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普绘本设计方法和市场研究
——以成都市中小学生为例

2021-01-27 07:55宋鑫轲曾鸿燕李雪杨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四川科普形式

宋鑫轲,曾鸿燕,彭 敏,李雪杨

(四川旅游学院,成都610000)

1 植物认知及市场需求调查

21世纪,生态环境受到重视,植物科普逐渐走近科普世界的核心[1]。为了解当前中小学生的植物认知情况,选取成都市作为调查区,随机发放纸质问卷给各中小学学生,共发放1 000份,有效填写894份。经数据整合,受访者对成都常见植物的认知率为45.8%,对四川珍稀植物的认知率为25.4%,84.8%的人认为植物科普有必要,37.3%的人几乎没有关注过植物知识。对科普形式的偏好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中小学生对科普形式的偏好情况Fig.1 Situation of preferen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n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form

经分析可知,中小学生对本地常见植物的认知水平较低,对省内珍稀植物认知情况较差。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植物科普是必要的,但科普工作还不到位。在科普形式方面,纸质书、图册是受访者最易接受的,这对后期设计的形式起到了启示和引导作用。

2 设计过程及成果实践

2.1 现有科普形式

当前主要有植物园类、App、科普书籍等几种植物科普方式。植物园类方式将植物知识同园区游览路线相结合,使参观者真切感受到植物的存在。但此方式信息传播慢,科普活动形式较单一。App方式信息传播速度快,但大多局限于浅显层次或纯学术深层次的信息展示,表现出了较为幼龄化或较为专业的两极方向,呈现方式有限,实用价值较弱,而且有些过于卡通的植物图案不能对植物的识别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2]。科普书籍类内容大多纷繁复杂,基本是在植物志的基础上进行演变挖掘,主要借助文字进行描述,使科普脱离了实际需要,不具有通俗性、普及性。

2.2 设计科普形式与内容

设计形式。本着传播植物知识,满足科普需要,尊重中小学生的科普形式偏好等原则,最终采用了植物科普绘本的形式展开设计。绘本分为上下两册,规格32开,尺寸小巧便携,内容丰富精致。排版采用了一页一植物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图片置于文字描述旁,便于读者快速进行图文匹配,理解植物形态特征。

绘本准备工作。初期选择植物时,从《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挑选出了四川省特有的22种特色濒危珍稀植物,区域针对性强[3],还有四川境内发现的极度濒危物种巴郎山雪莲。选取珍稀植物旨在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育意义重大。除珍稀植物外还收录了8种常见植物,包括成都常见植物石楠、南天竹、桃梅,四川特有的丁香,旨在带领成都中小学生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

绘本内容。绘本由图案和文字描述构成。绘制图案之前,根据中国植物图像库及相关科普文献等资料,按植物真实形态绘制出了叶、花、果实、种子的写实风格草图。根据实物图片,对草图进行反复调整修改,以保证还原度与准确性。然后,再运用CDR、PS等专业绘图软件绘制植物线稿和色彩。色彩保持了植物的固有色,整体效果清新明丽。形态基于植物的真实特征适当卡通化,迎合了中小学生的偏好。还绘制了植物生长场景和卡通儿童形象,帮助读者融入场景。儿童形象与画面中的植物形成对比,直观表现出了植物大小,便于读者了解植物的整体形态。

文字部分根据查阅整理出的植物资料提炼出了重点信息,包括植物的形态特征、发展进程、特色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在语言表达上,更注重生动性、活泼性,将生硬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为了符合儿童口吻的语句,以情境式的对话、拟人化的独白、童话般的叙述以及现代诗歌等多种形式来讲解植物知识,满足儿童的阅读心理偏好。

2.3 创新点与亮点

目前,常见植物图书涉及范围广、植物种类繁多,对青少年而言枯燥乏味,易降低其学习兴趣,甚至削弱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而本设计将植物故事辅以卡通图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描绘植物特征,打破了常规读物专业术语的表述形式,更具有区域针对性、趣味性、年龄阶段针对性。设计亮点在于将植物知识融入到了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表述方式多样化,有对话式、自叙式、诗歌式,等等,使其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还能学到植物科学知识。

2.4 意义与价值

在大力发展生态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对中小学生进行植物科学普及有利于提高其科学素质,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拓宽知识面,满足了科学普及多元化的创新需求。在全国珍稀植物保护条例中,四川的珍稀植物种类位居全国前列。我国第一批保护植物有354种,四川就占了21%,选取四川珍稀植物作为代表能够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推动了全国珍稀植物科普的创新氛围。以成都市常见植物搭配四川珍稀植物,使中小学生对身边植物的亲切感变为对珍稀植物的学习欲望,使珍稀植物得到保护。设计绘本以“小而精”代替“大而全”,突出了四川植物的本土特色,体现出了独特性,为植物科普建设工作带来了一种新的尝试。

2.5 实践效果

通过校园宣讲活动来检验中小学生对植物绘本的接受度。宣讲活动中,运用了多媒体结合课堂讲解的方式,融入了游戏化学习元素,如植物认识、植物猜一猜、有奖竞答等一系列趣味活动。学生对植物宣传活动持极高热情,积极参与各种趣味活动。

3 总结

四川的气候特征及复杂地形孕育出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但植物知识传播还不到位,针对青少年的植物知识普及力度有待加强。而本设计将趣味性与专业性相融合来为中小学生解读植物奥秘,带领他们走进丰富多彩的植物王国。植物绘本实践宣讲工作效果显著,绘本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猜你喜欢
四川科普形式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科普达人养成记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科普漫画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