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1-01-28 08:21蒋小来郭和生
消费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消费品知识产权升级

蒋小来 郭和生

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

“十三五”以来,我国商品服务供给日益丰富,消费市场持续增长,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速,正在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跻身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作为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品工业,在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的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体系日趋完善,产品的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新发展格局下,探讨如何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推进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消费升级特征及趋势

(一)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连续6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这部分群体已成为中高端消费的主力,服装、家电等消费品销售量已居世界首位。

(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消费内容已从购买商品为主向购买更多医疗、教育、文娱服务转变。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2%,连续8年下降。居民人均食品烟酒类、衣着类支出分别为6084元、1338元,占消费支出比重同比略有降低;居民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类、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分别为5055元、2513元、1902元,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同比略有升高。

(三)农村消费增速较快

受益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的实施,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更加顺畅,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能力稳步提升,乡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2019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1%,增幅高于城镇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6%,增幅高于城镇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9%,增幅高于城镇2.4个百分点。

(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线上线下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融合、跨界融合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共享工厂、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模式备受青睐,“非接触”式消费迎来显著增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落地,引领新型消费提质扩容,线上消费逆势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8万亿元,同比增长9.7%,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6.6万亿元,同比增长15.3%。

(五)健康绿色智能商品成为消费热点

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商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在追求产品质量、性能、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其体验与服务。健康、绿色、智能的消费品备受市场欢迎,营养与健康食品新品种呈现逐年快速增加态势,节能家电、节水器具、有机食品、绿色建材等普及率加速提升,智能服装、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适老等产品日益增多。

二、制约我国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

消费品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区域发展不均衡,经营主体小、散且多,受要素成本上涨、资源环境约束、专业人才短缺等因素影响,产业向高端跃迁升级的压力较大。

(二)品牌影响力不足

我国消费品工业领域缺少大型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企业,企业品牌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较少,引领消费时尚的产品较少。

(三)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消费品行业总体利润率相对较低,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不高,部分消费品企业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缺乏创新,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低价竞争现象普遍。

(四)知识产权管理亟待加强

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较弱,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缺乏经验和方法,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总体不高,企业希望通过合理运用知识产权保持竞争优势,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和品牌价值的需求十分迫切。

三、对策建议

(一)深入实施“三品”战略

一是以创意设计能力提升引领“增品种”。突出创意设计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作用,加快促进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推动消费品供给向高端化、多元化、智能化迈进。二是以标准供给能力提升引领“提品质”。弘扬富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广先进标准应用体系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主要消费品标准由跟随者向创新者、领跑者转变,在追求高标准中创造更多优质供给。三是以品牌建设能力提升引领“创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在完善品牌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品牌建设中介服务水平,强化品牌评价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努力提振自主品牌消费信心。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充分发挥先进功能纤维、先进印染技术、高端智能化家电、医药高端制剂与绿色制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消费品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打通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商业化的链条。二是加快锻长板和补短板。集中行业创新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瞄准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上下游、产学研协同创新,巩固提升长项优势,集智攻关短板弱项,及时疏通“断点”“堵点”,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加大创新投入。更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手段,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支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和社会力量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性价比等方面下功夫,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促进产品创新升级。

(三)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开发布局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注重做好专利、商标、版权等创造、注册申请和保护,营造激发创新活力、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环境。二是强化知识产权成果运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通过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无形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面向消费品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知识产权查询检索、标准化管理、大数据分析、预警监测等专业化和个性化公共服务解决方案,助力提升行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消费品知识产权升级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
知识产权
PAHs将成消费品出口新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