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金融改革推进普惠金融与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

2021-01-27 11:24赵萍莱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消费导刊 2020年37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基础设施调整

赵萍 莱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一、全面推进金融体系结构调整

金融行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稳定性,因此国家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从我国金融行业目前发展所采用的金融管理体系来看,虽然在持续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相比,其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明确了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需要从商业性金融入手,结合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合作性金融,进行全面的分工和协调,充分实现金融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所采用的仍旧是投资引导发展的模式,虽然这样的发展模式已经应用了几十年,但是后续的商业应用空间十分有限。绝大多数的基础性工程建设本身的盈利空间比较小,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不符合商业投资的最佳选择。再加上基础设施的商业建设过程,会导致投资回报期加长,整体的风险比较大,为了更好的提升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空间,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入手,逐步实现客观实际的金融体系改革,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

二、逐步实现金融产品结构调整

在进行金融体系结构调整后,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金融产品,金融产品必须要随系统的调整进行全面的调整。习总书记提出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这就为我国金融产品的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金融产品的非标准化调整,最为根本的就是满足市场的要求。我国最近几年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步增强,实现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一体化管理,逐步将非标的产品纳入管理的范围,其实这样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很多个人和中小企业的类型多样化,因此在推广各种金融产品的时候,需要明确产品本身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在逐步实行金融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还需要从国外学习更多的先进经验,逐步实现中国特色金融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三、加强风险防控,补齐风险短板

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全面提升风险防控水平,逐步降低金融风险发生概率。从我国以往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伴随着风险事件的出现,例如债券违约、P2P暴雷等事件的发生,这都是金融风险的集中展现。因此在进行新时期金融改革的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普惠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必须要重视风险的管理,努力补足风险短板。违约现象在债券市场中是十分常见的,也是逐步打破刚性兑付的必然。为了让债券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必须要从投资者和承销商两个角度的管理入手,逐步提高双方的风险防控意识,结合违约处理机制的变革,实现风险的合理规避。

四、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发展

金融科技的发展是确保国家金融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从目前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实现了与区域链及互联网的融合,提升了金融发展的水平,实现了整体金融契合度的提升。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可以在金融合理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金融价格的调整,更好的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再加上金融科技所包含的数据及应用效率,明确了金融产品的应用对象和应用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全面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对于金融的改革,不但要从系统管理和产品技术的角度,还需要针对性的实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整。对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不需要建设多少基础性设施,而是需要逐步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实现金融供应效率的提升,确保金融系统本身的顺畅和有效,明显提升服务的整体质量。对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应用,可以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的改革,实现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及时对接。另外还需要明确监督职责,实现金融发展的全面制度化管理,充分发挥出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在进行金融改革的时候,一般主要是从金融体系的改革入手,对金融体系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确保现有的金融体系可以更好的符合经济的发展要求。另外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金融产品的调整,金融产品是金融体系调整的根本表现,也是国家金融行业与国民对接的重要方面。对于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需要从实际的应用效果分析入手,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提高风险防控力度,逐步补齐风险短板,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在全面推动金融行业改革的同时,还需要从科技发展的角度,重视金融相关科学技术的管理,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真正实现科技金融提升经济发展空间。通过逐步做好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金融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我国金融行业的双向开放管理。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基础设施调整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