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经济及对浙江发展的作用研究

2021-01-29 19:42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吴晓晓张雪瞿文艺方晴蜜钟慧敏
商展经济 2021年17期
关键词:义乌浙江经济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吴晓晓 张雪 瞿文艺 方晴蜜 钟慧敏

1 自然人经济,为浙江省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1)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的浙江自然人经济(1949—1956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年,按照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的革命经验,对旧中国留存下来的经济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这一时期自然人经济形式,在农村主要表现为自留地经济,在城市主要表现为手工作坊和手工业者。自留地经济形态的自然人经济,主要为分得土地的农民在自留地上种植农副产品或者发展养殖业,在补充家庭生活必须的同时,到集市上售卖换取收入的经济活动。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阶段的浙江自然人经济(1956—1978年)。由于三年困难时期的困境所迫,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供求矛盾加剧,以“鸡毛换糖”“修锁补锅”为典型的自然人经济形式依然在浙江存在。浙南多丘陵地区缺乏耕地,义乌人迫于生计,用自家熬成的糖块去换取鸡毛,再用鸡毛售卖给制作鸡毛制品的厂家换取收入。“鸡毛换糖”为义乌人积累了原始资金,掌握了许多经商经验,知晓了市场以及小商品的需求与供给。义乌廿三里镇就出现了几百个经营小商品的地摊,70年代末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也就是如今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雏型。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阶段的浙江自然人经济(1978—1992年)。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弃用“阶级斗争为纲”,从简政放权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给以个体户为主体的自然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浙江人的表现极为勇敢。有由“修锁补锅”发展成为“永康科技五金城”的浙江永康人; 有背着“剪刀、剃刀、菜刀”三把刀闯世界进而把生意做到全球,扎根世界的温州人; 有地处沿海敢于买卖境外双卡录音机、尼龙伞、录音带而跨入早期跨境贸易领域的温州人、台州人;有发展成各种集群经济甚至行业老大的摆纺织面料地摊的柯桥人、摆皮装地摊的海宁人、摆小商品地摊的义乌人、摆袜业地摊的诸暨人、摆小家电地摊的慈溪人、摆低压电器地摊的乐清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阶段的浙江自然人经济(1993—2000年)。这一阶段典型的自然人经济就是早期民间融资与经济开发区自然人经济。早期民间融资是在前述两个阶段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浙江人通过摆摊、上门推销售卖等方式积累了初始资金,自己投资办厂,由于资金短缺,且向政府贷款较困难,便出现了由私人开办的早期民间融资活动实现基于信用的现代金融“以钱生钱”,且在经济发达的温州、杭州、宁波、绍兴大量出现以融资为业态的自然人经济。经济开发区自然人经济也在这一阶段出现,一些资金更为雄厚的自然人,抓住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地价较低的地方购买商用土地、兴建厂房,租赁给想要办厂的人。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的浙江自然人经济(2001—2012年)。这一阶段,自然人经济呈现出以民间房地产金融、电子商务为主的形态。由非法人组织或个人进入房地产市场,通过低价买入房产高价出售所买房产,带动和搞活所在地区房地产市场,从中获取收益,这种民间房地产金融以温州人为先,在浙江人中普遍运行。我们把电子商务界定为在阿里巴巴、敦煌、亚马逊等平台对入驻开店企业要求不高的早期互联网经营者的开网店赚钱行为。他们多数并不生产商品,从1688、阿里国际站等批发平台引入商品到零售平台销售获取批零差价。浙江省各地的小商品市场的各种商品、各地专业市场的各类商品“触电上网”,成就了各种平台经济,发展了商品的生产和交易,从而发展了浙江省的制造业。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浙江自然人经济(2012年至今)。这一阶段自然人经济步入以微商、集群型电子商务(淘宝村)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等主要形态阶段。微商是现阶段十分流行的自然人经济形式,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是微商的主体,经营的微商主要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售卖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零食,或者做代理售卖化妆品、保健品等。集群型电子商务(淘宝村)主要为通过同一个村、同一个镇售卖同一类型的商品而形成的集群现象,也称为“淘宝村”“淘宝镇”。义乌青岩刘村就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淘宝村”,全村通过售卖小商品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直播电商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电子商务自然人经济集群化的发展。早期跨境电商通常以第三方服务商为主,通过国内批发平台获取商品在跨境平台上销售,或通过联合办公等形式为品牌商品企业进行网络跨境销售。

