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对用户的剥削方式探析
——以数字劳工理论为视角

2021-01-30 12:37张孝远
视听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具理性逻辑资本

张孝远

近年来,短视频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用户在短视频平台的赋能下,拥有了随时随地消费和生产内容的权力,成为产消合一者。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产消者的用户也给短视频平台注入了成本极低甚至免费的生产力,平台与用户之间也就难以避免地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数字劳工理论是受众商品论在互联网时代的批判延伸,受众在数字平台的无偿劳动是该理论的核心研究议题之一。从数字劳工这一批判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短视频平台对用户的剥削方式、实现剥削的原因以及突破剥削的路径,或许对未来建构突破剥削逻辑的短视频平台以及促进短视频行业整体健康发展能提供新的启示。

一、短视频平台对数字劳工的剥削方式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诞生初期,短视频用户就被赋予了生产的权力,因此,短视频用户从一开始就以产消者的身份为短视频平台创造价值。针对网上用户的产消者特点,“数字劳动”概念的提出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不仅仅是被动的观看者,更是内容的生产者,商业资本基于劳工所受强迫性、异化、产消者双重商品化的三种方式剥削“数字劳工”。

(一)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双重商品化

达拉斯·斯麦兹认为受众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商品,大众媒介的构成过程就是媒介公司生产受众,然后将他们移交给广告商的过程①。数字劳工理论是受众商品论的批判延伸,认为不仅用户本身是被售卖给广告商的商品,而且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内容也是商品,这就造成了产消者的“双重商品化”。

短视频平台依靠用户的双重商品化实现资本增值,一方面,短视频平台依靠用户体量吸引广告商投资,将用户售卖给广告商,造成用户本身商品化;另一方面,平台也可以将用户使用短视频过程中生产的个人数据作为商品,售卖给广告商用作精准营销,造成用户数据商品化。双重商品化使用户成了非雇佣关系下的劳动者,平台不需要向用户支付工资,就可以占有用户量和用户数据,于是在平台与用户之间就产生了剥削。当前,短视频平台资本增值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直播收入和电商模式,而这三种模式都高度依赖用户量和用户数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如此庞大的用户体量和用户个人数据成为可以被售卖的商品,能够给平台带来巨大的利润,但平台却无需向用户支付工资,无偿占有了用户生产的劳动产品。通过对用户的双重商品化,平台极大地压缩了用户劳动力成本,形成了与用户之间的非雇佣的剥削关系。

(二)短视频平台对数字劳动及其产品的异化

非雇佣关系下的用户数字劳动是对传统劳动形式的拓展,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形式,其异化也会有新的表现,在短视频平台中,异化主要表现在数字劳动及其产品的异化上。

首先,在数字劳动异化方面,短视频用户在娱乐休闲的包装下心甘情愿生产内容和数据。尽管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中没有感受到痛苦与剥削,但用户必须在资本框架下生产价值,其劳动过程也就会受到资本的隐形支配。短视频平台利用经济报酬驱使用户生产优质内容,激励用户保持更新频率和内容质量,将短视频创作异化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劳动甚至谋生手段。此外,作为消费者的用户在娱乐和放松自我的同时,也被纳入到短视频平台资本运作的机器中,从事着观看广告和生产个人数据的劳动。平台从几亿用户的浏览中收获了大量数字时代的“新石油”——用户数据。

其次,在数字劳动产品的异化方面,当短视频平台的资本逻辑介入之后,数据产品“属我”的属性发生了断裂,成为资本流通与剩余价值获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用户在使用短视频平台之前必须签订“用户隐私条款”,用户将个人数据的支配权交给平台才能够使用产品。除数据之外,用户生产的视频内容也属于劳动产品,尽管在名义上用户拥有视频的版权,但归根结底用户生产的短视频不能脱离平台,用户便不得已将作品的所有权让渡给平台,给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更新、吸引流量、广告投放、增强用户黏度等资本增值方式提供帮助。

(三)通过社交属性和垄断形成对用户的强迫

在福克斯看来,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边界消融导致了对用户的强迫性,他认为:“随着日常交流与社会关系的网络化与数字化,人们不得不使用互联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也引入了短视频元素,“短视频+”的连接延展性重构了人们的社交需求和交往情景③,使短视频伴随着社交需求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塑造出新的社交方式甚至生活状态。有学者认为,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无缝填充使数字劳动呈现出强制性,当我们不再向平台“出售”自己的劳动资本时,反倒无法在信息化社会更好地生存④。为了形成这种强迫性,短视频努力通过强化自身的社交属性,侵占人们的闲暇时间,延长用户的劳动时间,剥削用户的绝对剩余价值。

除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之外,“垄断”也是一种剥削手段,垄断地位是短视频平台获得财务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压制竞争对手的有利条件。短视频平台经过几年的并购和重组,垄断趋势已经出现,形成少数寡头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如果短视频巨头垄断短视频市场,就意味着垄断了庞大的用户量以及用户生产的数据和内容产品,进而消灭竞争对手,使用户使用短视频的渠道越来越少,最终沦为少数垄断巨头固定的剥削对象。当用户被强迫聚集于资本垄断的短视频平台中时,便只能为垄断资本创造价值。

