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流淌钱塘江

2021-01-30 06:58周新华编辑任红
中国三峡 2020年10期
关键词:西陵富春江观潮

◎ 文 | 周新华 编辑 | 任红

浙江建德新安江风光宛如山水画 摄影/东方IC

钱塘江源出安徽休宁,其上游、中游分别称新安江、富春江,故有“三江两岸”之说。作为浙江省第一大河,钱塘江也是我国东南最有魅力的江河之一。上游新安江清澈如镜,唐朝诗人咏之“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中游富春江风光绮丽,被南北朝文学家吴均推许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下游钱塘江更是以其壮观的涌潮闻名古今中外,大诗人李白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句咏之。

钱塘江集壮美与秀丽于一身,又为古代交通的黄金水道,故深受行游诗人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自东晋南朝始,直到20 世纪中叶,共有780 余位诗人吟咏钱塘江的诗作近3000 首。有人甚至这样断言,如同闻名遐迩的剡溪“浙东唐诗之路”一样,古钱塘江也形成了一条熠熠生辉的“浙西唐诗之路”。这些诗作律绝古风并存,高古、浅近兼容,或写景纪事,或抒情怀古,逋峭繁丽,笔补造化,为后人呈现了一场含英咀华的流水盛宴。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新安江是钱塘江的上游,发源于安徽休宁境内怀玉山主峰六股尖东北坡,经休宁、屯溪(今黄山市)、歙县,于街口流入杭州市淳安境内,至建德市梅城东与兰江汇合后称富春江。

新安江江流曲折,两岸千峰竞秀,水质清澄,素以水色佳美著称。南朝文学家沈约有《新安江水至清浅见底贻京邑游好》诗中有“洞澈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之句。这可能是现今所见最早描写新安江的诗句了。诗题里的“新安江水至清浅见底”就恰切地点出了新安江山水的妙谛。

到了唐代,履迹新安江的诗人墨客越来越多,关于新安江水之清澈佳美的吟咏更是不绝于书,若“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刘长卿《送杜越江佐觐省往新安江》)、“人远禽鱼净,山深水木寒”(权德舆《新安江路》)等。

唐天宝十二年(753),大诗人李白游安徽池州清溪,作《清溪行》一行,诗云:“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夸赞清溪水之清,也要拿新安江作比。

旧遂安县邑西北有瀛山书院,宋熙宁年间邑人詹安结庐其上,凿池引泉,名为方塘。大理学家朱熹曾讲学于此,写下《题方塘诗》一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诗后二句后广为称引,成为千古名句。

新安江上游原有淳安、遂安两县,1959 年9 月,新安江水电站拦坝蓄水,遂安县城狮城没入水底,仅存淳安一县。旧遂安县邑西北有瀛山书院,宋熙宁年间邑人詹安结庐其上,凿池引泉,名为方塘。大理学家朱熹曾讲学于此,写下《题方塘诗》一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诗后二句后广为称引,成为千古名句。而这里提到的“源头活水”来自哪里?分明就是清澈见底的新安江水。

六股尖龙井潭瀑布(新安江源头) 摄影/吴若峰

新安江在兴建水库之前,河宽100 -300 米,始终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江狭水清,滩多流急,这在历代诗人吟咏中处处可见。宋范成大《乳滩二首》诗小引中即有“徽严之间,滩如竹节,乳滩之险居第一”语,诗云:“清溪可怖亦可喜,造化于人真虐戏。轰雷卷雪鬓成丝,一掷平生来此试。”(其一)“险绝无双是乳滩,舟如滚石下高山。画楼正倚黄昏雨,岂识江间行路难。”(其二)而清人黄仲则《新安滩》一诗对新安江险滩之描绘,则更尽夸张之能事:“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里,新安在天上。”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新安山水秀绝天下,山水滋润了文人墨客的诗情,因之在唐代还成就了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睦州诗派”(建德、淳安旧属睦州)。宋谢翱《睦州诗派·序》云:“唐代言诗在江东者,率郡不过一二人,多者三四人,惟新安自元和至咸通间以诗名凡十人,视他郡为最。”

中国号称诗国,唐诗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后人曾将多如繁星的诗人按不同的风格分为诸多流派,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等;以领衔人物冠名的则有以写通俗诗、提倡新乐府出名的元(稹)白(居易)诗派,以诗风奇崛著称的韩(愈)孟(郊)诗派,以诗风秾艳闻名的温(庭筠)李(商隐)诗派等,但以地望冠称的仅见“睦州”一处。

