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课程思政”的隐性思维分析与探索实践*

2021-01-28 11:53张秀清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立体容器课程思政

张秀清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 519041)

一、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和意义

立体构成是一门涉及三维表现的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是对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它强调的是“构想和感觉”。构成的目的在于造型,不同的空间构成将会出现不同的感观认识。立体构成是一个可感知的量,它让人通过视觉感官和触觉感受空间氛围,也可以用不同的视觉角度和方法来表达立体,满足生活需求和愿望,实现完美生活享受。立体元素构成了空间造型,是一种创造时空形态的艺术,它让空间有了价值和意义。立体空间形态的创造能产生无数的联想,创造无限的意境。

如何在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中,将无限转化为有限,在无形的空间之中构成一个或多个有形的造型空间,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无数个这样的需求,如建筑、环境、产品、服饰、展览会议及食品装饰等许多方面都已出现立体空间构成的设计要求,这种独特的设计形式已经被更多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由于,文化艺术的发展是引领整个社会风尚的主导力量,重视艺术人才的培养是整个国家文化艺术道德素养提升发展的重中之重。艺术生的专业性很强,但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呈现一种重专业、轻理论的现象。因此,加强艺术生的艺术修养,提高艺术生的道德教育高度和人文艺术观念迫在眉睫。不仅针对学生如此,针对专业老师更是如此,教师对思政相关的理论和概念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思政素养也要不断的培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更通俗易懂的讲解课程思政理念在具体课程中潜移默化的传达给学生。所以说立体构成课程思政的道路是势在必行的,他不仅能丰富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活跃课程课堂思政主题的设计,还能提升任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同时还能提升课程本身的政治内涵和人文精神。[2]

二、思政即思心——思政元素在立体构成课程中的作用

格式塔理论把知觉建构分为客体、大脑、主体三者。即客体部分是物理性的结构力场,大脑部分为生物电力场,主体部分为心理场。这三个场相互转化的过程就是视觉的思维过程。而这个转化过程主要借助三种视觉意象。通过视觉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的表象,其次是观念认知层面上的想象,再者是我们构绘形成的描绘意象。

如立体造型元素垂直线的重力感带来的沉稳,坚挺;水平线的平衡感带来平静、遥远;斜线的不稳定感带来动荡、破坏;还有圆形的富实、饱和,正三角的稳定,倒三角的摆动等等。视觉经验的情感痕迹还包括对色彩的敏感。令人兴奋的红色,使人产生扩张性的反应,他还象征着生命、光明和温暖。而蓝色,使人产生内缩反应。让人感觉宁静、凉爽和抒情、舒畅。

所以,搞艺术的人,比较擅长抽象思维。马蒂斯说:“如果线条是诉诸心灵的,色彩是诉诸感觉的,那你就该先画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炼后,他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3]

不忘初心,懂得从一切缤纷繁杂的事物中,从一切外在的形式里,去除形形色色,返璞归真,这样才能至纯至素,到达无的境界。才能无其所有,以至大有。才能去探寻真谛,去伪存真。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构成设计作品的“内在”,这个内在不仅仅指作品,更是指人,指设计者的理念和本性。只有做到抛弃万象,才能进入无形的境界。这就是“素心—即思政的过程”所谓的万象万色,其实是本人自己满脑子已学到的多种学问。这里不是叫你把学问全扔了,而是让你不要模仿它们,而要真正地理解它们。真正理解就意味着超越,超越你的所学,就是超越你自己的过程。

在今天,时事浮华,人欲横流。在物质社会和商业世界中,人们讲究享福图乐。学生刚入学,就关心所学专业毕业后能否赚钱,艺术学院也开始紧张自己的艺术专业能否和社会实用挂钩。一群热锅蚂蚁之状,很难说还有什么余力来考虑更本质、更本性的东西了。世间万事,以人为本,不念修身养性,生活浅薄,这样如何能出艺术大师?

