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艺娱乐节目中丝路文化的活化传播研究
——兼论《登场了!敦煌》的传播内涵

2021-01-30 14:51时倩倩
视听 2021年9期
关键词:丝路综艺敦煌

徐 嘉 时倩倩 金 鑫

2020年底由爱奇艺出品,汪涵担任探索团团长及主持人的十集网络综艺娱乐节目《登场了!敦煌》(以下简称《登》),成功地将真人秀形式与敦煌文化相融合,且借助这种改头换面的全新形式将丝路文化呈现给受众,打造兼具社会效应与市场效益的文艺作品。该作品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呈现的精美后期包装、传递的独特文化价值都体现着综艺节目制作者的初心回归。

一、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性改革

网络综艺顾名思义是依托于互联网传播平台的综艺节目。从2007年搜狐视频播出的《大鹏嘚啵嘚》到之后的《奇葩说》《吐槽大会》《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这就是街舞》,一系列收视率极高的网络综艺节目在我国视频传媒领域异军突起,它们大都呈现了娱乐性、竞技类、流量化的节目特点。目前,将文化作为传播内容的网综仍属于少数,曾出现过的《见字如画》《圆桌派》《晓说》《典籍里的中国》多为棚内讲述或再现型文化综艺节目。《登》的出现让网综将历史文化从棚内带向室外,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以敦煌文化为依托,传播丝路文明。

(一)以户外真人秀节目形式进行丝路文化传播

近年来,低俗化、同质化、类型化的网络综艺节目不断遭到受众诟病,仿佛遇到了一个发展瓶颈。各类网综开始尝试以提高节目质量找寻新的突破口。《登》虽为网络综艺节目,但却一改“娱乐至死”的综艺作风。在内容上,响应“一带一路”的国家号召,依托丝路文化活化传播的背景,立足敦煌文化的丰富底蕴,为节目增添历史厚度。在形式上,一改以往枯燥、填鸭式的传播形式,转而使用近年来极具热度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形式。具体而言,嘉宾先以探索、寻找的方式了解敦煌文化,再用潮流化的形式生动还原敦煌文明。例如,嘉宾们以舞蹈的样态演绎敦煌壁画、以说书人的口吻朗诵文书、以表演的形式还原唐朝婚礼等,将束之高阁的敦煌文化以一种更为“烟火气”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传播方式的改变是这档节目最突出的实验性创新,即将文化节目与综艺节目进行融合,站在年轻人的视角以一种探索、猎奇、冒险的形式,慢慢触碰敦煌景观,感受其背后的匠人精神。

(二)嘉宾的选择更为理性

当下,大多网络综艺节目都以“流量至上”为创作原则,邀请“各路顶流”作为节目嘉宾,上演“立人设”“设话题”等炒作戏码,助推节目挤上热搜。针对此类网络综艺节目制作的乱象,2020年2月21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作部署要求,在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下,联合央视网、芒果TV、腾讯、优酷、爱奇艺、搜狐、哔哩哔哩等视听节目网站制订了《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①,强调综艺节目的制作包装,不得以流量艺人、制作经费炒作话题,进行过度营销和夸大宣传。

《登》一改流量至上的作风,由汪涵担任团长与主持人,与谢可寅、钱正昊、李浩源一同组成了“敦煌探索团”,且每期都会邀请不同的敦煌有缘人加入探索团。首先,汪涵作为一名亦正亦邪的中年主持人,一方面,其文化素养过硬且多才多艺,能够与节目调性相匹配;另一方面,其自带的幽默气质能够调动节目氛围,使得文化节目多出了一份俏皮感。其次,谢可寅、钱正昊虽然不是娱乐圈的当红花旦,但都是较有才气的青春偶像。李浩源更是娱乐圈外,毕业于人大的“网红”历史博主。三人都是对敦煌文化有一定求知欲的年轻人,虽非博学,但也略知一二。嘉宾的选择并非一味地看重以流量带动收视,而是考虑人选与节目的契合度,以节目质量赢得观众好评。此外,每期节目都会邀请“敦煌有缘人”,这些有缘人的选择机制,既会考虑到节目的收视率,也会参考他们本身对敦煌文化的喜爱程度,所以节目组选择的嘉宾一定是经过了理性且综合的判断。

