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道路分析

2021-01-28 07:59孙仕杉中国人民大学
消费导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医药企业集约化国际化

孙仕杉 中国人民大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医药企业存在国际化的发展机遇,并且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纳入到WTO组织中,代表我国朝向多方位的领域内前进,尤其是国内市场国际化以及国际市场的全球化变动。医药企业要想持续化的壮大,要善于对自身规模进行突破,积极走出国门和国际上其他医药企业竞争。但是现阶段医药企业的管理中,深层次的国际化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怎样探索适合我国医药国际化的经营发展道路,值得相关研究者深入的思考。

一、国外医药企业的经营方式概述

经济全球化来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商品流通朝向国界发展的过程中,国际贸易逐步萌芽。工业革命产生之后,社会上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交通工具获取较大程度上的进步,推动国际市场的创设,广泛的开展国际贸易活动[1]。国际贸易整体上经历技术贸易、产品层面的贸易和原料层面的贸易,经济地区的组织产生与跨国企业出现都充当经济全球化的集中标志,促进资源之间的公用与分享进程。

结合国际范围内的跨国企业管理经营经验,其在流入国际市场期间,往往选择先易后难的途径,包括几点:其一,间接化出口。此种途径是企业走进国际化市场的通用理念,企业借助中间商的力量完成出口,中间商包括国内范围内的出口商家、代理商家、管理企业以及合作商家等;其二,直接化出口。大多数的企业都要自行的从事一些出口业务,即便需要面临投资等闲,然而潜在更多的利润。直接化的出口模式借助国外销售企业、流动出口代表或者代理商家等途径完成;其三,许可证贸易。许可证出售者可以和国外范围内的市场许可证管理者达成共识,要求对方凭证制造流程与专利等权利得到使用费用[2];其四,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主要是企业在外国的投资者以及本地区投资者进行合作创办的企业,彼此都拥有企业的管理权,两者在多个资源层面实现优势互补;其五,跨国企业。在境外范围内企业创设附属企业,一直发展到国际化管理范畴。

二、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讲,我国现有的医药企业针对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上和国外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具备的国际化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换言之我国医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表现出问题:

(一)企业不拥有国际化经营标准

我国部分医药企业目前为止缺少国际化经营的标准,这些企业尚未进行GMP资格认证,对应生产条件环境不佳,和国际化的经营条件进行比较存在不足。产品技术含量无法保障,大多数是低水平的状态;管理力度不够,资源无法得到配置;人员技能不高,技术开发水平不够;企业现有的规模小,成本比较高,缺少产品竞争的优势;生产效益差等,这些都是阻碍我国医药企业前进脚步的因素,所以要给予此种现象足够的认知。

(二)企业初步拥有国际化经营标准

部分医药企业已经进行有效的建设以及GMP完善,生产条件不错,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较好,生产品种能够适合销售的需求。一些产品和国内先进条件达到一致,管理相对科学化与规范化,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基本上具备国际化经营的资质,然而在国际化管理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上有待提升。

(三)企业加入到国际化经营的行列

这些医药企业称之为此领域的佼佼者,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经营技能,同时积累多种经验。其早早的进行改造,生产条件良好。并且企业综合实力较强,竞争意识相对显著,具备国际市场上发展的优势。这些企业按照贸易流程,尤其是产品贸易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操作。但是若想要发展为具备较高市场地位的企业,以及需要有很长一段路程。因此我国的大部分医药企业存有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条件不足,一些条件不错的企业朝向国际化经营方向发展,但是在经营视角上,产品贸易集中通过原料药贸易加以完成。出口产品围绕中低档原料展开,而附加值与技术水平高的产品少之又少,因此新时期下要加大力度创造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途径,为国家整体效益提高奠定基础。

三、中国医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道路的创新途径

选择国际化经营措施层面,国家相关人员要吸取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深层次内化管理方式。积极的把产品营销市场进行延伸与扩展,促使其占据国内范围市场的过程中增加国外市场份额,创办跨国企业。