2 自然人经济在浙江得到发展的原因

自然人经济在浙江得到了独特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禀赋、政策供给和产业转移。

(1)浙江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禀赋匮乏促进了浙江自然人经济发展。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以丘陵山地为主的浙南地区,平原面积较少,耕地面积更加稀少,地下矿产资源贫乏。同时,浙江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使浙南地区容易水土流失,丘陵土壤多以黄壤和红壤这种不适合农业种植的酸性土壤为主,使得人多地少的尴尬局面愈渐加剧,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剩余。但在当时环境下,浙江的工业以及服务业极度不发达,人们转换思路,发展商业致富,开始了多条道路的探索。自然禀赋的制约导致浙江工业难以发展使浙江人弃农弃工,将视线转向以自然人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家庭手工作坊,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然人经济探索。

(2)新中国成立后直至20世纪末的50年间国家对浙江发展的政策供给相对较少,激发了浙江人自力更生发展自然人经济的想法。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台湾海峡的两岸军事对峙导致国共关系一直处于一个不同程度的紧张局面。为使工业建设顺利进行,解放以来国家未敢将工业的发展重点放在浙江。缺乏国家政策的供给,浙江各地农村生产力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虽由人民公社扶持,但一直没有得到巩固,反而催生了个体经营户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开始以集群模式从事轻工业、制造业与低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活动等来发展个体经济(如制鞋、缝补、五金、汽摩配件等),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自然人经济的探索。20世纪末,浙江开始早期的民间融资,发展金融业与电商经济,在全国构建起互联网经济,推动浙江经济的发展,形成特有的“浙江模式”。

(3)改革开放以来,海外经济产业转移到浙江的数量少规模小,为浙江自然人经济发展创造了自主产业空间和自有产权空间。由于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皆匮乏导致缺乏外资外企入驻浙江,经济启动既缺乏基础又缺乏与国外产业接轨的商品生产。在这样两面为难的局面下,浙江人抓住机会,发展出以自然人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制造业、服务业,积极寻找与外省企业、外国企业对接的机会,发展起自己的私营手工经济,为后续自然人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对接、发展进行资本积累,为浙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 自然人经济对浙江发展的作用

(1)对浙江集群经济发展的作用。以中国义乌为典型,义乌市区为面向国内、国际的国际商贸城,市区之外以乡镇为地域分布形成众多以特定商品生产为任务的小商品集群。范围逐步扩展至金东区、东阳市、浦江县、兰溪市以及诸暨市等周边县市区。义乌自然人经过“鸡毛换糖”、地摊经济等阶段建立起今日以集群经济为主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小商品市场总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经营商位4.5万个,经营人员10万多人。各类专业市场10多个,专业街30多条。义乌小商品城经营种类齐全,汇集了28个大类近32万种商品。

(2)对浙江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业态,以阿里巴巴国际站、1688、速买通、淘宝、天猫等为平台的浙江互联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互联网经济发展以离弦之箭的迅速进入大众的视野。“淘宝村、直播带货、博客营销、微商”等平台经济纷纷涌现。1995年电子商务以集群形式出现。初始是2005年以“淘宝村”的形式,乌青岩刘村的刘大川在毕业后选择回家开淘宝店,做起了电商生意,随后迎来了村子里的第一波网商,建立起了中国淘宝第一村。

(3)对浙江金融经济发展的作用。自然人经济早期通过摆地摊、早期跨境贸易先致富的自然人自发地开始进行早期的民间融资,最早起源于温州苍南县的钱库钱庄。为建立网上交易所需要的买卖双方的交易支付,阿里巴巴创造了以信用为基础的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2014年进而成立了集支付、保险、贷款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蚂蚁金融。2020年蚂蚁金服通过携手5万服务商帮助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恢复金融经济的复苏。

(4)对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作用。自然人经济从“鸡毛换糖”阶段到今日义乌市场拥有近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纺织品、服装等日用工业产品,商品贸易辐射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在全国20多个省建立了30多个分市场,在南非、乌克兰等国家设立了5个分市场。2019年,义乌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967.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5.9%,增速高于全省7.8个百分点。外向型经济促进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自然人经济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有独特的作用,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有待于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要更广泛更全面地把握自然人经济现象、表现形式及其存在的历史背景。在辨析自然人经济与草根经济、灰色经济、黑色经济的联系与区别基础上,理性认识自然人经济。对自然人经济在浙江广泛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把握不同历史阶段自然人经济的发展机遇。对自然人经济的理性假设、自然人经济的生态系统、自然人经济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研究,更好地把握自然人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义乌浙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义乌展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