二、网络综艺中对于丝路文化的创新性继承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包括敦煌文化在内的丝路文明需要继承与发展。《登》秉持对丝路文化的敬仰,站在年轻人的视角,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敦煌文化加以创新性的传承,成功地将丝路文化进行活化传播。

(一)将丝路文化与潮流相结合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丝路沿线传播和衍生的丝路文化开始成为多个高校的文化研究方向,丝绸之路电影节和丝路题材的影视创作也不断地出现。2015年播出的《丝路密码》、2016年播出的《丝绸之路万里行》、2018年播出的《丝路朗读》以及2020年播出的《丝路会客厅》等节目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传播丝路文化。这类节目虽已有创新之意,但大多形式都未摆脱访谈、记录、朗诵等传统样态。而《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更为年轻潮流的方式传播丝路文化,让丝路文化活过来、动起来。

《登》传播的是公元四世纪到十一世纪的莫高窟文化,节目组用现代化的方式将古老的丝路文化进行“活化”传播无疑是最契合时代的选择。这档节目运用花字、动画技术,将莫高窟中的壁画灵动地呈现给受众。在古老的壁画中加入科技手段,使得受众在感慨莫高窟艺术的高深莫测之余,也为现代的高超节目制作技术所叹服。此外,“敦煌探索团”也会运用各类年轻人喜爱的新潮方式传播敦煌艺术。第六期汪涵呼吁探索团用自己的方式传播莫高窟的民俗谚语《九九消寒图》。女团出身的谢可寅便采用说唱形式诠释民俗文化:“一横一划字数九,九字成诗装成一篓,从冬至开始算,走了81天后,春风拂面吹绿了柳”。一段用rap表皮包裹着的敦煌民俗,将丝路文化与潮流成功地融合在一起。第二期《飞天》,敦煌探索团一同去观察莫高窟中的飞天图案,先采用舞蹈的形式来演绎飞天之美,再拍摄飞天摄影大片,完成后走进校园,与当地的学生一同跳由飞天改编的广播体操。

(二)以年轻人的视角看问题

谈及文化类节目,以往大都是以一种说教式的方式将文化灌输给受众,且这一类受众普遍为中老年人。近年来出现的《圆桌派》《衣尚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文化类节目开始尝试加入朗诵、表演、聊天等新元素,吸引了一部分年轻受众。《登》以当下热度最高的真人秀节目形式,大胆地将其受众群体定位为年轻人,以年轻人的视角了解敦煌文化。在敦煌探索团中,谢可寅、钱正昊、李浩源三名年轻团员在探索过程中,对敦煌文化道出了年轻一代的心声,并带着疑问进行了文化探索和致敬古人,用自身的一举一动唤醒了年轻受众的猎奇心,也安放了年轻受众的求知欲。

该节目共分为十期,每一期内容都分别涉猎音乐、运动、飞天等十个维度,这十个维度也是当代年轻人普遍谈及的潮流话题。紧紧围绕年轻人的生活喜好,争取年轻人的注意力,并成功向他们传输敦煌文化。第三期以运动为主题,通过呈现古人跳马、杂技、击剑、游艺等运动方式,向受众展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变化。全员挑战的敦煌游艺复兴运动是当代高尔夫的雏形,探索团与当地的居民进行比赛,从比赛中了解古代敦煌人的娱乐健身方式。现如今,运动已然成为人们保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了年轻潮人保持完美身材,追求优质生活的一种风向标。第三期节目以运动为主题,就是从年轻受众感兴趣的角度出发,以更为贴近现代生活的形式展现敦煌运动文化的发展。

