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舞蹈视域下的“咏春八斩刀”表现特性

2021-01-28 07:19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510006
大众文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咏春岭南文化编导

(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510006)

一、岭南舞蹈现状概述

中国土地辽阔、物产丰饶、民族众多。望古,岁月之遥沉淀了厚重的文化遗产,构筑了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格局;看今,改革之风注入了创新的时代精神,延续着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之光。中国国土越岭之南——岭南,从荒蛮之地到珠江奇迹,在历史的年轮里回荡出浓郁文化积淀的交响。加之族群的迁徙历程中各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岭南文化形成了以广府、客家、潮汕、桂系、港澳为主体的丰富多元又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近年来,岭南舞蹈以新秀之姿茁壮崛起,作为岭南文化一个重要的分支,岭南舞蹈以人的肢体书写岭南传奇、以人的肢体讲述岭南故事、以人的肢体记录岭南映像。岭南舞蹈从其文化背景、素材来源、作品形式勾勒出岭南民间社会的轮廓,是多元而又独特的岭南文化的一个缩影。由于受到“岭南文化”多元性的影响,传统岭南舞蹈风格、元素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独特的审美特性使岭南舞蹈渐渐凸显出自身特有的“岭南风格”,在中国舞蹈艺术的舞台上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二、“咏春八斩刀”的形制与发展

“咏春”是岭南传统文化闪耀的标签,被称之为“南派”武术,孕育于岭南大地上具有独特色彩的技术风格,亦是岭南舞蹈重要的创作题材。八斩刀法由“咏春”在发展的进程中演变而来,是“咏春”通过器械辅助其独有的兵器延伸出来形成的套路招式。

(一)“咏春八斩刀”的基本形制

八斩刀的别名也叫“蝴蝶双刀”,因双刀并用交叉夹叠犹如一只生动的蝴蝶;也叫“合掌刀”,刀身设计左右双刀可紧贴合并如似合掌。刀身长度设计刚好是人的手肘到指尖的距离,短小的刀身使刀法更具有灵活性。之所以叫“八斩刀”,由来于刀的八节招式,分别是“夹刀”“擸刀”“摊刀”“耕刀”“滚刀”“一字刀”“问刀”“扱刀”,在八招式的基础上根据左右前后兼顾进攻和防守延展刀法。运刀的形态与“咏春”形态紧密相关,“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刀法运用上别树一帜的“步法”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以“二字钳羊马”稳定重心,“偏身马”“进退马”配合躲避和进攻,多变的走位与各式刀法互相配合实现躲避来袭进而攻击。咏春八斩刀运刀以“腕劲儿”发力强调刀斩一线,每一次出刀位置清晰并且有沉稳的力量,出刀幅度小发力精准,刀法讲究“法度”,要在间不容发之际取胜。

(二)“咏春八斩刀”传承发展中的丰富形式

“咏春八斩刀”发展到今日,在广东佛山、江门地区仍以民间武馆的形式传承和教授着技艺。然而历经时代视角的不断革新和传统质感的岁月沉淀,原始的“八招式”经由不同的派别在自身的研习中加入的不同拓展方式,“八招式”也从单一形式得到更丰富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岭南舞蹈旨在以舞蹈艺术的形式传承岭南地域文化,编导通过提取咏春八斩刀套路的“根”元素、“根”形态、“根”风格,在主要动机动作中紧密贴合八斩刀的要点特征发展舞蹈动作,继而使之编创出来一部部兼具八斩刀的审美特点又具有独特艺术传播价值的舞蹈作品。这些岭南舞蹈作品把“咏春八斩刀”呈现给观众,以此形式增加对岭南文化广泛传播的普及性,同时以别样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们传递舞蹈艺术的真、善、美。

三、“咏春八斩刀”的艺术表现特征

在岭南舞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审美视野下,岭南舞蹈作品应具有岭南审美风格的独特指向性。于“咏春八斩刀”而言,限定空间下的道具属性以及以何种艺术形态传递岭南人民情感表达是编导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限定空间下的道具属性

