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民间传说的讲述现状及活态传承策略研究

2021-01-27 14:10祝丰慧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8期
关键词:讲述者张三丰武当山

祝丰慧

矗立于鄂西北地区的武当山是我国的道教圣地和武当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近年来武当山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柱,武当山也因此获得“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历代武当人民在接受道教文化熏陶的同时,希望探寻和解释道教在当地的兴起和发展的缘由,并赋予其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创作并传播了大量民间文学作品。目前,已有伍家沟民间故事、武当山宫观道乐、武当武术、武当山庙会、武当神戏等5项由武当山人民创作的民间文化成果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武当山的民间传说颇为丰富,如,2006年李征康等人整理并出版的《武当民间文学》一书中就有民间传说、故事122则,此后又有大量武当山传说文本被研究者们整理出版。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张三丰在当地修道和明成祖朱棣在此兴建道教建筑群的传说。作为民间叙事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民间传说,根植于人们日常生活和民俗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在传统农业社会,诸多民间传说故事主要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实现传承和保存,辅以文字符号对其加以记载,从根本上说,我国民间叙事大多秉持着讲述人现场讲述、听众现场听取的叙事形式。但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进步、城镇化的经济发展,传统社会的民间叙事讲述生态遭到巨大的冲击,许多民间传说失去了其讲述土壤和社会影响力。幸运的是,武当山民间传说迄今依然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人们的日常交往和想象之中。因此,笔者在对武当山民间传说的具体讲述活动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运用文化地理学理论和表演理论等相关知识,分析武当山民间传说在当代社会中的讲述特点,并进一步探讨民间叙事如何在新时代迎接现代文明的挑战,以获得更多传承和发展的机会。

一、武当山民间传说的讲述现状

武当山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迄今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尚未完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剥离。笔者在参与到武当山民间传说讲述活动中时了解到,当地民间传说的讲述者数量较多,这些讲述者遍布在当地的各行各业;明显感受到当地人对民间叙事的讲述方式富有激情,部分讲述者会主动积极地引导话题,激发听众的兴趣;另外,在展开讲述活动的时间、地点等方面具有武当山地区的独特印记。武当山的民间传说讲述活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讲述者众多,讲述活动频繁

“武当民俗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吸纳外来文化,与汉水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融汇交贯,呈现个性鲜明、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特点。”①在当地富有宗教特色的民俗文化滋养下,民间传说、故事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广泛流布,生于斯长于斯的武当山民众也有意识地传承与保存其拥有和依赖的民俗文化资源,很多人自小就对此类充满奇幻色彩的民间叙事文本耳濡目染,并烂熟于心,代代相传。2020年6月20日,笔者以外地游客身份前往武当山进行调研,在调查过程中,曾先后与多位本地居民交谈,当谈及武当山当地的传说故事时,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讲述欲望。下面摘录其中两位讲述者与笔者之间的话语序列:

第一位讲述者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此处称呼其为陈师傅,他主要根据武当山道观建筑群的特点进行的讲述。

笔者:师傅,你们这里是道教圣地,今天一见果然像仙境一般。

陈师傅:是啊,我们这里平时游客比你现在看到的多很多,今年是因为疫情,所以来旅游的游客减少了一大半。

笔者:这次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确实很大。师傅,你们这里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民间故事?

陈师傅:那我们这里可多了,你看到路边的这些道观没?都是大有来头的。

笔者:请您跟我讲讲吧!

陈师傅:我跟你说说我们这些建筑的来历吧!那还得从明成祖朱棣说起。当时啊,朱棣从他侄子朱允手中夺得皇权之后,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愧疚,就想要通过信仰道教得到缓解。有一次他出巡到了武当山,看到这山觉得有灵气,就想啊,不如在这里建一些道观,好供奉黄老。朱棣当时就命令几十万工匠在此修筑道观,好让他在这里休养生息。你现在看到的,武当山上的那些道观中比较大、比较古老的一些,大多是朱棣时期建造的……

第二位讲述者是笔者所租住旅馆的房东,此处称呼其为华先生,笔者在请他推荐旅游景点时,伴有当地传说的讲述活动。

笔者:华先生好,我打算这两天去武当山周围逛一下,您有什么建议吗?

华先生:你如果想去逛,武当山金顶是应该去看看的,不过疫情期间不开放。你可以去太极湖那边转转。

笔者:我从网络上看过太极湖的照片,发现那里的湖面特别静谧。

华先生:是的,尤其是下雨天很好看,而且啊,这太极湖是很有来头的。

笔者:您能具体说说吗?