二、短视频平台出现剥削关系的原因

短视频平台对数字劳工的剥削是客观存在的,要突破剥削必须先对剥削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剥削产生的动因有两点,一是私有制下资本逻辑主导的平台运作模式,二是平台对工具理性的过度推崇;从平台与用户的关系角度来看,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利益交换关系也是推动剥削的重要因素。

(一)资本逻辑主导的平台运作模式

短视频平台剥削数字劳工的根本动因是资本逻辑主导的平台运作模式,所谓资本逻辑是资本追求增值的无限性,或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规律和规则⑤。短视频是一个拥有巨大商业价值的领域,根据《2020年Q4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12月,短视频行业渗透率和MAU(活跃率)分别达到了74.5%和7.9亿;短视频的使用时长占比达到27.3%。短视频作为巨大的流量入口,由资本主导的短视频平台必定会在商业价值的驱使下,遵循资本逻辑获取利润。

在资本逻辑中,如果主体已经成为资本增值的工具,那么结构化的资本逻辑就会取得统治一切的地位⑥,用户在平台中的活动实际上服务于资本逻辑主导的生产体系,成为推动短视频平台资本增值过程的最重要一环。用户在短视频平台资本逻辑的刺激中,延长对短视频的使用时间,贡献自己的注意力、个人数据甚至金钱。平台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会驱使短视频平台想法设法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劳动力、劳动产品和利润,不论是创作者还是消费者,都为短视频平台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是回报却完全由平台掌控,造成用户付出与收益的不对等,使平台对用户的剥削成为可能。

(二)短视频平台对工具理性的过度推崇

短视频平台过度推崇工具理性也是推动剥削产生的原因,在工具理性压制价值理性的环境中,短视频企业无不以利润、效率、低成本和结果为导向。诚然,我们不可否认工具理性带来的进步,但是,过度推崇工具理性的结果就是反过来被工具理性吞没。短视频应该为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服务,形成一种平台、社会和个人三者间相互促进的动态平衡关系,但现状却是短视频平台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不断强化对用户的异化和剥削,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对短视频平台监管和审查力度的提高,短视频平台的风气有所改善,但“唯流量”理念仍然存在,一切运营方法、技术手段都以吸引流量、维护流量为目的。在平台唯流量理念影响下,一些用户也不断向工具理性偏倚,生产大量同质化、低俗化、过度娱乐化的视频来博人眼球。上文提到,工具理性并非十恶不赦,如果短视频能够持续对社会和个人起到正向作用,便会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淡化剥削关系。但是,过度推崇工具理性会导致正向作用被压制,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将导致理性表达的缺失和传统话语的消解⑦。平台利用用户获取了巨大的收益,但却没有对用户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当用户与平台无法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时,剥削就会随之产生。

(三)平台与用户的利益交换关系

在短视频平台中,传统劳动的强制性消失了,用户反而会沉浸在数字劳动当中。原因在于平台与用户之间存在利益交换,即用户付出个人数据和创作视频的心血来换取休闲娱乐和经济报酬。但正是这种看似轻松的利益交换关系,使用户自主自愿为平台资本增值效力,进而推动了剥削的产生。

首先,媒介素养较低的用户容易沉浸在算法推荐的短视频中,往往不知不觉就在短视频平台花费了几个小时。《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用户的短视频日均使用时长达到110分钟,短视频已经成了“杀”时间的利器。虽然用户在短视频中获得了休闲娱乐,但是如果不能合理使用,沉溺于短视频之中,其“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在休闲娱乐的掩盖下转变成“剩余劳动时间”。

其次,作为视频生产者的用户虽然能够得到经济报酬,但是在经济报酬的刺激下,一些视频创作者不惜生产低俗化、过度娱乐化的内容,甚至充斥着对身体的自虐行为以博人眼球获取流量,成为荼毒视频观看者的“帮凶”。此外,作为创作者的用户并非完全自主,平台通过内部的审查和限流措施,逼迫用户进行持续的、多元化的优质内容生产,为平台持续创造价值。用户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报酬,但与平台的资本所得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三、突破短视频平台剥削逻辑的途径

任何一种剥削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都具有历史正当性。因此,批判短视频平台的剥削问题绝不是全盘否定短视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或是彻底拒绝数字化时代,而是在符合当前时代特点和历史发展潮流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探索顺应当前发展规律的解决路径。

(一)政府:打造突破资本逻辑主导的平台

当前具有强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多为资本逻辑主导,并逐渐形成垄断格局。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主义系统中的传播媒介是价值生产与剥削的机制,根本意图在于建立超越资本逻辑的媒介体制⑧。要突破短视频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剥削关系,需要资本之外的力量——政府,去打造突破资本逻辑主导的短视频平台。