对热衷于使用当代“新理念”来创作舞蹈作品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在创作构思的过程中,编导寻求岭南舞蹈以“陌生化”的新形式切入创作作品的定位,既需要遵循民间的原始形态,又需要在此创新,正如明文军所强调的:民间舞蹈从田野、广场走进课室、舞台的过程中对于“原生形态”的舞蹈素材到教材、作品,艺术工作者们都需遵循有据可循的原则,对待艺术“加工度”必须保持谨慎、科学的清醒态度。1因此,如何权衡和把握作品的原生化和创作化之间的“度”是每个创编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事实上岭南舞蹈恰好创设了一个限定空间,为编导们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在岭南舞蹈的视域下,编导创作的舞蹈语言、表达语汇、舞蹈形象、舞蹈道具等都应在岭南的文化符号这一限定空间下,再去追求新的形式上“陌生化”语言。在进行“咏春八斩刀”创作时,应充分尊重“八斩刀”的本身属性,脱离了这个属性一切关于“八斩刀”的创作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岭南舞蹈的创作限定空间和舞蹈的语境下,“八斩刀”务必突出其本身作为“兵器”的属性。

(二)岭南舞台上的艺术形态

民间传统从原始功能的娱神到娱人,在这个转化里就是文化“变”的过程,如今编导们把民间形态的素材使用舞蹈文化输出同样也是历史呈新中“变”的过程。但如何“变”才能够去粗取精、传承菁华?在文化多样性的环境下如何进行文化转变是我们应该不断探究的课题。编导通过何种艺术形态能够让“八斩刀”在增加艺术观赏性的同时又不失去“八斩刀”的民间特性是我们应探讨的又一核心问题。明文军认为,舞蹈艺术工作者们对民间舞蹈的艺术化重整和科学化传承,需要确保民间舞蹈其文化基因的纯与正,成为文化根性的延伸,对民间舞蹈中拾取“优质基因”舞蹈艺术化的发展中得到应用与继承,成就了“根”的现实价值,也由此发扬了中国民间珍贵的传统文化。2因此,在这个创作的关系中,编导并不是直接把“八斩刀”套路从民间换个“外衣”搬上舞台,而是以八斩刀为元素去编创具有时代风貌和艺术审美的舞蹈作品。在此基础上,以八斩刀创作的舞蹈作品与原生形态的素材互相渗透,民间素材和文化背景为作品铺垫文学底蕴和内涵,而舞蹈间的一举一动尽显岭南神态,呈显岭南人文风貌。

(三)当代审美的情感表达

中国近代史中的岭南之地,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的根据地,成就了一批近代思想家、革命家。而岭南民间百姓自发学武自卫抗暴,在战乱频发、外敌入侵的动荡环境下造就了岭南百姓刚强、好斗的性格。作为新时代的文艺作品,编导们将一段段承载着时代深刻记忆的历史变化和追求理想的社会印记作为舞蹈创作的灵感源泉。“咏春八斩刀”在岭南舞蹈的语境下,人物角色在舞蹈塑造的过程中传达出来的人物精神也赋予了“八斩刀”这样一份的灵魂。以“刀”本身具有的“刚硬感”去映衬人物的“刚硬”、“不屈”,道具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相互交织,增强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彰显作品的中心意蕴。于平认为“岭南文化”是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循规蹈矩,是更有别于“中原文化”的逆来顺受;在岭南舞蹈的语境下进行舞蹈创作的艺术想象,是在塑造着具有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的“新舞蹈”品格。3在当代的审美风格下作品所用八斩刀作为道具与演员角色恰当的形成有机结合,人刀合一凸显舞蹈作品的情感冲击力。“咏春八斩刀”在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大环境下,不仅体现着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高度与理想激情,把民间传统文化通过艺术的力量塑造在新时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与普罗大众的情感与价值的共同体同频共振。

四、结语

岭南文化的厚重隽永赋予了岭南舞蹈形式上的多姿多彩,作为岭南武术领域文化精髓的咏春八斩刀,是岭南人民在战斗中结合自身的条件融合智慧产生的武术结晶,饱含着岭南人民坚强与勇敢的精神风貌。在流传的过程中,编导把“咏春八斩刀”搬上了岭南舞蹈的舞台,进一步传播了岭南的武术文化和人文情怀。因此在舞台上呈现的“咏春八斩刀”必须保留八斩刀的岭南文化特性,尊重其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在岭南舞蹈视阈下的“咏春八斩刀”才能够更好的传承其武术精神,发挥其艺术创造力,在时代的高峰中为岭南舞蹈增加一份自信与果敢。

注释:

1.参见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025.

2.参见明文军.从民间自然形态走向科学化传承之自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029.

3.参见于平.“岭南舞蹈”语境中舞剧创作的文化想象[N].北京:中国艺术报,2018-10-15(003).1-3.

猜你喜欢
咏春岭南文化编导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七绝·咏春
咏春
黄茑咏春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结婚戒指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
《粤海风》与我的岭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