华先生:以前啊,据说张三丰就在太极湖畔练功。我们这里人都知道,张三丰以前做过和尚,但是做和尚的时候他觉得没意思,所以就还俗了。后来就来到了武当山,发现这里仙雾缭绕,是修道的好地方,所以就在这里入了道教。他以前就曾在太极湖旁边的道观里练功,你现在去看,那边还可以看到一个张三丰练剑的大雕像……

这些讲述者在讲述过程中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可见其讲述当地民间传说的意愿与他们自己内心的地方文化认同感有着紧密的联系。除上述两位讲述人外,笔者还随机与多位当地居民进行交流,这些讲述活动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展开,发现他们大多愿意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武当山民间传说,且或多或少都能讲述两三个故事。

(二)讲述方式多样,现场互动性强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讲述者众多,不同的讲述者会采用多种不同的讲述方式,富有较多讲述经验的讲述者也会有意识地变更自己的讲述方式,以求达到最佳的讲述效果。这里以所接触到的一位讲述人为例,该讲述人在接受笔者请他讲述一些有意思的传说的邀请后,迅速反客为主,投入到绘声绘色的讲述活动中去。

首先,讲述人会迅速判断听众的身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譬如,在得知我们是外地人、对武当山有趣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多时,讲述人就从与当地各种建筑风物有关的传说讲起。6月21号,笔者在步行参观火神庙时,恰巧遇到庙外有几位老人在乘凉,于是上前询问有关火神庙的情况。

笔者:奶奶,你们这个火神庙建了有多久了啊?

李奶奶:我们这火神庙啊,建了都有好几百年了。

笔者:我看你们这火神庙就建在街边,这还是挺新奇的。

李奶奶:你不知道,这街道是后来修建的,本来这一片都是道观,后来拆离,就剩火神庙还没有拆。

笔者:那现在来火神庙上香的人多吗?

李奶奶:多啊,我们这火神庙非常灵验,大家都喜欢到这里上香。

王奶奶:就是呢,我们这火神庙非常灵验的,以前张三丰还在这里许过愿呢。我去年正月来拜过,说保佑我们一家平安,果然去年一家我们家人都很健康,这都是托了这里的神仙和太极爷的福。

李奶奶:是啊,你要参观其实可以去我们那边的太极湖,那里才好看。还有我们这里山上的道观也很有看头。

笔者:我正打算过去看看呢。

王奶奶:还有我们山上的道观也很多。火神庙后面的山上就有好几座。里面还有的道观,以前是专门关那些犯了规矩的道士、道姑的。

笔者:他们也会犯法吗?

王奶奶:当然了,以前还有一个太极爷的女徒弟,喜欢太极爷。太极爷一心修道根本不想这些事,就直接跟女徒弟说明了想法,结果女徒弟知道后没有收心,反而不守规矩,被太极爷发现了就关在了后面的道观里。

李奶奶:是的,我也听说过……

整个讲述的过程问答、互动非常多。面对不同的听众,讲述者的讲述方式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并且受访的几位讲述人之间在讲述方式的运用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有的讲述人喜欢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讲述,有的讲述人的讲述则注重对表情、肢体动作的运用。

其次,当地的讲述者十分重视与听众之间的现场互动。民间传说的讲述“是在特定语境中讲述人和听众用口头语言围绕故事进行的话语交流过程”②,讲述者和听众之间发生或多或少的语言交流,无形中构成一系列的言语序列,这和民间叙事的本质有着密切联系。讲述民间传说等民间叙事作品不是进行严肃的讲话,讲述者虽然掌握话语主动权,但整个活动不是讲述者的一言堂,而是在听众的问答互动中发挥其怡情功能。现场进行的活态讲述行为为听众提供了与讲述者互动的客观条件,讲述者和听众对互动的需求帮助民间传说的讲述活动继续发扬民间叙事现场即时讲述的传统。参与到笔者田野调查中的诸位讲述人都有意或无意地在与听众进行现场互动,一方面可以通过听众的反馈及时地了解听众的关注点所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交流、互动吸引听众的注意,从而达到较好的讲述效果,实现对武当山故事的传播。