无人机航拍的新安江上游率水河,水清岸绿景色美。 摄影/东方IC

南宋翁衡《睦州诗派》一书收入中、晚唐睦州籍诗人方干、李频、喻凫、翁洮、施肩吾、章八元、徐凝、周朴、喻坦之、皇甫湜等10 人诗作,其诗多以山水田园诗为主,多写景和赠别之作,诗风清丽明快,反映了一方山水养育下的诗人性格。如章八元《新安江行》诗:“江源南去永,野渡暂维梢。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自笑无媒者,逢人作解嘲。”李频《送张郎中赴睦州》诗:“青山复渌水,想入富春西。夹岩清猿去,中流白日低。美兼华省出,荣共故乡齐。贱子遥攀送,归心逐马蹄。”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新安江在建德市梅城与兰江汇合后东北流,下行至浦阳江口东江嘴的河段称富春江,是为钱塘江的中游。富春江两山夹峙,中流碧水,一向以风光清丽奇绝著称。在这一如翡翠般的委婉曲折的玉带上,尤以七里泷段景致最为迷人。

七里泷在桐庐城南三十里,其地江水浩荡,两山夹峙,长约七里,由此得名。另一说谓此地一江如练,中流鼓棹,水流迅疾,舟驰如箭,“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故称七里泷(也称七里濑、严陵濑)。这一段江流,的确是好风光。岸上奇峰林立,层峦叠嶂,遮天蔽日,山下一江碧水,溪流湍急,清澈见底。自古以来,不知倾倒多少名士墨客,行经此地,吟诗作画,留下不少稀世珍品。

600 多年前,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结庐富春江畔,出对一江山水,归有胸中丘壑,历时数年,绘就中国山水画第一神品《富春山居图》。画为长卷,山峰起伏,林峦蜿蜒,平岗连绵,江水如绵,境界开阔辽远,雄秀苍莽,简洁清润,向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古往今来,吟诵富春江的诗作也是无法计数。

《七里濑》诗中“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句,开后世咏严子陵钓台之先河。

被誉为山水诗鼻祖的南朝陈文人谢灵运,于永初三年(422)赴任永嘉,经由富春江,写下三首诗作。其《富春渚》诗中“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句,《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中“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句,《七里濑》诗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句,描写富春江景色可与朱均《与朱元思书》对读。其《七里濑》诗中“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句,开后世咏严子陵钓台之先河。

唐诗人孟浩然有“唐代山水田园诗第一人”之誉,《唐诗三百首》录其诗14 首,其中两首写钱塘江。其一为《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但更为人熟知的是这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月明星稀,苍穹低垂,野树寂寥,江水无迹。此时水声拍岸,天籁清幽,诗人忽而心有所动,诗行如流水一般淌出。字里行间,富春山水之清幽,跃然纸上。

其他唐宋诗人咏赞富春江之诗句,亦名句迭出,此摘录几首:

曾任睦州刺史的杜牧曾作《睦州四韵》,其一云:“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严子陵钓台碑园 摄影/图虫创意

唐人刘长卿《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

唐人罗隐《秋日富春江行》:“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宋人杨万里《明发窄溪晚次严州》:“夕照落帆乌石滩,朝来解缆窄溪边。篙师好语君知否,一日风行两日船。”

富春江上有著名的严子陵钓台,它的主人是东汉的隐士严光。严光在《后汉书》有传,据说还是东汉王朝建立者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刘秀得天下后,曾力邀严光出仕,但严光不为所动,归隐于富春江畔,“披羊裘钓泽中”,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者。他垂钓的钓台、严陵濑,也因之成为这条江上最为知名的人文景观之一,在后世诗文中屡有吟诵。如唐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又唐张继《题严陵钓台》诗:“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客星沉夜壑,钓石俯春流。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又唐陆龟蒙《严光钓台》诗:“片帆竿外揖清风,石立云孤万古中。不是狂奴为故态,仲华争得黑头公。”

宋范仲淹知严州时,曾游严子陵钓台,并重修严先生祠堂,作《严先生祠堂记》,其末四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迄今为人传颂。

有人统计,后世书写富春江的歌诗史几乎就是一部山水隐逸诗歌史。严子陵钓台是富春江流域最为著名的名胜古迹,而富春江又是钱塘江上风光最为秀丽的一段。后人吟咏富春江的诗作中,对严子陵钓台的歌咏占据其大半,也正因此,富春江的山水风光、隐逸文化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扬。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西陵为观潮胜地,历代诗人咏潮遣兴之作自也不少。迄今所见最早的要数晋代苏彦的《西陵观涛》:“洪涛奔逸势,骇浪驾丘山。訇隐振宇宙,崩嗑津云连。”