有必要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定定神,对自己的内心发问,要炼心,这叫心灵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提升自己的修养品味,宁静以致远。只有心静下来,不再躁动,素心以待;摆脱感知的有限性,摆脱行为的狭隘性,才能扩展容量,才能获得心灵的无限性,这样才能不为物象,不为成法所限,才能使自己进步。

三、思政元素具体在立体构成课程中的细节导入

立体构成课程思政,要求专业任课老师深入挖掘课程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影射的人文思想境界,合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编写教案,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中,尽量拓展立体构成课程的高度和深度,促进实现课程内容传授的正能量。

立体构成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更是考验学生思维意识动态和专业技能的一门课程,这比基本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它不是一般的创意思维训练。而是对于自我的发掘与完善,是各种感官,触觉、视觉、听觉、味觉感受交互作用和大脑思维构想密切联系的活动,是学生提高的创新设计能力、思辨能力、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活动,课堂上设置课程思政主题训练模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政主题地模拟训练与实践,体验与探究,讨论与交流,通过自身的实践行为生动地去获取知识,增强设计技能,并寻得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逐步促进自己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只有多思考,多交流,多动手,多实践,才能获得知识,拓展知识,增强技能,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具体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安排上,使学生初步接触空间建构练习,首先通过三维思考的训练,对尺寸、位置、穿插、团块和量感获得实际的体验。在空间构造中,同时渗入文化内涵。不是静态的去感知物在空间中的占有,而是动态的感知人和物、物和空间、人和物和空间的互动。单元式专门练习与综合性空间创作练习采取前后两段式进行。基础性的物理空间感觉训练和创造性主体心理空间感受练习,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式进行训练。注意引导学生由客观物理实体空间向主观心理空间认知的转变,使学生明白,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区别,重点强化学生心理空间、人文空间的意识。

主题训练:关于“容器”的一个造型训练

作业要求:完成一个“容器”立体造型。制作一个关于“容器”的立体造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这个造型找一个合适的“场所”放置,所选“场所”要和造型传递的信息吻合。

从学生提供的思维模式分析,容器它可以是静物,如餐具,本身是盛东西的容器,能容纳各式各样的液体、固体食物,更深层次上,它也是感触的容器,当你看到它触碰它,它就成了容纳感受的容器(可利用色彩刚给人的感受寻找相应感触的材质表现)。再如,文字,是各种语言的容器,文字本身体现容器。小到瓶瓶罐罐、纸张,大到建筑、大地、天空,人的内心思想。还有刚开始可以理解为容器是一个外表透明的物体,能够装些东西的罐子、瓶子、盆子等等,只是一个摆放着的物品。接着通过想象和寻找喜爱的艺术家,从设计师做出的作品中借鉴,从而对容器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容器”可以是身上穿的、手上戴的,跟人体有关,可以装载部分身体组织。它可以是一件衣服、一件首饰、一顶帽子……它可以包裹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从寻找的设计师处学习,一步步发展,最后发现容器也可以是一件关于身体的饰品,也可是衣服,让他充满立体感。

另外,在更深层次的艺术表现中容器也可以容纳抽象的事物。例如,年轮是承载自然界信息的容器,对人类发现自然历史起着重要作用。再如瞳孔是万物影像的容器,人是承受自身压力的容器等等。长期积淀的视觉经验在人的生存活动中转换成了心理的情感形式。是物和人相互关系下带来的情感痕迹。这类相互关系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功利关系,也包括人和物之间的审美关系。实际上社会功利性和形式审美感是互为联系,互为影响的。最终得出艺术形态数据,实现基于理性基础上的感性造型。达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挑战,永不言弃的处事态度。

四、立体构成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向项目实践活动转化

如今,在高等教育改革“课程思政”视域下,就以立体构成这门课程来说,就是除了在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融入设计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课外课程思政实践项目的推广,拓展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范式,促进立体构成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相辅相成。如大力开展课程思政主题的立体构成课堂设计作品的公开展示展览项目,推行专业技能和工匠工艺设计竞赛等等,彰显立体构成作品的活动思想和政治教育内涵。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和活跃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提升立体构成课程教育的实效。

猜你喜欢
立体容器课程思政
难以置信的事情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取米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平面和立体等
立体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