(三)讲述文本母题类同,异文丰富

武当山地区有关当地道教发展缘由及以张三丰等著名人物为主人公的民间叙事作品数量繁多,这些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活态传说文本带给听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妙趣横生的传说故事。笔者在听取讲述时发现,这些讲述人所讲述的传说文本表现出类型化的特点,参与调查的几位讲述人讲述的内容大多属于地方风物传说和太极爷张三丰的传说。讲述人对地方风物传说的讲述,往往需要依托武当山的某一建筑或地域为“传说核”加以讲解,现存的风物遗址强化了传说的可信度,也凭借富有传奇意味的故事背景为文物古迹增添了吸引力。在有关地方风物传说的讲述中,讲述者经常会运用到仙人谪居、帝王钦点等母题,使讲述活动带来更多趣味。讲述者热衷于讲述的宗教人物传说中,无论是讲述者还是听众,最为感兴趣的都是发生在张三丰身上的趣闻轶事,施救贫民、游戏贪官污吏、处事方式奇异等母题在讲述中经常被援用。武当山地区民间传说的具体讲述上,文本母题类同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但尽管在文本的情节、母题上有同质化倾向,当地的讲述人会自主追求故事的新颖性、独特性,因此在同类母题的基础上,又会出现许多异文。如,在讲到张三丰施法让穷人到土仓里拿金银,其中有一位穷人没能出来的时候,一位讲述人说的是因为“这个穷人忘了张三丰要把眼睛闭上的禁令,因而败露”;而另一位讲述人则讲的是“这个穷人过于贪婪以至引火烧身”。可见,在遵循传说的基本母题的同时,讲述人也会因为主动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做出变动,结果构成大量故事的异文。

二、武当山民间传说讲述特色的成因

武当山民间传说的讲述活动在当代社会依旧十分频繁,与其他地区民间叙事讲述活动逐渐式微的局面大相径庭,笔者以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文化地理学为分析武当山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提供了有效视角。坚持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理论的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地域组合及文化区域系统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诸文化要素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区域特征”③。其次,表演理论认为对民间叙事文本的讲述活动是一种言说方式,认为“表演的文类、行为、事件和角色不会孤立地发生,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④。在该理论指导下,研究民间传说文本在武当山这一场域中的动态形成过程成为可能。再次,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也是引导武当山人们重视对当地民间传说的讲述与传播的重要因素。

(一)武当山独特的地理空间位置

身处中原腹地的武当山山区,独特的地理空间位置,塑造着当地人民对待民间叙事的态度。首先,对文化分区的分析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主题,我国民间叙事的活态传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表现为东部地区的讲述行为较少,中西部地区为口头讲述活跃的格局。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已有的文化生态格局是影响民间叙事活性因子分布的直接原因。“从根源上讲,文化的差异性最终取决于人类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⑤民间叙事的传承需要有较为稳固的农业生产方式、传统文化观念等的支撑,在经济文化繁荣的东部地区传统文化格局极易被新兴文化所取代。而中部的武当山地区因当地的山区资源,人民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与民间传说的传统农耕文化环境具有一致性,因此为民间传说的讲述和传承提供了土壤。同时,该地因地理环境的闭塞,社会成员在文化思想上受到的外来文化冲击力度经东部地区缓冲之后呈现明显减弱的趋势。因此,许多原始文化观念的残留,玄虚、神异等民间叙事中与现代文明相抵牾之处,但在武当山地区人民的心中则有其自然合理性,心理上的认同促使人们自愿参与讲述和传播民间叙事作品的活动。其次,武当山地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大,除集镇外极少出现人口密度过大、活动空间私密逼仄的情况,许多人家仍建有开阔的场院可供人们日常生活的话家常、讲故事。武当山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发达的城市,且传统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即使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普及、信息传播迅速,但城市流行文化向该地的扩散、传播、扎根仍会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过渡。相对于现代化都市文化新变性强、现代娱乐手段丰富多样等情形,武当山仍保留着传统的乡土气息,为民间传说等讲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

(二)武当山地区口头表演语境的建构

武当山人民对当地民间传说的讲述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技巧,当地讲述人的口述也是有规律的表演行为。鲍曼的表演理论认为,民间口头叙事等表演在本质上是与表演中的社会结构的创造相关涉的,“它所重视的不是对一个个文本或一个个民俗事象形态的研究,而是在日常交流实践的视角下整体地去理解社会结成与文化新生的过程”⑥。基于此,可从更为深层的角度分析武当山民间传说的讲述活动仍能有序进行的原因。首先,表演语境的建构为武当山民间传说的表演提供了重要基础。“‘语境’是表演理论的核心概念,注重文本在特定语境中的动态形成过程是表演视角的革命性主张之一。”⑦口头表演所根植的背景或事件及其他结构性存在都可归结为语境,它们制约和影响着表演的发生。武当山依靠其自然环境和宗教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对武当山地方文化的好奇心理促使他们成为了讲述活动的重要对象,而当地居民为了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很多人自觉地承担起地方文化的讲述者和表演者的重任。即,武当山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给当地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口头表演营造了有利的表演语境,游客的鼓动为讲述人的讲述带来了动力。其次,表演具有新生性的特征。“所有的表演都不是相同的,而且人们希望能够欣赏到每一个表演的独特个性,同时也能明了整个社区范围内表演领域总体的模式性。”⑧讲述人在讲述传说时,有意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做出技巧性的变动,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听众的猎奇心理,破除复述原有文本的枯燥窘境,一方面可以显示出讲述者自身的高超技艺,获得更多认可。所以武当山的民间传说讲述活动在遵从原有文本的前提下,做出新颖的变动,以异文的形式保留民间传说对听众的吸引力。

