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错银铜牛灯错金银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2021-01-30 13:44刘治国
西部皮革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银青铜器灯具

刘治国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21300)

1 研究背景

回望历史发展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现代文明的成长是伴随着火的使用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的制作水平不断提升,那些专门用来保存火种的器具经过不断地改进和演变,从而形成了专用于照明的器物——灯具。早期的灯具类似陶制的盛食器“豆”,上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虽然形式简单,却奠定了中国油灯的基础。战国时期开始,灯具的材质逐渐由青铜替代。在中国艺术设计史上,汉代的青铜灯是灯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因其制作技术的不断提升,它在过去灯具基础上,无论是从形式、从使用功能甚至在环保意识上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和发展。因此,这一时期的灯具发展历程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乃至国际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因如此,了解汉代灯具的制作技术不仅可以明确灯具发展的历史变迁,在阐明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的同时,深入挖掘青铜器表面错金银镶嵌技术,更能为今后中国青铜文化以及青铜器制作技术的传承奠定基础。

2 研究现状

前述已经将汉代错银铜牛灯在历史演变中的重要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正是因为它具备了不可替代的价值,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多方位剖析。例如,从艺术角度对造型和设计进行论述的、从使用功能上对环保结构进行分析的,更多的是以考古领域为主导,着重针对器物的出土、实测、推论等内容进行总结性的研究较为普遍。以上内容中少数学者也会触及到关于制作工艺的话题,如青铜器表面镶嵌技术的研究,但多数结论都还以较为主观的理论依据为主,缺乏相应的实践佐证,这就是目前青铜器制作技术研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3 研究内容

3.1 错金银技术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序基本上可分为采矿、冶炼、制模、制范、烧范、浇筑、打磨、后期处理等一系列复杂的制作流程。由此可以看出,汉代错银铜牛灯的出现已经可以证明当时铸造产业的高度发展以及产业链间的密切合作。然而古代青铜器所呈现出的形态又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能够全面诠释的,它也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在对信仰的解读、对权力的敬畏、对审美的理解等方面更加深层的中国文化符号。因此,如此庞大的青铜器制作体系以及青铜文化自身所产生的意义在世界众多科研领域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就本论而言,我们很难全面地对汉代错银铜牛灯进行全方位的技术解读,因此本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上述所提到的后期处理阶段,即错银环节的技术分析,此内容会着重针对铜牛灯表面纹饰的制作进行阶段性阐述,其目的也是期待在阶段性探索中发掘出深度。作为研究方法,笔者将借用科技考古的思维方式,在研究过程中不仅对错银铜牛灯的错银技术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制作实验来进一步论证理论内容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从而得到信赖度更高的论证结果。

3.2 错金银技术的发展

战国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错金银的技术却在这一背景下迅速成熟。各诸侯为了彰显自己尊贵的身份,会用复杂精巧的错金银青铜器来体现这种尊贵。秦国的一统天下更为后来西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提升了汉朝的综合国力,为错金银青铜器的发展带来了充足的物质保障,所以西汉时期是错金银青铜器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西汉时期人们在青铜器的铸造和错金银表面装饰技艺方面已达到一个很高的造诣,到后来铁器出现在青铜器上甚至出现镂空的工艺,这对后世的青铜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3.3 错金银技术的工艺探讨

铜牛灯的表面错银技术又称错金银,关于错金银工艺,许多文献或资料都有详细介绍,镶嵌法具体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在物件表面刻出凹槽;第二步是对凹纹再进行精细的剔刻修正;第三步是将金银丝镶嵌到凹槽;第四步是打磨。许多文献中都有一些关于错金银工艺的最新探讨,主要是对镶嵌法中金银丝镶嵌到凹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应该是液态金银液浇铸填充的结果,结合到一些要将细如发丝的金银丝严丝合缝地镶嵌到凹槽里,确实有些不可思议,而液态浇铸填充似乎也确实更有可操作性。可事实上,经过大量仔细的观察,古人确实是采用的镶嵌工艺,无论怎么不可思议,2000 多年前的能工巧匠们确实是做到了这一点,把细如发丝的金银丝严丝合缝地镶嵌到凹槽里,这也是错金银技术值得继承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研究的意义

