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选择
——评析《楚门的世界》视听语言

2021-01-28 11:53徐桐沁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楚门基斯镜子

徐桐沁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重庆 400000)

电影是一门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审美特征,而视听语言作为电影艺术表达主题意蕴和丰富情感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组成形式主要分为镜头拍摄、景别选取、声音的挖掘以及蒙太奇和颜色等方面。

由美国导演彼得·威尔执导的电影《楚门的世界》英文翻译为true man含义是真实的人,在剧中纪实节目的名字为真人秀,英文为show,其片名就暗喻了楚门的人物设定是真实的存在,也为楚门最终冲破了束缚,打破虚假的世界埋下了伏笔,节目名称也暗示了楚门所看到世界的虚假,导演不仅在细节设计上独具匠心,在视听语言的塑造上更为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性。

一、镜头禁锢下的人生

1.仰拍视角似上帝、人生真假如戏剧

仰拍:摄影机从低处向上拍摄画面的主体,被摄主体体现出一种高大的形象,暗示权力的至高无上或表达一种尊重和仰视之情。《楚门的世界》对于基斯督的塑造以仰拍的手法进行拍摄,从而体现出作为上帝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感。“剧中人也是剧作者”的意味体现在两个角度:一是剧中基斯督创作的电视节目里所有的导演和演员们,他们都是这部节目的创作者,因为他们以集体表演的方式生活在剧中,无论是演员还是摄影人员都是其节目的见证者,例如楚门的朋友、邻居、父母等;二是相对于整个电影《楚门的世界》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受众相比,楚门的生活其实是受众现实生活的缩影和折射,他们赋予楚门的残酷人生,现实生活中的受众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危险,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虚假与真实就像基斯督所创作的世界一样,给予观众一种恰到好处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意味与生活自省。

楚门面对剧中导演基斯督创作的虚假世界却浑然不知时,他热爱幻想,面对家人、朋友也都深信不疑,除了童年因自己的原因失去父亲而感到自责,他都安于现状地生活并相信在他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都真实地存在,直到一次在驾车行驶途中,广播传来了他行踪的记录以及后来初恋女友对他的善意提醒,才让楚门深陷疑惑、恐惧当中,他开始变得自言自语,甚至将目光望向天花板抑或是站在海边眺望远方,这是一种向上帝诉苦并祈求得到答案的目光。而上帝的视角化身则是剧中操控一切的导演基斯督,他不让楚门知道自己的身世,并且从未给予楚门心理考虑,他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来创造了这一切,他的行为束缚着楚门,甚至提前为他安排了接下来会上演的剧情,即使是这样荒诞又充满戏剧性的人生安排,而上帝似乎也是这样一种操控权力的存在,信教人士总是信奉世界由上帝操控,而受众在至高无上权力的操控下只能顺从与接受。

2.远景桃源岛如梦,画框枷锁困于景

作为景别之一的远景,在电影中常被用于解释故事发生的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且一般用于影片的开场和影片的结尾,不同的环境特色会渲染出不同的氛围。画框原本属于美术创作的范畴,画框在视听语言里又称为取景框,影视作品里画框的建构有着深刻的隐喻性和表意功能。

《楚门的世界》在后半段,导演基斯督让楚门经历了一场暴风雨之后,又继续让他在摄影剧本中挣扎,最终,楚门经过重重考验,来到了蓝天、白云、绿地的美丽世界,此时的场景采用远景拍摄,眼前的美妙景色在楚门面前显得如此广阔,这也体现出受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渺小以及楚门渴望得到一种自由、释放、解脱的心境。

《楚门的世界》拍摄楚门的画面大多借用画框、门栏等构图方式完成,使楚门在画面的位置上处于挤压、变形的状态,在整体上渲染出一种压抑、痛苦的氛围,这也间接体现出他被束缚的人生,例如楚门察觉到周围事物的异样后和马龙在杂货店的货架边交谈时借用货架的位置进行构图。当楚门发现他所努力想要冲破的束缚也是虚假时,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继续努力前行、打破禁锢的决心。基斯督努力营造的桃源岛原来是一座虚构的城市,自己身边的人与事也是一种导演的虚构与假设,远景的设计,将楚门内心与桃源岛的距离逐渐拉远并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冲击,这里的桃源岛也暗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基斯督所设计的拍摄场地而虚构出来的地方,二是指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潜在的欲望和诉求,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1],一种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一种基斯督心中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王国,然而也有基斯督操控不了、被楚门一步步毁灭的一天,人的渺小,不仅体现在天地万物之间,也徜徉在各种梦想和现实之中。

3.镜子镜头显分身,心境起伏藏于此

影片中的人物通过镜子的反射看到镜面中的自己,受众可以看到角色和镜像化的分身,通过观察人物在镜中的语言、动作以及细微的神情变化,可以察觉出人物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多重的性格特征,人物还可通过镜子的反射对于自我的影像进行不断的认知[2]。此时的认知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载体,在延伸了画面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丰富了其内心的情感表达。