(三)武当山民间信仰的内在规约

“民间传说叙事方式在创作和演化中总是有一些内在和外在的东西支撑着,内在的民间信仰因素是规约传说发展的关键。”⑨长期受道教文化熏陶的武当山居民,对文化的敬畏和对传说人物的尊崇早已潜藏在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中,如,在武当山地区“张三丰普遍被尊称为‘张爷’‘太极爷’,从来没有人敢直呼张三丰姓名的。人们怕得到‘张爷’的惩罚”⑩。这种渗透在民众心灵深处的民间文化信仰规约和引导着人们的行为,也深刻影响着当地人对待传说的态度。首先,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和炽热的信仰使人们心中保留着对于传说故事的激情与高度重视。武当山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会听老一辈人讲述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来自精神文化方面的信仰抵御着现代文明带给此类传统民间文化的冲击,帮助人们保持着对民间传说的兴趣,而不是以质疑、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民间传说文本。其次,深厚的民间信仰构筑起人们彼此之间的身份认同感及其讲述和表演民间传说的方式,对于当地人而言,有关武当山道教的发源和太极爷张三丰发传说是凝聚彼此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他们也愿意把这些传说讲述给更多人,让更多人领略到武当山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进而推动当地文化更好的发展,并得到武当山以外人群的接受与理解。

三、武当山民间传说的当代活态传承与保护策略

武当山富有特色的民间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和先民们的生活经验、人生观念,应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其重要价值,而不是仅仅作为研究文本被保存、凝固在文字、录音、影像之中。从调研结果来看,尽管武当山民间传说的讲述活动相比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诸多困境。如:口述传承活动还未能够达到内在自觉的程度,讲述者局限于个人的喜好对传说加以讲述;讲述方式过于保守,尚未与浩浩荡荡的互联网潮流相融合,未来的传承发展存在较大压力;传说内容与当代生活脱节,故事合理性逐渐缺失。本文对武当山民间传说讲述活动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正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当地民间传说口头讲述和传承工作的进行。时代的发展为武当山民间传说的活态传承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实现对武当山珍贵的民间传说的活态传承和保护,可从激发群众保护民间叙事的自觉性、利用新媒体技术超越地理空间的阻碍、优化民间叙事中的文化观念、为民间叙事注入时代内容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引导群众由自发讲述转向自觉传承

群众的重视和讲述情况直接关系到民间传说的传承成果。武当山的民间传说作品是“由民众自创自享、自娱自乐,处于地域性封闭形态,其传承处于自发状态”⑪,现有的各种对民间传说的讲述和欣赏活动大多是武当山民众自发的行为,是以休闲、娱乐为其主要目的。一旦传统的民间传说在当地社会成员心中丧失了其原有的娱乐、补偿功能,就将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消隐,这也是在现代娱乐方式冲击下民间叙事在许多地区被人们遗忘的重要原因。因此,引导群众转变强化其主动自觉传承民间传说的心理,是实现武当山民间传说活态传承的有力推手。首先,可进一步研究发掘武当山民间传说的经济价值,以此引起人们对民间传说的重视和主动传承。当地居民对武当山传说在发展武当山旅游产业的价值作用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还未在更深层的思想观念中影响到他们对于传说文本的态度,目前当地人对传说的讲述往往是在游客的主动询问下进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传说承载的当地特有的文化风貌和文化发展成果,表现出武当山个性化的特点。在全球化的今天,建立在地方文化特色基础上的旅游等经济开发活动无疑是能够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和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当地社会成员只有在深刻意识到民间叙事的经济价值后,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投身到挖掘和保护民间传说的活动中去。其次,当地政府需要加大对当地民间传说价值和开展保护工作重要性的工作力度。过去人们对民间传说价值的了解主要是建立在老一辈的介绍和自身生活中获得的点滴感受,存在着认识不深入、了解不全面的问题。这需要地方政府有效组织当地文化专题研究,丰富民间文化底蕴和文化新业态,派遣具有威望的专业人士向群众宣传宣讲民间叙事的各种社会价值,帮助和引导群众在深入体会武当山传说价值的基础上,自觉参与和拓展活态传承武当山传说的活动。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打破地域阻隔

