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相关服务——“十四五”规划构想

2021-01-30 13:59邵敏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十四五馆藏规划

邵敏

图书馆“十四五”规划

清华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相关服务——“十四五”规划构想

邵敏

(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4)

“十四五”是中国迈向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因此“十四五”规划的制订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本文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十四五”规划的思路和具体建设任务,介绍与资源相关的各项服务在助力学校教学科研方面的实践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希望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规划的编制与落实提供有益参考。

清华大学图书馆;“十四五”规划;资源建设;图书馆服务

1 “十四五”规划的制订思路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划首先需要与学校的整体规划相一致。清华大学的“十四五”规划包含9项主要任务,尽管“图书馆”只直接出现在“文化传承创新”任务中,但仔细研读学校规划可以发现,其中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资源配置、服务保障等任务,也都与图书馆相关联。同时,学校“十四五”规划最后强调要“加强规划执行监督”,要求对规划实施进行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总结评估,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这意味着在制订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通盘考虑,明确最终能够真正实现的或者“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避免提交假大空或不切实际的规划。

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的“十四五”规划是根据学校“十四五”总体发展方向而制订的,即遵循学校“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核心,增强高质量创新引领能力”这一发展思路为基本定位。另外分析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文献资源建设可能涉及的内容,如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从中提取高质量、创新、服务国家、全球化、基础/前沿/交叉学科、精细配置、现代治理等部分关键词作为图书馆制订“十四五”规划的具体指导。如“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将现有的11个学科门类整合为4个学科领域(工程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生命科学与医学),拥有20个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学科群;此外还有8个自身具有很强竞争力、知识体系相对独立的学科。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的“四个面向”作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1]。建设任务是要以一流为目标、创新学科建设模式,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健全科研创新机制,加强科研优先发展方向统筹引导。只有深入了解学校的学科结构和层次以及各学科的建设思路,图书馆才能够针对不同学科群、学科的发展特点制订文献资源建设的总目标和行动计划。图书馆“十四五”规划要契合学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任务。

2 “十四五”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目标

2.1 文献资源建设的态势分析

我馆在制订“十四五”规划前对“十三五”期间的建设成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对发展现状、外部环境、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2-7],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原则。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我馆对当前工作基础和内外部环境进行的态势分析具体如下。

(1)成绩与优势方面。2022年我馆将迎来110周年馆庆,拥有百余年的资源积累,早期的中西文资源具有一定优势;20世纪90年代资源数字化转型期抓住了机遇,较早实现了资源的跨越式发展,数字资源建设具有领先优势;目前资源已覆盖全校所有学科并兼具一定特色,具有较高使用效率和揭示水平;文献资源数量持续增长、电子资源保持领先优势、核心资源保障水平逐步提升、资源评价系统初步建成;特色资源建设已有一定规模,馆藏古籍文物具有一定特点和价值;资源发展注重“量与质”的平衡、“藏与用”相结合,在助力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学校认可;图书馆与院系进行合作共建的模式已见一定成效;ALMA系统实现全媒体资源一体化统一管理。此外,“十三五”期间馆藏空间得到了有效改善。

(2)困难与不足方面。实体馆藏总量在高校图书馆中相对落后;全校文献资源整体规划欠完善,专业分馆数量和布局不够合理;小语种资源欠缺,无法满足学校国际化进程需求;文献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比例偏低;特藏资源建设虽形成一定规模,但力度和显示度还有待提升;文献资源进行全方位科学评价的体系尚不够完善。此外,在老馆维修和远程书库尚未落成期间,短期内馆藏空间仍有困难;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专业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使图书馆工作受限。

(3)机遇方面。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国家强劲的发展势头需要高校在科技、人才、思想等方面提供支撑;随着“十四五”规划的编制,高等教育迈入新阶段,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具有明确要求;出版行业与图书馆行业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发展制造了新的机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使师生对数字资源和校外访问的需求激增,图书馆作用凸显;学校新建的远程书库将使馆藏空间得到进一步改善。