富春江在杭州萧山区闻家堰小砾山右纳浦阳江后称钱塘江,此处已属全江的河口段。江在小砾山以下东北流折为西北流,经闻家堰以下折向东北流,加上西湖为一点,形右反“之”字,故又称“之江”。

钱塘江因其河口中段独特的涌潮而闻名于世。钱江涌潮的著名,不仅在于形状,还在于声势。“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唐代杭州诗人姚合的这首《杭州观潮》诗绘声绘形,至今读之,犹能想见诗人内心深深的震撼。

在唐代以前,杭州美景名胜多因所属政区无闻的缘故而未受文人青睐,相比之下,钱塘江潮作为杭州胜景,其名声稍大。早在汉魏时期,钱江潮已成为世人观览的对象。入唐后,文人墨客逐渐视雄壮的钱塘江潮为杭州的名胜代表,唐代文人语及杭州乃至吴越,常会提到钱塘秋潮。又因唐代文人流动性较大,或漫游以开阔视野,或游宦以求功名,在此背景下,风景优美的杭州逐渐成为文人的游历胜地,于是出现了不少送行诗。

其时钱塘江边有两个著名的津渡:西陵和渔浦。自古以来,津渡与驿站就是盛产诗意之处。西陵和渔浦作为古钱塘江边的重要水陆码头,南来北往之商贾行旅、文人墨客多栖止于此,或寻幽访古,或送友酬和,或观潮遣兴,或江渡寄驿,从而留下让后人感慨万千的名篇佳作。

位于浦阳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交汇处的渔浦渡,向有“到此岂可无诗”之说。早在晋时,谢灵运《富春渚》诗中即提到了“宵济渔浦渡,旦及富春郭”,稍后的齐梁诗人丘迟也吟咏过渔浦,他的《旦发渔浦潭》诗曰:“渔浦雾未开,赤亭风已飏。棹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到唐宋之时,渔浦仍是诗人笔下屡屡提及之地,从以下诗题中即可见一斑,如唐孟浩然《早发渔浦潭》、常建《渔浦》、宋潘阆《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

大诗人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云:“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诗中提到的西陵,就是钱塘江边的古津渡西陵渡。杜甫曾作《解闷十二首》七绝,其二曰:“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古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此诗是回忆西陵古驿之作。又白居易《答元微之泊西陵驿见寄》诗中也提到西陵驿:“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

千岛湖 摄影/东方IC

西陵为观潮胜地,历代诗人咏潮遣兴之作自也不少。迄今所见最早的要数晋代苏彦的《西陵观涛》:“洪涛奔逸势,骇浪驾丘山。訇隐振宇宙,漰磕津云连。”盛唐孟浩然也有西陵观潮佳作。唐开元十八年(730)夏秋之交,他开始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的漫游生活,到达西陵,适逢大潮,写下了《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一诗:“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唐天宝元年(742),李白第一次南游吴越,过西陵,登憩樟亭,饮酒观潮,诗兴大发,挥毫写下《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雄奇奔放,韵律铿锵,是盛唐咏潮诗的代表之作。

宋代大文豪苏轼写过不少观潮诗,其《催试官考较戏作》一诗云:“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诗中最有名的一句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后世屡屡被人称引。

宋代大诗人范仲淹也有《和运使舍人观潮》诗:“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堂堂云阵合,屹屹雪山行。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踊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诗人以如椽之笔,将澎湃汹涌的钱江怒潮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

在宋代之时,杭州观潮风盛,还兴起一种“弄潮”之戏,苏轼也曾写过诗记之,其一云:“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到了晚年,苏轼依然想起钱江大潮,据说他临终前,给小儿子苏过留下了一首题为《观潮》的诗偈:“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让一个文豪级的诗人念兹在兹,到晚不忘,可以想见钱塘江潮对他的影响。

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千百年来汩汩流淌,赖有历代诗人骚客吟诵不绝,铸就这一条诗意盎然的山水画廊。

浦阳江、富春江、钱塘江交汇处 摄影/图虫创意

猜你喜欢
西陵富春江观潮
观潮
钱塘江观潮
清泰陵卜建影响西陵寺庙布局考析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富春江的绿
沁人的绿,醉人的美
富春江的绿
南有钱塘观潮 北有呼玛开江 民族争艳 玉石增辉
千年之恋(二十二)
也说杜诗中的“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