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思维介入
——当代移动生活方式影响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

2021-01-28 07:19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产品

(江南大学 214122)

一、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

在过分追求商品利润率的工业设计早期阶段,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导致极大的浪费和严重的生态问题,限制了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彼时工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产生了虚假且放肆的生活观,违背了工业设计造福世界的初心,为了解决降低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随着19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试图破解可持续发展与制造纠缠在一起的戈耳迪之结。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案例如阿迪达斯的Ultraboost Uncaged Parley就是充分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优秀计划,其原材料再生聚酯的来源是回收旧塑料、塑料垃圾。Adidas一直和海洋生态环保组织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每年推出用海洋塑料垃圾制成聚酯纱线再加工为Primeknit鞋面的跑鞋。而正如生物的生、老、病、四的生命周期一样,人造物也存在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当今世界公认的发展绿色制造的原则为“3R1D”,即减量化(Reduce)、重复利用(Reuse)、易回收再生(Recycle)、可降解(Degradable),回收处理的主要流程包括产品回收、拆卸、清洗、检测、重用和再生循环等。指的是产品从开发到废弃的全过程,细分可以分为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回收、废弃六个阶段。可将产品生命周期的参与者分为八类:制造商、运输者、销售者、消费者、维护者、回收者、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者、其余次级利益相关者。在当今可持续设计时代,不仅消费者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都应被充分搜集。

二、移动浪潮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影响

迈克尔·赛勒在《移动浪潮》中作出了一个移动化、智能化未来的设想,他注意到了移动技术在未来会作为支撑人类社会的基础之一,其必将对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影响是颠覆性的。移动化浪潮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还将改变商业、工业以及经济。结合近年来共享经济盛行后的现状,我们发现聚焦于约束制造者与便利回收者的全生命周期理论出现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境况,经过整理后发现近年来作为设计服务对象的个体及社会在移动浪潮的影响下有了如下变化:

1.用户与商品关系碎片化

产品消费者在产品生命周期里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执行购买和使用的行为并享有产品本身来带的效用和便利,同时也承担着保养维护产品的行为。近几年来随着服务经济以及可持续思想的不断深化,部分消费者逐渐放弃产品所有权转而购买其使用权,即互联网基础上的经济形式对大众消费习惯的塑造。例如丰田开始在东京提供定额包月服务“KINTO SELECT”,3年的合约期内客户每月支付19.44万日元,即可每半年更换一次新车。大众生活形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不可避免地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信息鸿沟。互联网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在架构和技术上的追求交易摩擦的消失,充沛的即时性对从社会组织层面到个人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社会中的交易呈现过润滑的状态,人与人、人与物的长期关系开始消失变得非常的松散,这在近来共享经济中有了充分展现:消费者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拥有任何物,物质的富集和经济层面的考量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失去了对产品长期占有的欲求,构造出了碎片化的人-物的联系。在弱连接中新时代的用户已失去了长期自觉维护其使用商品的动机,进而引发共享产品远超其他商品的损坏率。在当下语境中,用户的需求愈发多元化,应当对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被抽象化的用户赋予更多服务设计意识上的关注。

2.生产商的无名姓化

当下产品和服务强调随时交互和全时互动,这已成为厂商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必要举措。但是在另一方面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隐去面目退居幕后,结合共享化商业资本上对生产成本的压缩、产品策略上的制衡策略,最终市场投放需求带来的巨大客单量造就了一个特殊的供应体系。天津市武清区在共享单车激烈竞争之时约有500家自行车商铺,每天都有数万辆单车运往全国,这其中不论是生产设备完备的大厂商,或者是几十人的作坊,他们都在这股资本和技术合流后的大潮中被动地隐去了姓名。隐藏在商业与技术之后的厂商在生产了大量即将迅速废弃的单车后不需要为任何后续的社会、环境压力负责,而这并不是一时的特殊局面。

客制化小批量生产模式、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可以推断出大众在不远的将来会接触到越来越多出自无名姓厂家的产品,这使得原本与产品存在脐带关系的制造厂商也减少了来自道德与法律的制约,至此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中制造者相关理论也因制造商与商品开始日渐松散的的长期关系也动摇了。生产者作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重要的一方,当失去改进设计、生产方法以求更好的产品可持续性的动力时,此前理论中厂商在制造环节中的积极性也将降低,其余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转化也需要新的理论补充。

三、新形势下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可能

除去减少消费这一策略,现有的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多聚焦于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保障环境不受到侵害,即保障消费质量而非消费数量。曾经备受期望的解决方法—共享、租赁,意图降低重复需求创造单一物件被多方使用的可能从而减少生产数量。根据观测这样的设想在目前互联网的社会经济的试验中大多折戟,各个厂商所运营的产品生命周期短暂,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可靠、长久的盈利模式。在传统购买行为后产品的所有权归客户所有,消费具备基本的合理性,虽然也存在用完即弃、铺张的案例,但刻意损坏、丢弃,零养护的案例相较极少。制造商方面,企业对盈利天然的渴求,对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缺乏积极性。现如今共享废弃物大量出现,表明了生产商和用户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后续环节上都难有作为,事实上这两者对于回收也不具备相应的意愿与执行力,将全部希望寄托于这二者过于理想。

当下实践与理论的出入其根本原因之一是人与物的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物”不再长期固定地附庸于单一的“人”,“人”在特定短时间内可拥有的“物”不再极大地受社会经济能力约束,人与物的关系从未如此短暂和碎片化。这便是现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难以指导实践的原因之一,不过同时也为后来者进完善理论创造出可能性。梳理产品碎片化使用对生产方和使用者带来的影响,将服务设计思维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如再服务设计中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级进行反思,通过理论及实践修复人与物的强情感链接。将服务设计中对用户行为的介入方法引入产品生命流程理论,拓展其理论的丰富性,成为拉近PLC与设计实践的桥梁。

有形产品正在被无形的物与服务所取代,传统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边界正在消失,由产业边界的隐去带来的社会资源大整合催生了新的社会动力,也对每个社会个体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引起的人与物的弱链接使得原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探讨在当下下需要加入新的补充。设计以人为本,在未来基于万物互联的社会经济结构中设计价值观不应完全以效率为导向,将人与物的关系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加入产品设计宏观指导层面考量,未来将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理论产品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过程创新分析
基于云制造模式的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
坚持理论创新
射频识别技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