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时代小学生学习焦虑的教学对策分析

2021-01-28 07:19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14122
大众文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学业情绪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214122)

包 靓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0062)

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时代,面对日愈激烈的人才竞争、知识竞争,学生的学业负担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心理压力不容小觑,其中,学习焦虑问题始终是学界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2019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1,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存在学习焦虑,焦虑程度高和较高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4.8%和40.9%。事实上,中小学生在除数学之外的其他课程中,也存在较为普遍的学习焦虑的现象。尽管学习焦虑并不一定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差,但不良情绪一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不利于学生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核心素养时代的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面对学生的学习焦虑,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消除其不良情绪,对于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焦虑的内涵

焦虑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情绪变量,它既是个体内在的情绪状态——一种紧张忐忑、忧虑沮丧、苦闷烦恼的复杂情绪状态,又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倾向,即通过个体主观的情绪感受,产生生理或者行为上的反应。学习焦虑最初被研究者关注是作为一种不良学业情绪,有学者指出,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境中或接触与学习相关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急躁、消沉或自卑的情绪体验。2目前,学习焦虑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结合前人的观点可以看出,学习焦虑是由个体在学习知识、参与课程、参加考试甚至面对教师时产生一种生理、心理或行为上的变化,其不仅仅是一种焦虑状态的情绪体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行为反应。适当的焦虑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个体学业成绩的进步,但过于高或过于低的焦虑水平可能导致个体学业上的不良表现和心理上的不健康发展。

二、学习焦虑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学习焦虑和学生的学业成就息息相通。研究表明,焦虑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其一,学业成绩良好的学生焦虑程度低于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其二,学习焦虑程度越高的学生学业成就越差。3根据学习焦虑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学习焦虑水平和低学习焦虑水平。首先,高焦虑水平的学生任何时间接触到学习或与其相关物品,都会产生紧张、忐忑、颓丧等不良情绪或反应,严重时还会伴有头疼、发怒、躁动等症状。其次,焦虑水平过低的学生则对学习的态度漠然,缺乏学习的进取意识和积极性,反应或行动迟缓松懈,意志消沉,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对学业成绩感到无所谓。由此可见,两种焦虑情绪水平会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再次,学习焦虑会对个体的认知机制产生影响。焦虑情绪不仅会对学生认知任务的执行、认知策略的选择等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减少学生学习知识的工作记忆容量,由此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对学习的不良影响。

事实上,造成学生学习焦虑的原因十分复杂。课程的难度、学业成绩的不理想、家长的斥责、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个体不正确的归因方式等内外部因素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长期处于学习焦虑的状态,学生会质疑自身的学习能力,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导致学业成绩不佳,成绩的不良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焦虑情绪,再而导致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发展不足,对焦虑情绪的表达不准确,自身也没有处理焦虑情绪的良好经验,因此当小学生的学习焦虑的程度严重时,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并有意识的调节、消除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促进小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调节小学生学习焦虑的教学对策

(一)引导小学生客观的自我评价

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准确、客观、积极的自我评价,有助于降低其学习焦虑。自我评价是对公开自我和内隐自我的综合判断,同时又具有以人为鉴的特点,因此,自我评价既有主观的一面,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全面、稳定内在的评价标准,因此,往往会受家长、教师、同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对自身产生不准确的认知。对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指导:一是给学生“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不仅对各科课程有客观的认识,还要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行为有正确的评价;三是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鼓励学生直面困难,勇往直前。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进行合理的尝试,让学生积极客观的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构建情绪调节的心理屏障。

(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重要作用,不仅能促使小学生明确学习的价值,还能激发其强大的学习动力,降低小学生的课程学习焦虑。一方面,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手段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点的第一课时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或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利用视、听、做结合的方式讲授课程知识。换言之,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非常重要,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教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课堂的活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或讨论的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积极的发言,还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游戏环节,寓教于乐,让学生心情放松的学习知识,减少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使学生能在有趣的活动中学到知识,以减缓学生的学习焦虑。

(三)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的考试观

其一,对小学生进行考试技巧的指导。由于小学生缺乏考试的经验和技巧,其考试焦虑程度也相对较高。例如,低年级小学生在考试时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有的小学生考试时遇到难题时就不知所措或忽略其他题目;有的学生则不能准确把握考试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考试题目等。因此,在考试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考试技能或技巧的指导,降低学生面对考试的紧张不安。例如,做题之前务必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再作答;考试时一般按照先简后难的顺序做题;考试时合理有效的安排时间,做完考卷后要认真检查等应试的技巧。帮助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考试,使得学生在考试时有条不紊、目标明确,从而减缓学生对考试的不安和焦虑。

其二,对小学生进行考试前的心理辅导。对于考试焦虑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单独谈话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让学生将考试前的顾虑、担忧、不安等不良情绪及时合理的发泄出来,减缓学生的考试压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忧虑。例如,可以发掘学生在某些知识方面的优势,并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减轻考试焦虑;如果学生某次考试获得进步,要及时给予他肯定和鼓励,在成就感的促使下,学生会肯定自我价值,提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对考试的自信心。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生情绪多变,容易出现焦虑现象,小学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情绪变化,通过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采取有效的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程度。首先,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要客观,不能持有偏见。当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或者出现错误时,尽可能使用温和的评价或纠正方式。其次,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言语表扬时要注意措辞的具体化。用“思维清晰”“有逻辑性”等来替代“很好”“不错”等表达。再次,教师也要及时关注学生课后的学习情绪。例如,在批改作业时针对不同学生要灵活选择批改方式,有的学生进行当面评价可能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则更合适老师在作业上书写评语的方式。此外,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良或退步明显的学生,老师更要关注其情绪及心理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而非直接批评或者忽视学生。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2019-11-20](2019-12-29)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11/t20191120_409046.html

2.化得元.论学习焦虑——心理学视野中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37-40.

3.刘亨荣,郑红,孙苗苗.中学生学习焦虑与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3):88-91.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学业情绪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业精于勤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