(4)挑战方面。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人类共同体应对风险挑战的紧迫性加剧;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期盼日益高涨,给高校带来压力;新冠疫情对教育、科研、人才引进、学术/文化交流等各行各业带来了冲击;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加剧;校内多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与管理协调还需要提高效率;图书馆人力资源仍面临严重挑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制订我馆的资源建设规划时,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规划与实际需要,综合考虑现有基础和可操作性,以优先满足我校师生当下使用需求、兼顾馆藏发展与积累、突出特色、巩固优势为原则。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我馆的节奏理性发展。

2.2 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

我馆“十四五”规划将文献资源发展趋势概括为5个关键词:学科、效用、数字、特藏、共享,对其他高校图书馆来讲也具有一定共性。①学科。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依据学校学科发展目标,全面并且有重点地保障学校教学、学习、科研各方面需求。②效用。图书馆应建立基于用户需求导向并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不断提升馆藏资源的知识服务效用。③数字。图书馆应推进馆藏资源和学校学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建立完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机制和保障体系。④特藏。图书馆注重特藏资源建设,保持特藏资源独特性、珍贵性和历史性的特色,加强特藏资源研究与利用。⑤共享。图书馆实体资源与数字资源高度整合管理,通过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增加资源共享形式,扩大资源共享范围。

我馆“十四五”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是要着力建设“三个中心”,即信息资源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发展理念为“以用户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引领,以服务为导向”。其中,以资源为基础建设信息资源中心,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需求导向的资源建设动态优化模式,有效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传递、发掘和利用,建设全校协同共享的、具有清华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3 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从而为学校各方面需求提供全方位资源保障,我馆将“十四五”期间的具体建设任务分解为以下8项。

(1)制订与完善《馆藏发展政策》。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综合考虑现有基础和可操作性,本着“优先满足我校师生当下使用需求、兼顾馆藏发展与积累、突出特色、巩固优势”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制订并完善《馆藏发展政策》。

(2)统筹推进专业图书馆体系建设。按照学校新建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以及新型教育形态所提出的需求,进一步优化馆藏学科布局,对专业分馆和院系资料室进行整体布局调整,制订专门的管理办法,统筹推进专业分馆和资料室的三级文献保障体系建设。

(3)完成馆藏空间整序与馆藏合理调配。根据老馆改造工程和昌平远程书库工程进展,在充分考虑师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完成并实施全校馆藏空间整序计划,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把所有馆藏调配到位。

(4)继续大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在保持国内领先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细化,尽力满足全校师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完善并落实《资源数字化建设计划》。关注并积极推进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开放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5)适度增强纸本资源的建设力度。重点增加短板学科、外文图书(尤其是小语种图书)、教材教参等资源的采购,适度扩大中文图书品种和复本量,积极推进捐赠征集。提出了2025年要达到的实体馆藏量化指标。

(6)持续强化特藏建设。继续加强总分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与深入挖掘利用,以特藏建设推动学科发展,努力形成特藏专题集群优势,不断加强古籍与特藏资源的整理研究和揭示宣传,彰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全面提升在古籍研究与出版方面的影响力,初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修复中心。

(7)优化全媒体资源一体化管理。完善对各类资源的深度挖掘、组织、揭示、整合,提高资源的显示度和使用价值,提升图书馆对全网域学术资源的发现能力,保障各类资源的有效获取。

(8)完善馆藏资源绩效评估与分析。不断提升资源质量与保障力度,提出了2025年要达到的核心资源保障率指标,提供满足全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全方位需求的具有清华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4 图书馆服务助力教学科研

在努力做好文献资源保障的同时,我馆还提供多层次的资源相关服务,使这些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发挥出更大价值[8]。

4.1 为用户提供精准定位的高质量服务

图书馆购买资源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购买的资源为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等提供服务。图书馆主页上已将各种服务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按照不同服务对象、服务场景以及内容类别进行划分,希望面向各类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服务。图书馆网站的首页除了提供资源搜索与导航等最主要功能外,还提供与资源相关的“资源动态”“推荐资源”“特色资源”,以及“无阅读 不清华”(阅读推广板块)等更为精细分类的内容。

