低收费标准直至停业。

(2)自身配套服务无法满足现代需求

在早期民宿开发的时代,社会人群的消费水平较低,物质需求较为局限,故在民宿功能上多以提供餐饮和住宿为主,民宿内部的消费方式较少,该时期的消费人群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关注点多集中在自然风景区上,对民宿的内部服务要求不高。现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验民宿已然成为不少乡村旅行者眼中的重要目的地,但仍存的早期民宿在开发时缺乏民宿内部活动的投入,多将人群向民宿外部引导,且民宿周边无其他类别的消费方式,故无法在体验者心目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内部缺乏推广与管理

早期民宿管理者的不善于利用现代化资源对自家民宿做宣传,多依赖于已有客群的进行推广,在民宿宣传方式上较为单一。在民宿管理上,早期民宿管理者多是农家自营管理,缺乏民宿管理经验且缺乏系统的管理方法,前期对民宿的投入成本较少,日常对民宿内部设施维护常常不到位,使得消费者好评度不高。

(4)场地受周边城市化影响严重

据调查,浙北早期民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城市化的影响。在早期民宿的开发前期,乡村风景名胜地区周边往往不存在原住民,农家自建房多是基于国家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后天形成。由于早期国内各行业发展主流风向标集中在城市地区,且早期民宿在定位人群上主要集中于城市人群,故而当时农家自建房多类似于城市早期平房,不具备乡村特色。之后,随着城市旅游人口数量的提高,为迎合该时期乡村旅游业发展达到接待更多旅行团的目的,民宿管理者通常将民宿建筑的规模放大,如同城市早期多层住宅,削弱周边环境的乡野感并且降低自然环境的观景体验。后期,早期民宿出现了“欧陆风”现象,其主要原因仍是原自城市对国外的建筑风格的大肆利用,使得乡村居住形式也相对发生改变。

三、浙北早期民宿的更新策略

1.人群定位小众化

浙北早期民宿的定位人群较为宽泛,年龄跨度较大。在更新的过程中,可将人群细分,针对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群做好深入研究,与之对应不同的主题的民宿风格。摒弃较为单一的田园风光主题的同时不偏离乡村民宿的特征范畴。如针对青年文艺人群,可主打山水、乡野主题,针对中年家庭人群可主打自然、健康主题等等。

2.空间设计地域化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对地域文化的探索也不断深入。从长远角度出发,地域特色永远是民宿内部的精髓。故在民宿更新设计时需对民宿的周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景做好调研工作,在民宿空间设计上可利用形式、颜色、材料等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在民宿内部适当融入一些活动体验方式,如浙北地区的制茶、种植或是亲子活动等。

3.环境优势利用最大化

浙北早期民宿在开发时多设立于周边环境较为优美的地区,故此在更新过程中可以把握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进行民宿品牌推广,但在资源利用方面多体现周边环境的原生性,适当利用周边环境中的可再生资源融入民宿自身的空间设计。

4.配套服务人性化

人群的需求是浙北早期民宿的面临更新的重要原因,在早期民宿出现的时代,城乡人群对于物质生活的配套需求相对较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市人群的生活配套设施明显高于乡村地区人群,而早期的民宿配套设施也无法满足现代人群的需求,故此早期民宿需要提高配套设施的舒适性,增加人性化的服务,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同时民宿管理者需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保持民宿内部配套设施的与时俱进。

5.管理模式多元化

互联网技术是当代重要的科技研发,可作用于不同专业领域,早期民宿在更新过程中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得到宣传推广,扩大民宿运营范围。在民宿管理方面可将自营化和非自营化管理相互融合,前期借助地方第三方平台得到推广,组织民宿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后期可自主经营,中期适当安排管理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

四、结语

本次研究选择浙北早期民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浙北早期民宿做了较为全面的概念界定,对浙北早期民宿的发展现状以及原因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浙北早期民宿作为我国民宿行业发展的开拓者与见证者,应在时代的发展下寻求保留的途径,现阶段本文分析归纳出浙北早期民宿的更新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乡村建设产业的升级方式提供思路,同时期待后续工作可以针对浙北早期民宿在空间更新的设计方法做出更细致的研究。

猜你喜欢
民宿人群
孪生院子民宿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东胡林民宿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黄健美 艺商结合催生“网红”民宿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