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小儿脑瘫实施躯干控制训练对其运动功能发育的临床作用

2021-01-27 03:07曹建志
智慧健康 2020年35期
关键词:步速躯干脑瘫

曹建志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29)

0 引言

小儿脑瘫主要是由于在孕期到婴儿期,患者出现发育缺陷,以及出现脑损伤等导致的一种疾病[1]。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肌群压力增加,肢体异常以及运动障碍,还会出现认知、语言自己行为障碍等,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2]。对小儿脑瘫患者要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帮助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智力[3]。本研究主要探讨对小儿脑瘫患者,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运动功能,采用躯干控制训练的效果,以下为具体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40例研究对象,均为小儿脑瘫患者,2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常规组,另20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躯干控制训练的患者为研究组,所有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常规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9个月至7岁,平均(3.21±1.23)岁。研究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0个月至8岁,平均(3.34±1.62)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脑瘫;患者家属了解治疗方式的不同,同意进行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本研究。比较分析年龄和性别,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对反射性抑制、关键点调节、叩击以及姿势反射等对患者的肢体经刺激,对特定的部位进行压迫性刺激[4]。对患者的自主穿衣、如厕以及步行等进行训练,每天两次,每次训练45min,连续治疗8周。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躯干控制训练。(1)仰卧练习:患者取仰卧位,握住患者的前臂,向上方拉伸,分开手指,放置在双膝后方,轻柔按压身体。(2)俯卧位训练:取俯卧位,将肘关节支起,垂直于床面,缓慢移动外周肩部,将体重移至侧方向[5]。(3)坐位训练:治疗师坐在患者的前方,用拇指向下牵拉肋骨,等到侧方体重变重之后将患者的膝部和足部抬起训练。也可以让患者取坐位,用棉被等支撑,进行坐位静态平衡练习,之后再练习动态平衡。患者在家长腹部骑左,嘱咐家长变换体位,打破坐位平衡,要自主寻找平衡垫,强化主动控制躯干能力[6]。(4)站立训练:患者取站位,将双腿分开,骑跨在治疗师腿部,来回抬起下肢,增强肢体功能。然后将下肢变换各个方向,然后复位肢体。(5)膝立位练习:治疗师取膝立位,然后面向患者,将上肢分来放置在肩部。对髋关节和腹部进行叩击,同时将身体后推[7]。(6)翻身训练:借助玩具等吸引患者注意力让其转头,辅助进行翻身,带动下肢和骨盆。用手支撑头部,对肩部加压,或者进行仰卧位拉起练习,提高腰腹部肌力。(7)肌力训练:可以让患者取仰卧位,用玩具逗引,让患者用手够玩具,还可以进行吹哨子、吹蜡烛等练习。每天两次,每次训练45min,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8]:在治疗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患者的发育指标接近正常,运动功能恢复,语言和智力正常为治愈;患者的发育指标明显改善,肌肉恢复比较好,运动和语言有明显改善为显效;患者的发育指标有所改善,肌肉和运动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为有效;患者的发育、运动和肌肉没有变化和进步为无效。记录患者的例数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2)相关指标[9]: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步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①步速:观察患者步行10m所用时间,然后计算步速。②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20.0展开整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为(%),计量资料采用t,表示为(±s),检验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n,%]

2.2 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在步速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s)

表2 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s)

注:*与组间同期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一般有比较复杂的病因,但是其发病机制没有完全明确,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伴有语言和认知等功能障碍[10]。研究表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帮助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智力和运动水平[11]。常规的儿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发育,但是对躯干功能的练习重视程度比较低,导致患者无法对躯干进行有效的控制。本研究主要探讨对小儿脑瘫患者,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运动功能,采用躯干控制训练的效果。分析显示,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在步速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躯干控制训练能够帮助恢复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康复效果。躯干控制训练可以通过多个体位的练习,比如坐位、仰卧位、翻身、肌力训练等,帮助患者对运动可姿势进行正确的反应,提高体位活动反应性和灵活性,提高患者机体的平衡性以及控制能力,利用重心移位可以提高患者的稳定性,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12]。

综上所述,对小儿脑瘫患者,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运动功能,采用躯干控制训练的效果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步速躯干脑瘫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社区高龄老年人步速、握力与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树与人
随机人群运动荷载作用下大跨度连廊的振动响应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