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作用分析

2021-01-27 03:07郭丽
智慧健康 2020年35期
关键词:脑梗塞规范化康复

郭丽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0 引言

脑梗塞属于急性危重脑部疾病,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功能损害等因素导致脑血管狭窄、管腔内堵塞,进而形成脑梗塞。临床治疗任务较重,同时患者极易出现心理负担,进而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1-2]。联合护理可以降低临床治疗负担,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3],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就诊的8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女比20:21,年龄43~82岁,平均(63.37±5.21)岁。对照组男、女比19:22,年龄44~79岁,平均(62.89±5.47)岁。两组脑梗塞患者常规资料分布均衡,无统计学意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诊断标准;②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6 h;③患者均认知功能正常,且签署相关同意文件。

排除标准:①预估生存期≤3个月;②合并颅内损伤、出血、肿瘤或血管畸形等脑部疾病;③依从性差或精神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抢救护理,配合溶栓治疗进行药物、心理、饮食等护理。

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对护理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护理过程具体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专业技能培训,更新护理观念,确保规范化护理措施彻底落实,具体护理操作如下。

(1)急救护理:识别并评估脑梗塞患者病情程度,清理患者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进行心脏监护,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呼吸不畅者进行吸氧治疗等。帮助患者缩短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

(2)预防再次复发及并发症护理:根据患者症状、病变范围等进行综合评估,识别易出现并发症或复发的高危患者,进行对症护理干预;同时需要监测患者血压、血糖及生命体征,维持在适宜水平,尽可能地降低患者再次复发概率。主要干预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饮食、药物、作息、心理进行护理,若患者合并其他病症,需要格外注意规范饮食,定时定量进食,食用清淡营养食物,避免错误饮食加重机体负担;规范作息,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生物性紊乱引起生命体征的异常波动;规范用药,提醒患者按照规定进行用药,不可擅自加减药物用量。

(3)康复护理:进行规范化的卒中康复培训,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即可开始渐进式康复锻炼,首先进行床上康复,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呼吸及肢体训练,再进行床边康复,伸展关节;其次离床康复,协助患者行走等训练,形成规范化的行为训练模式。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风险事件情况。生活质量评估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量表检测内容包括体能、家庭角色、语言、移动、情绪等维度,共计12项,以5级评分法,满分计60分,生活质量与评分分值为正相关关系。护理风险事件即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路感染、压疮、消化道出血、癫痫样发作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脑梗塞患者护理数据进行结果分析,研究所得的生活质量为计量资料,护理风险事件为计数资料,以(±s)表示干预前后SS-QOL评分;以(%)表示并发症发生率,通过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塞患者干预前后SS-QOL评分对比

观察组SS-QOL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塞患者干预前后SS-QOL评分对比情况(±s,分)

表1 两组脑梗塞患者干预前后SS-QOL评分对比情况(±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2.2 两组脑梗塞患者护理风险指标对比

观察组护理风险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率(21.9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塞患者护理风险指标对比情况[n(%)]

3 讨论

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诱发因素较多,若不及时救治,将会导致预后效果不佳或出现死亡风险。因此临床强调及时进行处理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及生命质量。临床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处理主要分为早期诊治、早期预防再发及早期康复[5-7]。因此规范化护理也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诊治护理、早期预防并发症及再发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通过急救护理,优化救治流程,缩短临床抢救时间,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通过预防再发及并发症护理,以患者为护理中心,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健康;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可以进一步降低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风险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率(21.95%)(P<0.05)。其原因在于规范化护理根据脑梗塞患者病情进展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进行标准化护理,以脑梗塞治疗目标为护理目的,通过规范化、系统化护理措施,降低护理中易出现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观察组SS-QOL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规范化护理可以量化护理模式,优化护理流程及措施,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操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规范化护理应用于脑梗塞中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梗塞规范化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都耗在表表、牌牌上 变味的规范化令人厌烦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地方立法调研规范化建设探析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