4.2 为全校教学保驾护航

保障学校的教学需求是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我馆的电子教参服务已开展多年,其作用在新冠疫情期间得到凸显。2020年春季学期,按照学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要求,图书馆立刻行动,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满足各院系课程指定教参需求,同时努力优化和升级电子教参平台的功能与易用性,为全校在线教学以及后来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资源保障,图书馆电子教参保障团队也因此荣获“清华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所选送的案例还入选了高校图书馆战“疫”优秀案例。此外,图书馆响应院系的需求,在馆内增设了纸本教材专架。

4.3 多渠道保障教参需求、开展相关研究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教参的保障:积极进行电子教参采购;推进馆藏数字化加工,确保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范围内使用;通过全国12家外国教材中心联合采购、共享使用电子教参;加入国内多个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的数字知识服务联盟。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选取中外具有代表性的10余家高校图书馆,详细了解各馆在数字化馆藏提供方面的实际作法和经验,完成《高校图书馆藏书数字化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制订《资源数字化建设计划》,以“教、新、特”为重点,以“保障、便捷、稳定、系统、经济”为原则,多途径、分阶段展开实施。

4.4 以馆藏建设推动学科发展、支持教学科研

特色馆藏建设注重藏与用相结合,发挥特藏资源在支持教学方面的作用。如图书馆老师受邀参加人文学院“晚清史”课程的“文书进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讲授《清代山西土地契约的整理与研究》,让馆藏历史文书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在美术图书馆内开辟教学环境,将馆藏的仿真画用于课堂教学,使图书馆与课堂成为一体。此外,我馆对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利用,为学校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发表学术成果提供助力,促进我校相关学科的建设。

4.5 开通智能网关服务、校内外无缝访问电子资源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清华大学师生在校外访问电子资源的需求激增。为进一步优化电子资源访问渠道,2020年7月10日,我馆启动电子资源泛在服务计划,协同多家电子资源供应商和信息化技术中心拓展电子资源授权管理方式,并主导开发智能网关服务平台。智能网关可根据师生联网地点智能引导师生到最优的访问渠道,帮助清华大学师生在泛在学习环境下无感知、无缝获取电子资源。智能网关还具有一次登录、短时内持续有效的优点,减少用户频繁进行身份认证的困扰。该系统于2021年4月正式开通,首批通过智能网关提供服务的电子资源平台达190个,覆盖国内外主要数据库[9]。

4.6 关注开放科学领域进展、制订开放科学支持计划

我馆一直积极关注并参与推动开放获取、开放出版、开放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几年前就开始面向师生宣传“开放获取”相关知识,积极支持并参与高能物理领域开放获取计划SCOAP3,签署OA2020倡议意向书,高度关注开放获取期刊出版与转换计划等。近年来,图书馆也时常接到师生关于发表OA文章方面的相关咨询。因此我馆在“十四五”规划中特别提出制订“开放科学支持计划”,目标是推动清华大学机构知识资产更好地融入全球学术传播体系中、在开放科学背景下更有序传播。

4.7 重视机构知识资产的收集与管理

重视机构知识资产的收集与管理,如建设清华学者库[10],已为3 600多位教师提供了个人学术主页,成为清华大学教师管理个人学术产出数据的重要平台,也构建成清华大学机构知识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清华大学学术产出数据的可发现、可关联、可利用、可长期保存。这些系统平台需要使用或关联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后台数据,需要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加工来进行机构知识资产的管理与呈现,因此文献资源建设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8 提供情报分析、科研数据、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积极为学校相关机构提供人才绩效评估、机构绩效评估等各类报告;探索新型文献计量指标应用,积极推进科研评价体系优化;成立清华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推出知识产权讲堂、举办专利检索技能大赛,为院系和重大科研项目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支撑服务;为师生提供科技查新服务;为校内师生提供科研数据检索、共享、出版传播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这些工作往往离不开各种工具类资源在背后的支撑,如何更合理地筛选、采购这类资源也是我馆资源建设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4.9 提升核心资源保障水平,助力学科评估

