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无创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疗效

2021-01-27 03:07陈群燕黄舒伟梁娟清
智慧健康 2020年35期
关键词:肺水肿心衰通气

陈群燕,黄舒伟,梁娟清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0 引言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全称为急性左心心功能不全,主要指的是短时间内在某种因素的干扰之下心脏负荷增加明显或者是心肌收缩力降低明显,进而致使心排血量骤然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急性左心衰属于危重急症,该病患者倘若没能够第一时间接受到有效的救治,会严重危及到患者本身的生命安全[2]。早期无创通气具有安全性高、见效快、创伤小或者是无创伤等优势。本次研究重点对其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参照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67.74±5.32)岁;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67.32±5.77)岁。(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患者5-10L/min面罩吸氧治疗,给予患者吗啡等镇静治疗,给予患者硝酸异山梨酯或者是硝普钠扩血管治疗,给予患者氨茶碱治疗和强心治疗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早期无创通气治疗:对患者实际情况评估,选取适宜的面罩,连接无创通气装置,将S/T呼吸频率参数设置为每分钟15次,吸氧浓度为45%-60%;以病人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呼气压和吸气压进行调节,其中吸气压(IPAP)参数为6-20cmH2O,呼气压(EPAP)参数为2-6cmH2O。以患者血气分析、氧合等指标变化情况和临床表现为基础对通气条件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bnp等指标并展开组间对比;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PaO2指标和SaO2指标;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肺部啰音、呼吸困难和紫绀;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显效表示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超过II级且呼吸困难、疲乏无力、急性肺水肿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表示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在I级以内且呼吸困难、疲乏无力、急性肺水肿等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无效表示患者的心功能和各项临床症状均无变化或呈加重趋势,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和bnp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n(±s)]

表1 两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n(±s)]

2.2 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

治疗前两组的PaO2指标和SaO2指标均基本一致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指标和SaO2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对比(±s)

2.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67%(3例呼吸困难,2例肺部啰音,2例紫绀)相比,观察组6.67%(1例呼吸困难)偏低且组间差异明显(χ2=6.136,P=0.013)。

2.4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60.00%(显效有4例,有效有5例,无效有6例)相比,观察组93.33%(显效有8例,有效有6例,无效有1例)偏高且组间差异明显(χ2=4.658,P=0.031)。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患者在临床上的常见病因有与冠心病相关的心肌梗死、由腱索断裂导致的瓣膜性急性反流、由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的瓣膜穿孔等[3]。急性左心衰患者在临床上的常见症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疲劳乏力,多出现于病症早期;其二为呼吸困难,最初仅出现于重体力劳动,随着病情程度的发展,较轻体力劳动后也有可能发作;其三为急性肺水肿,该症状主要分为发病期、间质性肺水肿期、肺泡内肺水肿期、休克期和临终期五个时期;其四为咳痰、咳嗽与咯血,其中咳嗽为左心衰竭这一疾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突出体现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之中;其五为其他症状,包括夜尿增多、嗜睡、发绀、神志错乱等现象,严重情况下还会致使患者昏迷[4]。

急性左心衰患者通常情况下需要接受长期的临床常规治疗,在疾病的长期影响之下,患者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痛苦感,同时患者病情通常情况下具有反复性,会严重降低患者的健康水平,会干扰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左心衰患者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心脏负荷增加和(或)心肌收缩力降低等现象,患者的心排血量会呈现出明显下降,而肺循环压力会呈现出急剧上升。急性左心衰患者大多会有劳累以后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呼吸困难史,同时以过渡输液、肺炎、高血压等症状为诱因,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表现有出现严重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大汗、强迫坐位、口唇轻微发绀,可以在患者的两肺底闻及水泡音等。该病病情变化迅速,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可迅速致使患者出现昏迷、心源性休克等症状,致死率高。急性左心衰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面罩吸氧治疗、镇静治疗、扩血管治疗和强心治疗等,上述治疗临床应用广泛,但是难以取得理想中的临床疗效,难以为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近些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大力发展,各种现代化、先进性的技术手段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无创通气早期常被用来对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在最近10余年,该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种慢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衰竭的临床治疗之中,另外该技术也同时用来治疗急性左心衰患者且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疗效。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证实,应用无创通气的最佳时间为患者呼吸肌疲劳、呼吸力学异常明显同时痰液引流问题较弱之时。无创通气指的是通过口或者是鼻面罩的方式使得呼吸机与患者有效连接在一起的正压通气,在无创通气应用过程中不需要另建立起有创人工气道[5]。给予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无创通气,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①有效降低心脏负荷,实现心功能改善。在正压辅助呼吸的作用之下,能够提升胸内压,能够降低静脉回流和回心血量[6]。②可以对处于收缩期的跨壁压进行有效减少,可以对心室后负荷进行有效缓解[7]。③能够有效作用于由急性左心衰所引发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正压通气的应用可以促进肺泡功能残气量的提升,可以有效作用于萎陷肺泡并促使其复张,可以对肺泡水肿现象进行有效缓解,可以提升心肌供养[8]。④减少呼吸肌的负荷,降低呼吸肌做功,减少氧耗量,实现心脏负荷的减轻[9]。在对患者展开正压通气治疗时,相关医务人员需对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进行密切监测,需在治疗1个小时内对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此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提供保障,促进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的提升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心率指标、呼吸频率指标和bnp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PaO2指标、SaO2指标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指标和SaO2指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安全性,观察组偏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早期无创通气治疗的应用有利于优化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工作[10]。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左心衰患者早期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肺水肿心衰通气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的价值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肺水肿是怎么引起的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