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早期抒情诗赏析

2021-01-28 11:53李海云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抒情诗布莱克羔羊

李海云

(河北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石家庄 050024)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被称为“第一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生前籍籍无名,但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他声誉渐隆,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步得到确立。布莱克早期的抒情短诗或清新明快,或深沉凝重,诗歌语言凝练有力,内含丰富深刻,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很多已成为英诗精品。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赏析布莱克早期抒情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意境的巧妙刻画

布莱克在他的早期抒情诗集《诗的素描》(Poetical Sketches,1783)、《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1789)和《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1794)里,借助其神思之能和神来之笔,创造了许多典型独特的意象,诗歌的意境也在诗人独具匠心的意象创造中被成功地营造出来。

《诗的素描》与《天真之歌》里的大部分诗歌主要是歌咏童年的欢乐与大自然的美丽,都是欢乐之歌。诗人在这里创造出众多丰富生动的意象,刻画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童真世界。在《天真之歌》的一首《夜》(Night)中,诗人利用一系列典型意象如“闪烁的晚星”“如花般高挂的月亮”“愉悦的树林”“嚼着嫩草的小羊”“流下金色泪珠的狮子”等描绘出一个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宁静祥和之夜,这是一个“狮子与羔羊同睡”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天地谐和、幸福美好的大同世界。在《羔羊》(The Lamb)、《咏春》(To Spring)、《摇篮曲》(A Cradle Song)、《给黄昏的星》(To the Evening Star)等诗歌中,诗人赞美欢乐,讴歌自然、艺术、和平,诗的意境或清新典雅,或深邃悠远,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但这毕竟不是现实的世界,后来布莱克又写了《经验之歌》,里面一些诗篇与《天真之歌》里的题目相同,但诗人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这里一切都不再完美和谐,这个堕落的现实世界充满了“悲伤的曲调”,这里“青春岁月已经飞走”“白发早已爬上额头”,“圣洁的星期四”已经一点儿也不圣洁,这是一个充满“号叫、诅咒、哀叹”的悲惨世界,是一个看不到善良羔羊,却代之以可怕猛虎的英国现实社会。

以《扫烟囱的孩子》(The Chimney Sweeper)为例,诗歌一开始诗人就浓墨重彩,声色共现,把扫烟囱孩子的悲惨境地活生生地展现出来。“风雪里一个满身乌黑的小东西/‘扫呀,扫呀’的在那里哭哭啼啼!” “雪”“乌黑”“小东西”三个意象形成强烈对比,构成了一幅色调凄清的画。通过孩子带着哭腔的“扫呀”一词的叠用,更使人感到一种漫无止境的悲凉。

在被称为“最有力的短诗”[1]的《伦敦》(London)中,借助典型意象以及意象间的独特组合,诗人沉痛地揭开了伦敦凄惨黑暗的夜幕。比如从诗歌第一节开始到第二节里,“每一张痛苦衰弱的脸”“每个人”“每声呼喊”“每个婴孩的号叫”“每句话”“每条禁令”[2]六个孤立的意象通过“每”字被并置组合在一起,语义一下子丰富起来,并形成一种气势,像一声声绝望的呐喊,使人压抑,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弥漫于伦敦全城的阴霾之气。总之,典型意象加上其独特的排列组合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阴郁的氛围,与诗人感情的抒发完美地结合起来。借助意境的巧妙刻画,诗人将一个堕落黑暗的真实世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二、艺术手段的出色运用

除了独特高超的意象创造与运用,布莱克还善于利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语、歧义、讽刺等多种艺术手段丰富其语言的内涵,强化其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绘制了一幅幅富有诗意和思想含义的图画。

在《天真的预兆》(Auguries of Innocence)一诗的开头四句里,诗人将“世界”和“沙粒”,“天堂”和“花朵”两组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反差,一面是缥缈的宇宙天堂,一面却是平凡的沙粒花朵,这种独特的意象连接使得广袤的宏观世界与渺小的微观事物形成强烈对比,让人印象深刻。微尘与花朵虽然渺小,却自有一派天地,永恒与无限似乎难以捉摸,其实却存于最平凡的事物,如此精妙的意象对比极富象征意义,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感悟,使诗句富于哲理,让人拍案叫绝。