通过对文献资源保障水平的分析评估,不断提升资源保障力度,助力我校的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以JCR为例,我馆近3年核心期刊增加了851种,保障率从2017年的86.33%提升到了2019年的90.44%,2020年底又进一步提升至超过92%。“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努力提升各类核心资源的保障水平。

4.10 加强资源宣传、提升资源利用率

任何资源都离不开宣传推广。只有加强宣传推广,才能不断地提升资源的可见度与利用率。2018年我馆推出“馆藏资源深度推广计划”,由图书馆员撰写一系列文章介绍各类资源,这些有深度的“挖矿”系列文章经我馆微信公众号发出后,广受读者好评。截至2020年底,我馆共推出52篇“挖矿”系列推文,总阅读量超过8万次。此外,从2020年开始又推出“资源上新”“资源试用”等系列推文,2020年阅读量达到2.3万余次,加强了各类资源的宣传力度。

围绕建设“知识服务中心”这一目标,我馆在服务方面提出的建设任务和努力方向是:以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充分有效使用信息资源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服务,并建立用户体验反馈机制和图书馆服务分析系统。发挥信息资源和专业服务优势,拓展和深化社会服务,扩大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通过机构知识资产管理与服务,实现清华学术产出数据可管理、可发现、可关联、可利用、可长期保存。文献资源建设与相关服务的结合要力求创新、相互促进。

5 结语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高校图书馆面临新环境、新机遇与新挑战。因此“十四五”规划的制订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本文以“十四五”为大背景,围绕清华大学“十四五”整体战略规划与使命,结合图书馆资源建设基础和内外部环境态势,介绍了编制文献资源建设“十四五”规划的着眼点,即:始终坚持以满足学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各方面需求为本,认真进行环境扫描与态势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势和短板,立足于图书馆现有基础和可能的支撑条件,并考虑未来的不确定因素,求真务实地确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并分解为切实可行的行为计划和量化指标。对于文献资源与相关服务的结合,要力求创新发展、相互促进。总之,制订划时既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和前瞻性,又要避免空洞和悬浮,从而确保既要编制好更要落实好五年规划。希望本文对于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与落实提供有益参考。

[1] 习近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1-05-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549460006891757&wfr=spider&for=pc.

[2] 肖珑. “十四五”规划之外:升维思考,降维行动[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5):4-7.

[3] 蔡迎春. 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发展环境扫描[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5):16-19.

[4] 杨新涯. 学术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的思考[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5):12-15,33.

[5] 王新才. 认清形势、明确目标、集思广益、务实创新——武汉大学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经验与思考[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1):15-17.

[6] 程章灿. “四大资源”建设实践与展望——对南京大学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制定的思考[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1):18-20.

[7] 谢静珍,叶文生. “十四五”规划与澳门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战略[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41(2):5-8.

[8] 清华大学图书馆[EB/OL].[2021-05-06]. http://lib.tsinghua.edu.cn/index.htm.

[9] 图书馆开通电子资源智能网关服务[EB/OL].[2021-04-19]. http://lib.tsinghua.edu.cn/info/1073/3839.htm.

[10] 清华学者库[EB/OL].[2021-05-06]. https://thurid.lib.tsinghua.edu.cn/.

Resou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Related Servic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Library: Thoughts on the 14thFive-Year Plan

SHAO Min

( Tsinghua University Library, Beijing 100084, China )

The 14thFive-Year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for China to march towards a new journey, so the formulation of the 14thFive-Year Plan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Taking Tsinghua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rmulation ideas and specific contents of the 14thFive-Year Plan for resource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introducing the practi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related library services in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t hope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mpi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planning among university libraries.

Tsinghua University Library; the 14thFive-Year Plan; Resource Construction; Library Service

邵敏,女,1965年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E-mail:Maggie@Tsinghua.edu.cn。

(2021-05-06)

G251

10.3772/j.issn.1673-2286.2021.05.008

邵敏. 清华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相关服务——“十四五”规划构想[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1(5):45-49.

猜你喜欢
十四五馆藏规划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