(一)注重规范,做好企业

由于我国部分医药企业尚未突破粗放型的管理状态,缺少规范化与科学化,具备的市场经济环境不佳。如一些医药企业的现代化机制改革不够及时化,无法充当真实意义上的企业。结合软硬件环境,部分医药企业具备的GMP以及GSP水平有待强化,药品价格的平衡制度不够完善,时常会出现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更好的完成医药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最为关键的任务便是强化企业管理合理化与科学化,做好企业,科学运用设备、时间以及资金等,提高企业管理的经济水平。特别是做好科学管理基础任务,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与物流资源,完成生产与营销的全面化管理目标,确保产品质量和成本等指标发展为相同行业的标准水平,同时按照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减小和国外医药企业经营的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组织结构管理中,医药企业应该思考两个层面的因素,也就是行业和国际化管理阶段,集权以及分权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的核心话题。国际化管理要经过五个时期,任何一个时期给予组织结构的需求都是不同的,首先国内范围内经营的企业都在本地区的代理商家中出口对应产品,此种状态下的组织结构具备较大影响力,由于一切的出口业务都是建立在出口部基础之上的。其次倾向于大规模的企业可以安设国际部门,把单一化的出口项目扩展到经贸合作层面;最后企业要创设出口事业部门进行国外区域销售办事处的工作管理,促使医药企业稳定的发展。

(二)注重集约,做强企业

中国医药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应该注重集约化目标的实现,将企业做强,所谓的集约化,包括外延模式的集约化以及内涵模式的集约化,前者包括横向与纵向两种形式的集约化,且横向集约主要是相同类型企业之间的方针合作,纵向模式的集约化主要是生产企业以及供应商家以及营销商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后者便是企业内部科学组织多样化业务项目从而提升整体效益,有效的运作与优化,致力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实际的集约化管理中,要坚持企业加工重组理念,按照企业自身的特征加工业务流程,通过资源方案以及供应链的管理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内涵集约与外延集约的进展。另外集约化流程实际上是信息化经营,称之为管理思想以及模式转变的关键点,在集约化的处理上,企业现有组织要及时掌握先进的经营理念,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的发展。

(三)注重集群,做大企业

我国现有的医药企业规模比较小,成为众所周知的问题。医药企业实际的年销售额远远小于跨国企业的年销售额,以发展为强大的跨国医药企业为目标,实现国际化管理经营,需要企业适当扩展现有的规模,集群化的理念称之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适应环境能力进行多方资源结合的一个过程,可以在并购或者联盟的操作中强化集群化质量。在此期间集约化理念的实现要按照市场经济的生产需求和经营需求,围绕自愿以及互利进行优势互补,打破现有地区与相关行业的制约,真正的将企业做大。

在此期间企业管理者要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市场容量不足,且市场环境繁琐的因素造成大多数企业将战略联盟为主要手段进行规避风险。因此怎样选择国外合资伙伴是比较关键的,发达国家市场面积比较广阔,拥有科学技术水平比较高,因此在某种条件之下,可以选择发达国家充当市场合作的对象。另外在外汇风险的管理上,由于国际管理经营存在较高的风险,所以外汇风险要格外注意,外汇风险涉及到经营、交易与换算风险,经营体系下的风险因为自然时间或者政策改变等引出现金流量的变动,所以要站在多元化的融资视角上加以防范;交易体系下的风险规范可以选择套期保值模式,科学挑选币种,事先收付达到目标;换算体系的风险主要是会计报表结构中不相同货币换算引出的损益,没有实质上的影响,我国的医药企业多注重汇率引出的风险变动即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广阔,医药市场潜能无限,市场规模在逐步扩展中,加入到国际化经营行列成为医药前进的必然趋势,即便存有诸多的阻碍因素,但是医药行业要积极的面对困难,围绕国际化经营的目标不断前行。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案扩展医药企业的经营范围,强化管理质量,进而为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医药企业集约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关于无线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的集约化建设探讨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以正大天晴为例
番茄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