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德草莓”的可持续发展

2021-01-28 09:08浙江省建德市农业农村局311600严凌云孔樟良陈和秀
新农村(浙江) 2021年1期
关键词:建德异地草莓

浙江省建德市农业农村局(311600)严凌云 孔樟良 陈和秀

草莓生产作为浙江省建德市特色最为鲜明、影响最为广泛、比较效益最为显著的农业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乡村振兴。如何进一步打响“建德草莓”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巩固提升建德草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优势地位,推动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1.现状及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全市16个乡镇(街道)共有10 390农户、22 620人在本市或异地从事草莓种植、育苗或经营,草莓产业惠及了全市6%的农民、10%的农户家庭。三十多年的发展,建德草莓生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业规模具有一定优势自1982

年引进草莓品种“鸡冠”并裸地试种后,成为全国最早大面积开展设施栽培草莓的主产地之一。同时,在品种、莓苗繁育和供应、种植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成为“中国草莓之乡”和全国草莓苗主要繁育供应地,并在国内享有“北丹东南建德”之誉。虽然8.12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的产业规模不及安徽长丰、辽宁东港等地,但占浙江省的54%,全国的3.8%,是浙江最大草莓生产县市。

(2)产业技术国内领先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技术领先的草莓种植队伍,特别是2012年开展“草莓师傅”培训考核以来,莓农的种植技术进一步提升。全市“建德草莓师傅”持证人员达7 038人,其中高级师傅906人。目前,主栽品种“红颊”是当今最优良鲜食草莓品种,其种植尤其是育苗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重点研究推广的重茬地土壤生态修复、以螨治螨生物防治、基质育苗等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建德草莓”商标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3)产业模式具有影响力

本地种植的“草莓—水稻、草莓—蔬菜、草莓—甜玉米”等模式在全国推广。当前正规划建设“草莓小镇”、提升“果蔬乐园”和延伸草莓产业链,培育新型业态,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全市有约17 100余人赴除东北三省外的28个省、市、自治区异地种植草莓6.5万亩,是国内草莓生产“走出去”发展最成功、规模最大县(市)。如,西安市长安区,在建德5 000余莓农示范带动下,形成了1.2万亩规模的草莓产业。

2.困难和问题

(1)先发优势逐渐消退当家品种“红颊”自2000年引进至今已有18年,其栽培、育苗等关键技术已普及推广。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繁育草莓苗,发病少、成本低,具有很强竞争力。加上近年来全国设施草莓栽培发展迅猛,建德在技术、品种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消失,产业发展亟待取得新突破。

(2)品牌滞后制约产业发展建德草莓种植以散户为主,多数莓农的质量、安全和精品等意识较为淡薄,对土壤消毒、微喷和滴灌应用等无公害草莓生产技术重视不够,清洁化栽培普及率不高,导致草莓精品率偏低。“建德草莓”作为区域公共品牌,既缺乏文化支撑力,也没有足够的外延影响力,品牌效益没有充分体现。

(3)土壤等种植环境日趋恶化下涯、杨村桥等乡镇连续种植30年以上,土壤连作障碍和病虫害发生加重,导致育苗土地减少、繁苗难度增大、生产成本提高。2017年供给异地的草莓苗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造成不良影响。许多农户转移到云南、贵州、西安等地育苗。

(4)异地种植缺乏有效服务和管理目前,异地草莓种植规模是本市的4倍,年产值30亿元以上。快速发展的种植规模与缺乏有效服务是当前异地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导致外出莓农大棚钢架等设施的征用补偿纠纷,与当地村民的租地、用水用电及农资质量纠纷;未购买农业保险,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等问题。

3.对策和措施

(1)持之以恒,做强草莓产业“阵地”

作为草莓产业“本部”和“大本营”,要通过做强做优“本部”产业,不断引领带动产业发展。

一是提升种苗质量。种苗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建立草莓优新品种繁育和示范基地,亮牌经营,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苗。每年引进若干个新品种试验示范,为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储备。要尽快突破育苗土壤消毒技术,推广基质育苗、育苗地土壤处理等技术,加强种苗贩销监管,确保苗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推广清洁栽培。全面支持推广以棉隆和生物菌为主的土壤生态修复、以螨治螨为主的绿色防控及地布或清洁网覆盖等清洁化栽培技术,提升莓园品相,提升草莓质量,确保安全。

三是强化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草莓产业领导小组作用,调整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支持、推动可持续发展。财政资金重点要支持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新品种选育、技术难题破解等。对种苗基地的建设主体给予扶持和引导,加大力度扶持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在新一轮扶持政策中,要把各乡镇(街道)集中连片区域作为“草莓产业综合体示范园”扶持。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高度重视草莓科技人才“断层”危机,在职称评定、提拔重用等方面倾斜;要恢复“草莓首席专家”制度,为草莓科技攻关提供更多的经费。完善“草莓师傅”培训考核制度,充分利用职校资源,培养新型“莓二代、莓三代”,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队伍支撑。

(2)多措并举,拓展草莓产业“飞地”

树立“建德草莓全国基地”意识,坚定“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异地种植规模,拓展草莓产业更多“飞地”。

一是加强异地莓农组织建设。市草莓办要积极指导、协助异地种植相对集中区域建立异地莓农协会或合作社等组织,积极为社员在租地、种植、销售和生活等方面提供帮助。同时,市草莓办要加强对异地莓农组织的服务和考核,确保其发挥应有作用。乡镇(街道)要重视异地种植的党建工作,指导条件成熟的区域建立党支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升自我管理、相互协作水平。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增强服务异地种植莓农的意识,积极为异地种植莓农提供当地土壤、气候、水质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指导莓农参加当地的农业保险,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莓农回建德期间,加强种植技术、人身安全和健康知识等培训,进一步增强莓农的品牌意识、合作意识和风险意识。组织医务人员赴疾病高风险区开展健康保障宣传活动。继续扶持本市农资企业到异地设立农资配送中心(点)。

三是关心异地莓农生产生活。有关部门尤其是乡镇、村对待本地莓农和异地莓农要一视同仁,加强对异地种植莓农的联系,通过建立微信群等形式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掌握外出莓农的生产生活动态,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继续推行市领导带队走访慰问异地莓农等做法,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商会的协调,为异地种植莓农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3)千方百计,构筑草莓产业“高地”

对标全国草莓栽培前沿技术,提升技术攻关水平、创新发展模式、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牢牢占领国内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草莓产业新“高地”。

一是积极引智引才。充分发挥建德草莓研究院的平台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通过设立“专家流动工作站”等形式,邀请国内外草莓栽培、土肥、植保和质量安全等专家,为建德草莓业“把脉”,加强新设施、新装备、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打造国内一流的草莓研发基地。注重鼓励有志向、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经纪人,提升草莓营销水平。

二是推动农旅融合。以“草莓小镇”建设为龙头,将美化田园、莓旅结合、休闲采摘、莓事体验、产品加工等融为一体,推进休闲采摘等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种植模式创新的示范基地,扩大基地直销,力争把基地直销提高到60%以上。

三是推进品牌战略。尽快出台建德草莓公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发展等体系,积极打造草莓的“建德标准”。以“建德草莓”品牌为纽带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以特色优新品种种植为基础,创新模式,拓展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半径,开拓高端消费市场。

猜你喜欢
建德异地草莓
建德五星
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黑皮精灵异地
草莓
亲子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