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者语 过来人语
——读《历代经典碑帖百种题识》

2021-01-28 04:12孟会祥
大学书法 2021年1期
关键词:张海碑帖书法

⊙ 孟会祥

本书收录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张海先生所写历代经典碑帖百种题识,可供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参考,也可作为书法文化读物。

百种碑帖,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书家和作品,其中包括十位已经谢世的现当代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囊括古今;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草四部分,包含五体;纵横交织,即为中国书法经典的纲目。

每篇内容包括“简介”“集评”和“题识”三部分。“简介”是对作品、作者的基本情况做简要介绍。“集评”搜集了关于碑帖的历代评论;评论也具有经典性,经典碑帖往往与经典评论伴生,共同奠定经典的历史坐标。“题识”是张海先生对碑帖的认识、评价、思考、感想,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和精华所在。张海先生的思想深度、书艺水准、人生阅历和艺术感悟能力,世所共知。耄年著述,对摩挲大半生、与之俱化的经典碑帖,做寥寥数百言题识,不啻以平生功力倾囊相授,循循然善诱人。而作品与评论相观照,前人、他人评论与张海先生题识相观照,轩轾、离合之中,即为中国书法经典的通鉴。

中国书论,题跋占大半江山,实根基于践履哲学的力戒凿空而随机生发。东坡、山谷、海岳、松雪斋、画禅室、快雨堂,笔记体名著层出不穷。而张海先生题识的特点,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立场,直抒胸臆

对于经典碑帖、经典书家既直言不讳地表明观点,也不轻易否定不同意见。比如对柳公权《蒙诏帖》,他认为“气势威猛,霜菊绽金”,同时指出它“与柳公权楷书成就相比,却并非伯仲间之差距”。而对该帖的真伪之辨,则说:“在理性客观前提下展开论辩,便有可能相互弥补,相互完善,某些新颖观点从而相继问世,最终梳理出一些未必是结论之结论,有益于学术深入发展。”张海先生从来没有高头讲章的做派,更多的是思考缜密,而出语平常。

二是以继承和创新启发读者

对诸多碑帖,张海先生都指出了取法途径和生发的可能性。他强调继承,更强调创造,认为“学书者眼界务要宽,笔头务要勤,思维务要敏,兼容诸家,方能闯出自己的路。若总为前人所笼罩,终难自立门户”。在谈到陆维钊“蜾扁”篆的独创性时说:“十年前的手机,尽管没有今日之智能,但每个厂家都有各自的风格,外观造型独具特色,而今日手机之造型日趋‘同质化’。当今书坛之篆书创作似乎与当今手机造型趋向有某种相似之处,或捷径跟风,或造型雷同。如陆维钊先生般有个性和新的创意的篆书则难以寻觅,其中的症结值得我们反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追求“原创性”,与前人、他人拉开距离;在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追求书史价值,产生“代表作”,勇于续写书史辉煌,是张海先生一以贯之的创作思想。这一思想,支脉渗透于百品题识之中。题识中又不时回顾书法复兴四十年风潮起伏、人物浪淘,足为学书者鉴。

三是深于情

张海著 《历代经典碑帖百种题识》书影

刘熙载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若无深情,谈何艺术?张海先生对碑帖有深情。如对《封龙山碑》:“当年余初睹此碑,入目攫人,虽不能言其理,心知与我合也。”“自己的隶书这些年尽管一直在变,但《封龙山碑》之影响一刻未曾消弭。”对《曹全碑》:“若无《曹全碑》,我会觉得整个隶书世界空荡。”对《张猛龙碑》:“唯见到《张猛龙碑》则眼前为之一亮,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张海先生于物有情,于人则情更挚。对师长前辈的帮助、关爱、提携,念念不忘,特别是对费新我老、王学仲老等,拳拳之心,年久更殷,读碑帖,述轶事,使读者如蒙亲炙。“青铜器铭文众多,余独爱《散氏盘》,以其出土于陕西宝鸡,乃先父母仙逝之地,故有特殊感情。”读之令人动容。“余受启老雨露多矣。我在家乡的艺术馆馆名,及即将出版的书法作品集题签,据在启老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从时间和书写用笔推断,应为启老绝笔。见字思人,感慨多矣。”读者读到这样的话,亦将感慨多矣。

四是饶风趣

读者平时见到的张海先生,一般是正装出席重要会议,或端坐主席台,或以偃师方言做报告。而在题识这种“私人著述”中,也能看到他的另一面。题《洛神赋十三行》说:“今之望子成龙者,不妨从王氏父子轶事中汲取借鉴和启示。”谈《张猛龙碑》与《九成宫醴泉铭》高下时说:“诸位‘欧粉’或非‘欧粉’,‘龙粉’或者非‘龙粉’,若有机会移步西安碑林,卧碑前一日,自然会分辨出是非曲直。”关于如何对待批评,他说:“苏格兰阿伯丁的马歇尔学院大门上刻有三句铭文‘他们说’‘他们说啥’‘让他们去说吧’。这也是一种绅士风度。对批评若能如此对待,也不失为一种妙方。”但凡风趣幽默,小机灵来于伪饰,大智慧来于真实。张海先生自云,早年初见沙孟海先生书作,“给我的印象是‘黑’‘粗’‘壮’,像用刷子写的一样,点画似无提按变化,私下想这就是大家书法呀”!后来逐渐体会到沙孟海先生的不同寻常之处,又云:“俗话说,退三步看油画,方能看出其中奥妙。观沙孟海先生之书法,不妨以看油画之法试之。”早年,“张海草隶”喧传南北,“暴得大名”,有诗曰:“简书波磔隶书神,行草苍茫集一身。亦步亦趋私淑者,当年曾有得名人。”不无踌躇四顾之意,也隐隐透出对私淑者的诫勉。然而又说:“观今日之书坛,钟情于汉简者似不多,令人遗憾。”开风气之先者,大概都希望所开风气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此老亦不例外也。大抵不滞于物者,言语有趣,题识时的张海先生,是书斋中的蔼然老者。

百品题识,是居高者语,是过来人语,是谆谆语,是切切语。读之可知书学、知书坛、知张海,引而申之,可知为学、知为艺、知为人。

猜你喜欢
张海碑帖书法
书法
臭屁净化丸(中)
瞬间黏合枪(下)
书法欣赏
书法
张海:传承家国情怀 肩负使命担当
别去碰它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园庭信步读碑帖
碑帖 亿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