布莱克早期的作品虽然仍属于传统的格律诗,在诗歌结构上不像他后来那样有所创新,却也相当精妙。例如《羔羊》(The Lamb),全诗共两个诗节,一个诗节不断发出疑问,第二诗节则以回答为主,这样的结构暗示了在天真世界里,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得到答案,这里的一切明白可懂,同时又和谐统一。另外大量的叠句使该诗又具有一种童谣的风格,强化了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好。而在《老虎》(The Tyger)一诗中,诗人故意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结构,但没有回答任何一个问题,这样的结构安排与《羔羊》形成对比,暗示了在真实的经验世界中,“上帝”和他的神奇创造就像无数宇宙之谜一样复杂神秘,让人费解。通过“羔羊”与“老虎”这两个典型形象,诗人生动地指出了天真和经验世界的不同。

音乐性也是布莱克抒情短诗的特色之一。诗人将他的抒情诗集命名为《天真与经验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也许就暗示了其高度可颂性的一面。事实上,这些诗歌也确实像是一首首歌谣,具有极强音乐性的节奏和韵律。《天真之歌》里的许多诗歌音韵和谐,婉转如歌,暗示出理想世界的完美情境。比如具有童谣般风格的《摇篮曲》(A Cradle Song)就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曲。诗中使用了大量含有长圆音及双元音的单词,来表达一种安宁舒缓的感情。诗人还利用许多像 [m, s, f,]等这样的辅音,来放缓全诗的节奏,给人一种甜美的似水流般的平缓流畅的感觉,诗的意境幽美而朦胧,像一首真正的摇篮曲。

布莱克的经典之作《伦敦》同样以其音乐性著称。诗人在《伦敦》一诗里巧妙使用了诸如首韵、辅韵、眼韵、行内韵、重复、中间休止等方法,做到了音与义的完美结合,使《伦敦》真正成了一曲深邃的批判现实世界的历史之歌。总之,所有这些艺术手段的出色运用都充分显示了诗人纯熟的技巧和杰出的诗才,给人以视觉、听觉等方面独特的审美快感,将其感情和诗歌的主题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语言的魅力

布莱克的抒情诗使用的都是简短、直接和明确的词语,但比喻性很强,这使得他可以借助其朴素精炼的诗歌语言写出异常深刻的内容,并准确地道出事物的本质。

《天真与经验之歌》里的两首《扫烟囱的孩子》中诗人都使用了“weep”的重复。“weep”在此其实是一语双关,表面上看它指的是扫烟囱孩子的沿街叫卖“sweep(扫街啦)”,但其实它是“哭泣”和“悲叹”,而孩子悲凉的哭叫不正是他凄惨生活的写照吗?借助“sweep”和“weep”相似的发音,诗人将丰富的语意和他的愤怒之情浓缩进一个简单的“weep”中,这里双关语的使用使诗意在朴素的语言中实现了增值。凝练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布莱克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经验之歌》里《扫烟囱的孩子》一诗的最后一节是全诗的高潮。全诗一直以第一人称描述了扫烟囱孩子的苦难生活,但诗歌最后一行却突然将前面一直使用的“my”改为“our”,小小的一个语言变化却是诗人完成从天真世界到经验世界转变的标志。仅仅通过一个词的变化诗人便暗示了在经验世界里,扫烟囱的孩子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他在天真世界里梦想的那个天使不可能来拯救他,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孩子的痛苦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在一个由“上帝,牧师和国王”等等剥削者统治的现实世界里,所有像他一样的孩子永远不可能得到救赎。《经验之歌》中的其他作品如《病玫瑰》(The Sick Rose)、《伦敦》《老虎》等等都是布莱克独特诗歌语言的代表作,看似朴素的语言却高度凝练,蕴含了最丰富的信息,只有细细品读,才能体味到其真正的艺术魅力。

布莱克早期的抒情诗是他思想发展变化的结晶,在艺术成就上又可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为了形象地展示人类心灵的“天真”与“经验”这两种对立状态,布莱克借助其杰出诗才,创造出了“羔羊”“老虎”“病玫瑰”“扫烟囱的小孩”“毒药树”“向日葵”等众多经典形象。他的抒情诗兼具了意象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极具抒情感染力,其诗如画,如歌,难怪他早期的许多抒情短诗都成为英诗经典,久传不衰。

猜你喜欢
抒情诗布莱克羔羊
羔羊安全过冬留意五方面
论抒情诗的解读模式①
解析与对话:西方抒情诗如何呈现内心
新生
抒情诗身上的光
假面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羔羊育肥注意事项
一粒沙子
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