4.1 铜牛灯错银装饰花纹意义

汉代的造物设计中通常会将牛、虎、豹等动物形象作为装饰主题,主要表现在在造型设计时将动物的身形和身上的花纹进行神圣化,体现了统治者“皇权天授”的不可挑战的地位。汉代文物在写实艺术的基础上,注重动物的神情姿态,将动物的特色特征提取简化,同时与人们生活的实际生活需求相结合,从而确定了装饰花纹的图案,这反映出汉代人高超的造物技艺和注重实用的朴实。

铜牛灯采用错金银手法,将龙、凤、虎、鹿等各种珍禽异兽相互交织装饰于灯体之上,按照灯体不同结构处的体型选取适合的纹饰图案,充分展现了汉代装饰加工技术的成熟,也反映出当时工艺技术注重装饰与实用相统一的造物精神。

4.2 错金银技术的传承

中国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先辈传承的技术有许多文献记载,这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经验参考。但传统错金银技术所面临的人才流失,后继无人,以及缺乏全行业的管理机制等一系列现状,都是错金银技术传承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轴雕刻、激光雕刻等现代化新技术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传统的錾、刻、雕、琢等手工艺却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人们会为买到一个手工制的错银铜壶而感到意义非凡,却不会为一个机床车削出的铜壶而欣喜若狂。因此传统手工制的产品在竞争市场中还是有许多发展空间,对于如何寻求出路值得探索。通过对错金银技术的研究,寻找传统制作的精髓及发扬的突破点,可将错金银技术更好传承下去。

4.3 传统文化的传承

将古代或近代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的设计制作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设计方法,“如何将传统青铜器制作技术应用于当下的设计制作中”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的原点。笔者认为,尽管“传统”一词在众多领域都被大众所熟知,但能为“传统”而买单的受众却少之甚少,“传统”一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暗含了守旧、过时、一成不变等潜意识思维,因此“如何更加切合时代背景、更高效地将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应用于现今社会生产活动中”,解决以上问题才是对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传承最有力的体现。

汉代的错银铜牛灯是汉代灯具中适用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作品之一,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雕刻的云纹、三角纹、螺旋纹等图案结合得浑然一体,不仅设计精美,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两种不同材质相搭配也十分完美。因此,本文选取错银铜牛灯作为研究对象,从它的设计与制作中进行推论和探索,从而期望获得将错银等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青铜器等艺术品的设计制作中。

基于以上内容,笔者从青铜器表面镶嵌表现艺术作为一个切入点,对古代青铜器表面镶嵌技术进行深层的挖掘,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考究,期望为后来的学者学习借鉴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

图片与本文无关

5 总结

汉代错银铜牛灯是汉代灯具的佳作之一,它体现了汉代人将“用与美”的设计理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及对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铜牛灯的造型浑厚大方、工艺精巧,是中国历史上灯具设计制作的一个巅峰,因此铜牛灯的造型、纹案设计构思和装饰工艺值得我们的深刻发掘和继承发扬,并在现代的产品设计制作中进行借鉴创新。笔者从错银铜牛灯的错金银表面装饰进行了分析解读,在深度发掘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内涵后,我们要寻找传统技术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将传统的造物精神、工艺技术运用在当今的设计中,将功能与形式统一、实用与审美融合并结合现代设计的潮流趋势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将传统艺术进行更好的传承,才能创造出更加经典的设计。

猜你喜欢
金银青铜器灯具
灯具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 灯具
燃情岁月金银潭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灯具技术要求22条
解读GB/T 31728—2015《带充电装置的可移式灯具》
德珍:画梦里千年金银错
认识“晋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