三、现代化的价值引领

树立文化自信少不了学习与致敬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要做到有效传播,就必须根据当前的环境不断做出新的调整。《登》每期都设置了致敬传统文化的环节,致敬的形式就包含了继承和创新。探索团以朗诵、表演、舞蹈、游戏等方式创新地诠释敦煌魅力,在此过程中揣摩古人的心态,折服古人的智慧,表达对敦煌文明的尊重与敬意。当前国家政策不断强调文化自信,一个民族只有坚守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才能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登》发挥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保护和继承了我国璀璨的敦煌文化,传承和弘扬了丝路精神,使丝路传统文化在我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综艺娱乐节目发挥引领受众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加强引导兼具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的电视节目,保证更多优秀影视作品的诞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②《登》便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为广大的网络综艺节目制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思路。当今网络综艺行业,大部分制作者为追名逐利,一味地迎合大众喜好,甚至走向了低俗、谄媚的创作怪圈。但随着我国各类节目的发展、观众审美品位的提升,受众开始将目光投向一些高质量、讲情怀的节目作品,逐渐感受到一些作品带来的诚意。作品的“质量”开始成为唤醒与安放受众的关键。

在制作艺术作品时不必要一味地猜测观众的爱好,好的作品人人都爱。《登》这档节目,一方面考虑观众的兴趣,一方面也致力于提升作品的质量。在播出期间#登场了!敦煌##登场了敦煌沙漠音乐会#等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8亿,豆瓣评分高达8.0分③,且通过爱奇艺国际版和YouTube等境外视听平台面向海外传播,吸引了不少海外网友的视线。《登》不再被动地研究受众的喜好,而是主动地从节目的内容厚度、整体质量、制作技术入手,着眼敦煌,引领受众走近敦煌文化、探索敦煌历史、感悟敦煌精神。作为一档优秀的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登》使受众关注敦煌、重视文化,做到了节目学养、涵养、修养三位一体。“笼天地于形中,挫万物于笔端”,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电视节目作品。

(二)树立文化自信观

中国是以文化立国的国家,正因文化,中国才能成为有内涵、有深度、有章法的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④做到文化自信的第一步便是让国民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登》以各类创新性的方式传播“敦煌文化”,使得受众为敦煌的盛大所吸引,并在了解敦煌文化深厚内涵的基础上,认同与尊崇敦煌文化,文化自信便油然而生。

从另一个角度讲,《登》不仅仅在宣传敦煌,更在于激发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荣辱感。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人们为敦煌莫高窟的精美绝伦而拍手叫绝;为敦煌莫高窟的逐渐衰老而扼腕惋惜;为敦煌莫高窟的神秘莫测而心驰神往。受众与莫高窟仿佛在同命运、共呼吸。这便是节目制作者的初心回归——激发出中国人民的历史荣辱观,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观。除此之外,《登》还结合了年轻人更能接受的综艺模式,向受众展现敦煌工作者“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和奉献,向受众诠释敦煌守护者“身在世界的边缘,灵魂却高贵优雅”的工匠精神。同时,《登》将文化软实力注入网络综艺节目中并大规模地进行传播,最终致力于打造出敦煌在中国,而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在世界的布局。

四、结语

《登场了!敦煌》成功地将综艺娱乐真人秀与文化类节目巧妙融合,为文化节目提供了创新性的传播路径。以敦煌文化为节目内容的核心,实现扩大敦煌文明影响力的传播目的,为我国的网络综艺娱乐节目树立文化自信起到表率作用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输出做出了有益探索。《登场了!敦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挖掘探索优秀的丝路文明,并以年轻一代的观赏视角出发,引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去感受丝路文化魅力,成功地将丝路文化与现代文明默契融合。

注释:

①网综节目应当重视价值引领 [EB/OL].人民网,2020-02-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72980 9041286278&wfr=spider&for=pc.

②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5-10-1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③崔一非.网络综艺《登场了!敦煌》:送给年轻观众的一份传统文化礼物[J].广电时评,2021(Z1):75-76.

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6-07-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

猜你喜欢
丝路综艺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丝路梦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丝路
梦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