网络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体可以超越地理环境的界限,连通不同区域的受众和文化,其迅速、便捷、覆盖范围广等优点为各种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传承和保护武当山传说也可根据其自身特点与网络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实现在新时代的传播和发展,打破地理壁垒,把武当山的故事面向更多人讲述。一方面,依托网络新媒体,利用影视、短视频、直播等技术推进武当山传说的讲述方式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以当地动人的传说为文本制作出精良的影视剧、网络短视频,从网民的接受心理出发,回应网民的景观消费需求,把原本局限于地方的民间传说投入到更多群众的视野中。现代网络新媒体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实现民间传说的跨地域传播,还能与网民随时随地展开互动,即使听众无法到达现场也能够感受传说故事带来的愉悦和乐趣。如,可以培养民间叙事的网红讲述人,以直播互动的方式给来自各地的网友讲故事、谈古今,通过这种虚拟的在场,在网民中传播武当山民间传说作品。另一方面,在通俗化、景观化的同时,要坚守武当山传说的文化内涵。传说的讲述在吸取短视频等视听结合的快捷方式时,要避免泛娱乐化趋势。武当山传说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即使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呈现出诸多新变,其文化内核不应被遗忘。其讲述方式可以发生变化,但是其追求勤劳、正义、真善美等精神内涵应该是与最广大人民的需求相一致的,具有正面引导作用的。所以武当山传说的现代讲述不应过度娱乐化,其中优秀的价值理念不可被消解,在寻求视觉、听觉等感官趣味的同时,要保留民间传说的核心文化内涵。这也是以武当山传说为文本的网络视频给网民带来欢乐之后,能给群众带来更浓厚的精神享受,获得社会影响力,不会被迅速遗忘,进而得到活态传承的重要因素。

(三)优化民间叙事内容,增加时代文化内涵

文化空间的变迁是影响文化代际传承主要因素,缺乏当代群众认同的民间叙事内容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将被社会淘汰,从武当山传说的内容出发,适应现代话语体系的需要,及时变更表演手段是武当山传说长存于大众视野的必然要求。讲述传说文本不能一味地墨守陈规,而是要应需而变,满足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传说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各个时代的人民群众根据自身的文化需要创造出来的文化作品。所以要使武当山传说在现代文化生活中保存活性,首先要剔除其中出现的一些如妖魔鬼怪等过于迂腐、愚昧的内容。正是这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拉大了群众和传说之间的距离,必须予以摒弃。同时在驱除封建愚昧内容时,不应过于片面地否定此类内容,要看到潜隐在其背后的传统社会中人民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和精神信仰。其次,丰富传说文本运用的母题,在讲述武当山传说时增添能够体现当代文化内涵的内容和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情节,现代人对事物的理解已经与过去的人有了很大的不同。如,在讲述张三丰除恶扶贫传说时,可以在主角机敏睿智、法力高超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对主角以外人物的描述,丰富文本的艺术色彩,这也是今后武当山传说的活态讲述活动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果说过去人们看重农业劳动能力和带领人民反抗恶霸的反抗精神,那么现代人更为重视的智慧、创新等与现代物质文明相一致的品质。因此,要为武当山传说在群众生活中争取更多立足机会,就要持有开放的观念对待传说,主动实现武当山传说在内容、情节等方面的创新和变革。

注释:

①杨蓓蓓:《武当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②祝秀丽:《民间故事讲述的话语互动及其田野研究》,《民俗研究》2015年第6期。

③夏日云、张二勋:《文化地理学》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④⑧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杨利慧、安德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41—42页。

⑤程乾、凌素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科学》2013年第10期。

⑥毛晓帅:《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民俗研究》2018年第4期。

⑦杨利慧:《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民俗研究》2011年第1期。

⑨林继富:《神圣的叙事——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⑩刘守华、李征康:《武当山民间口头文学中的张三丰》,《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⑪王卫华、霍志刚:《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民间文学的传承与传播——基于喇叭沟门满族乡的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讲述者张三丰武当山
上篇 庆国之盛世
武当山道人消防队荣获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奖
轻轻松松聊汉语:湖北武当山
讲述者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党建共建引领新时代的“讲述者”
穿越在历史中的“张三丰”
穿越在历史中的“张三丰”
张三丰:哥就是神一般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