随着短视频用户群体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官方账号入驻短视频平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官方入驻的平台依然归资本所有,要突破短视频平台的剥削逻辑还需官方努力打造好属于自己的平台。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融媒体平台“央视频”为例,2019年11月20日,“央视频”App上线,成为首款由国家传统主流媒体推出的以短视频传播为主要功能的融媒体平台。在资本主导的短视频行业格局中,“央视频”的入局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短视频行业的商业逻辑,有助于冲击资本平台“流量至上”的原则,打破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剥削关系,纠正资本过分逐利而忽视社会效益的问题。

突破资本逻辑的短视频平台难免会面临盈利渠道少、用户黏度低等诸多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官方短视频平台的扶持力度,官方平台应与其他企业主体合作进行自身品牌推广和引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外,在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也要提高对UGC(用户生成内容)内容的呈现,提高用户黏度和活跃度,参与到短视频行业的竞争中。

(二)平台: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

在短视频发展初期,资本野蛮生长,各式各样的消费文化、过度娱乐化内容、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比比皆是。随着流量逐渐饱和,短视频平台的爆发式增长步入缓和期,开始重视社会价值,短视频平台的价值理性开始回归。但是工具理性导致的“流量至上”理念依然不容小觑,流量越大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短视频平台拥有海量的用户,因此更要做出改变,在合理运用工具理性力量的同时,也要拾起价值理性,促进两者相统一。

统一短视频平台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一方面要适度运用工具理性的力量,完善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提高内容审核质量,促进优质内容生产,提高算法推荐的多样化,提高用户接收信息的广泛性,加强对优质、无广告、有价值、正能量等内容的精准推送,扩大传播范围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拾起价值理性,完善内容审查制度,细化内容审查标准,加强与官方平台、专业领域意见领袖的合作,加大对PGC(专业生产内容)的扶持力度。如字节跳动公司与官方机构联合发起的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DOU知计划”,吸引了大量知识类创作者,给用户提供了优质的科普服务。适度运用工具理性并拾起价值理性,才能使短视频真正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推动短视频为人和社会服务,而不是成为奴役人的工具。如此,短视频与用户之间才能突破剥削关系,走向相互促进的动态平衡关系。

(三)用户:追求合理的利益交换

用户与短视频平台之间存在动态的利益交换关系,用户可以付出数字劳动换取情感或物质上的满足。不过,短视频平台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用户在这种利益交换的关系中处于被动状态,再加上一些用户对短视频平台的不合理使用,当用户创造的价值与其收获不匹配的时候,剥削就会产生。因此,用户也要从自身做起,追求合理的利益交换,如此才能在短视频平台中寻找到更多现实的获得感。

作为视频消费者的用户能够在短视频平台中获得休闲娱乐,如果沉溺于其中,对短视频平台产生过度依赖,则会沉浸在媒介依赖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而用户在平台停留的时间越长,平台的收益就越大。本文并不反对用户使用短视频,而是呼吁用户不能过度沉迷短视频,在利用短视频平台娱乐休闲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短视频平台知识和信息获取的功能。

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说,创作者用短视频换取经济报酬本无可非议,不过如果一切以流量为导向,一味地蹭热度、博眼球而忽视社会效益和对观众的影响,就形成了不合理的利益交换,如短视频平台频频出现的暴力、自虐、低俗内容以及直播售假现象等。野蛮生长过后的短视频行业,如今已经进入垂直深耕的发展阶段,以流量为唯一导向的短视频已经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背景下,短视频创作者更应该注重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视频质量,使短视频作品对观众乃至社会而言更具价值性。

四、结语

数字劳工理论视角能够让人看到短视频平台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本质——剥削关系。只有认识到这种剥削关系的存在和剥削的发生机制,才能突破剥削,进而建构短视频平台与用户的和谐共生关系。在合理利用短视频优势的同时,也要遏制资本野蛮生长,以正向价值观引领短视频行业走向良性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各方力量维护用户的权益。在资本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彻底突破剥削逻辑很困难,但在近年来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突破剥削逻辑的途径将会越来越明朗。

注释:

①[加拿大]文森特·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44.

②张鸿燕.奴役与剥削:数字化劳动中的异化反思[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06):3-8.

③刘元红.快手短视频平台的社交属性——基于失独者快手用户的社交表现[J].传播与版权,2020(08):109-111.

④汪金刚.信息化社会生产与数字劳动异化——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阐释[J].新闻大学,2020(02):80-93+122.

⑤李爱军.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基于《资本论》的文本分析[J].求索,2021(01):38-47.

⑥仰海峰.马克思资本逻辑场域中的主体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6(03):4-23+204.

⑦黄楚新,吴梦瑶.中国移动短视频发展现状及趋势[J].出版发行研究,2020(07):65-70+64.

⑧蔡润芳.“积极受众”的价值生产——论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观”与Web2.0“受众劳动论”之争[J].国际新闻界,2018(03):114-131.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逻辑资本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创新的逻辑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资本策局变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第一资本观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