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源泉与治学理念传承
——评王晓军著《中国现代数学教育先驱陈建功》

2021-01-31 21:18缪春芳
关键词:原则理念思想

缪春芳

(绍兴文理学院 数理信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陈建功先生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也是越文化的一张理学名片.陈建功历经三朝文化变迁,深受越文化和新文化思想熏陶.他崇尚科学兴国,三渡日本求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开启四十年的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工作,分别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大学带领三个团队,通过他所倡导的“数学讨论班”教学研究模式,培育了三支学术队伍,建立了三个全国知名的函数论研究基地,在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培养人才、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1][2].数学家陈建功的许多教育理念反映出他深受越文化蕺山学派思想影响的印记.今天,从绍兴的蕺山小学、建功中学到建功书院,处处洋溢着继承和发扬数学家陈建功先生从立志成才到追求科学兴国的精神氛围[3].那么,数学家陈建功先生的教育思想方法具体是什么呢?主要教育贡献是什么呢?王晓军撰写的《中国现代数学教育先驱陈建功》[4]一书,对上述问题一一做了解析.

《中国现代数学教育先驱陈建功》一书,2019年5月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主要从五个方面对陈建功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在启蒙教育方面,陈建功就读邻家私塾和蕺山书院,深受越文化熏陶与教育启蒙[5-6];在对数学的酷爱方面,由于当时我国现代数学发展迟缓[7],陈建功对数学知识渴求与执着追求,历经16年,三渡日本求真现代数学并获得数学博士学位[8-9];在数学教育教学方面,陈建功经历三段式的国内教学和国外进修之旅,对国内外中等、高等数学知识的教学现状非常熟悉并积累了教学实践经验[10];在数学教育理念方面,陈建功主张的数学教育三原则是实用性原则、论理原则和心理原则[11],他自始至终坚持“学贵讲,尤贵行”的治学思想,始终主张教学与科研要相辅相成;在现代数学研究方面,陈建功的数学研究不仅领域广而且成果丰富,特别是在三角级数、单叶函数和函数逼近等方面[4,12].

陈建功在从事大学教育四十多年实践中,逐步完善了他的高等教育的实践路径,形成了“学贵讲,尤贵行”的治学理念与实践体系[4,13].该书创造性地概述了陈建功教育思想起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慎独诚意”的越文化思想.蕺山学派思想盟主刘宗周(号念台)的心性哲学是“慎独诚意”,学派也逐渐成为明末清初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学派.陈建功曾取名“陈念台”,足见刘宗周的“慎独诚意”对他的影响之深.其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先进教育思想.当时著名的教育家经亨颐,主张“与时俱进”“适应新潮流”的办学方针,广采博引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提倡人格教育.陈建功深受师长的思想熏陶,也直接影响了他学习工作的发展选择.其三,“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新文化思想.蔡元培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精神的缔造者与实践者,他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思想,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科学民主有了传播的土壤.同为从事高等教育的陈建功,汲取蔡元培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并在高等教育这片热土上努力践行着,思索着[13].该书是对陈建功教育理念的整理和挖掘,也是对我国中等、高等数学教育思想理念的创新和补充,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该书阐述了陈建功不仅是数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数学教育家.新中国成立之初,陈建功期望我国数学教育有更进一步的革新.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发展,陈建功介绍了20世纪出现的数学教育改造运动,总结了7个国家的教育概况,包括数学教育史、数学教育观、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材编写等,开创了中国教育工作者研究外国教育之先河[14-15].1952年陈建功在《中国数学杂志》(后更名为《数学通报》)上发表《二十世纪的数学教育》一文,不仅阐述了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还从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中国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等多方面作了翔实的理论概述.他提出了“支配数学教育的目标、材料和方法三大原则:实用性原则、论理性原则、心理性原则,上述三原则应该是综合统一而非对立,心理性和实用性应该是论理性的向导”.陈建功提出的数学教育三原则要求增强数学教育的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数学的逻辑推理和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14-15].当下流行的数学教育理论与陈建功教育思想理念是非常贴近的.如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是现实、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波利亚的怎样解题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国内流行的从注重双基教学理论到四基教学理论等.可以发现,他的数学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数学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纵观《中国现代数学教育先驱陈建功》一书,确实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不少的创新点.首先,该书依据大量的越文化理学思想,重新梳理陈建功的教育思想形成的根本源泉,从观念和社会制度的结合上,充分展现教育思想源泉的博大内涵.本书坚定文化自信,突显陈建功先生吸收越地文化和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深入挖掘陈建功数学教育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了越文化传承与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当代国人精神生活的美好添砖加瓦[4].其次,该书努力探究陈建功数学教育思想的发展逻辑,从社会变革、数学发展和教学经历的相互作用中比较中肯地揭示陈建功的质朴求真、开拓进取、学贵讲尤贵行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创新性地揭示了这一思想的发展逻辑[16].第三,该书力求从国内外数学交融、数学教育与实践、数学研究与拓展的层面挖掘陈建功的数学教育原则和治学理念的形成和实践过程,进一步弘扬了数学家陈建功的科学精神和他优秀的工作作风[17-18].第四,该书还从数学研究成果和数学思想传承两个方面,进一步梳理陈建功的数学教育思想,从而有利于我国数学教育思想与传统文化的联结,凸显数学教育思想的传承和进一步完善.

该书持论新颖中肯,具有较强的深度剖析.如第一章论述“就读师范获启蒙思想”时,陈建功深受经亨颐、鲁迅这两位从日本留学归来师长的思想熏陶,也直接激励着他从事科学救国的选择.第二章论述“创新本科教学模式”时,当时的浙大师资十分缺乏,师资团队需要帮手更需要建设[19],陈建功从自身成才的经历中体会到:要办好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仅有本科教育),关键的一条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严格有效的训练,为此诚荐并聘请学弟苏步青博士加强师资力量,创新举办数学研究的讨论班教学模式,以至于后来形成浙大、复旦、杭大三大全国知名的函数论研究基地[17,20].如第五章论述“与时俱进,应用创新”时,陈建功那种能随时间发展,随着国际上学术研究的发展,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是他留给学生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4].全书新见迭出,给人印象深刻,启人深思.

综上分析,该书视角新颖,文献功底扎实,结构严谨,论证周详而富有立体感,立论精审,是我国数学教育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也是研究越文化教育思想、数学教育思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参考书.

猜你喜欢
原则理念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思想与“剑”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