在本片中镜子镜头重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楚门站在镜子面前,对着镜子练习表演,其中表演的台词也恰好展现了他不同阶段的情绪变化,最开始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不行了,你们继续吧。”这一阶段的楚门对周围陆续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怀疑,其中包括自己驾驶车辆时因车里传来自己行踪的声音、在街上遇见父亲却不能相认等事情,这是他焦虑的心理体现,也是自我压抑情绪的释放。然后他对镜子里的自己说:“你不能放弃,先生,就算摔断腿也要爬上山去吧。”此时的楚门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怀疑、焦虑之后又重新鼓励自己要继续追查出事情的真相,他找来好友马龙谈心并试图远走去往斐济、跟踪妻子来到医院、冒险带着妻子开车通过跨海的大桥,这一系列的行动都是他为找出事情真相所做出的努力。接着他说:“你疯了,知道吗?如果我半途不幸身亡,你就把我当食物吃了吧,真恶心。”这一阶段的楚门已经知道了自己受人摆布的真相,他内心怒斥导演基斯督安排的这一切,同时也对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物感到失望,他会继续逃脱束缚,即使失败也不会后退。影片第二次重点使用镜子镜头是楚门洗漱之后,站在镜子面前说:“你好,报告毕少校,这是毕星系楚门星。”并且在镜子面前画了一个太空的卡通造型。这时的楚门表现出两种性格特征,一种是基斯督剧本里的楚门,他性格开朗活泼、不拘小节,甚至有些孩子气,但现实的他却是一个内心敏感、感情细腻的人,在镜子的折射下,表现出两种性格特征,也暗示着不同的性格最终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楚门在镜子面前的台词表演是自己在不同阶段中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由最初的怀疑到最后的坚定信心,犹如弗洛伊德所说的从本我、自我、再到超我的人格结构的建构过程[3]。其次,楚门在镜子里的台词表演最初是他为了自己的演员梦想而做的日常训练,但他却不知在导演基斯督的安排之下,他从出生就已经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这也是一种戏剧性的展现,通过对着镜子表演戏剧台词的方式向受众传达出一定的讽刺意义。

4.主观镜头铺平行,以悲衬喜内自省

主观镜头以人物的视角进行拍摄,使受众感受人物强烈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色彩,让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这是区别于一般镜头的表现手法,可用于表现变形的世界或内心,甚至还可以营造一种危险感或戏剧性。

在本片的开头,多次以基斯督的主观视角进行拍摄,好似一种监视与窥探,这也是一种束缚的暗示,主观镜头在剧中多次出现,暗含人生处处充满窥伺与危险,并且这种镜头的塑造也是一种隐喻的呈现,它所记录下的世界是不真实的,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世界,而只有楚门一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镜头将基斯督笔下的世界与楚门本身的真实存在做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与此同时,也为平行蒙太奇的现实创作了平行时空的对接与基础的准备,多个时空、多元化视角的不断切换,使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同时也使矛盾的冲突变得更加地尖锐。

本剧开篇的引言:“我们看戏,看厌了虚假的表情,看厌了花言巧语的技巧,这是基斯督创作的初衷,但充满戏剧性的是他所创作的真人秀节目却是虚假的,这是一种充满讽刺意味的台词,而当基斯督将一切真实告诉给楚门时,他劝告楚门继续沉迷虚假世界就能继续做梦的时候,楚门却说:‘即使你一瘸一拐,你也得想办法爬上去’这是一种对于冲破虚假世界的坚定信念与回归真实的人生态度,最终得以成功,他的举动也因此感染了更多的观众。楚门这个即使遭遇了残酷束缚的年轻人,依旧保持一个乐观的心境,他内心依旧感激剧中唯一对他真心的初恋,她的存在犹如那条掉落的红色围巾,温暖着楚门孤独的内心也帮助着他激起打破束缚,走向真实的决心。”当然,楚门这一人物的塑造显然是充满悲剧性的,一种鲁迅先生所说的“净化”思维,导演习惯借助夸大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将一些正义的事情予以无情的毁灭,借用英雄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夸张的手法,毁灭在受众的眼前,让受众产生一种悲悯与同情,从而使其自己的内心得到一种净化与释放。让受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思考之处。

二、社会媒体影响力,响应习总书记思想

本片除了视听语言的丰富塑造外,还在基斯督的身上看到了社会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性。在这娱乐至死的时代,剧中基斯督身为导演一开始就为了赚取收视率,而不断突破行业道德底线、违背职业素养,在强调节目回归真实的同时却又伪造虚假的人物和事件,而且其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可见一斑,但其传播价值观的偏离,也使得不能赢得受众的心,最终以失败结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社会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任务,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始终要以受众的角度出发,切忌不能只为了眼前的利益去传播一些违背社会价值的内容,此外,社会媒体还应该坚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凝聚更多的积极能量。

猜你喜欢
楚门基斯镜子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再次看望楚门
突出重围
他者的镜子
楚门的世界
楚门的世界,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