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酰胺治疗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2021-01-31 14:25孙梅王美兰杜淑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烟酰胺窦性心房室

孙梅,王美兰,杜淑娟

冠心病患者极易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 次/min)、室内束支传导阻滞及病窦综合征等[1]。现阶段,临床仍无理想的药物治疗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2]。烟酰胺是辅酶的组成部分,临床上主要应用在糙皮病、口角炎、舌炎及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中,也在护肤品中使用。但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皮肤潮红瘙痒、恶心及上腹部不适等,长期用药可能引起胃溃疡,孕妇用药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所以建议患者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如果出现较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停药并及时就诊。本研究观察烟酰胺治疗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科收治的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烟酰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烟酰胺治疗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44~80(53.3±8.6)岁;病程15 d~21年,平均病程(7.2±1.3)年;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心动过缓13例,房室传导阻滞12例,病窦综合征11例,窦房传导阻滞7例,室内束支阻滞7例。常规治疗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43~79(54.1±8.9)岁;病程16 d~21年,平均病程(7.4±1.5)年;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心动过缓14例,房室传导阻滞11例,病窦综合征10例,窦房传导阻滞8例,室内束支阻7例。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有乏力、心前区不适等临床症状;(2)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3)均符合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具有较差的依从性;(2)合并严重脏器疾病;(3)有精神病史。

1.3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治疗,改善患者心肌供血功能,扩张患者冠状动脉,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烟酰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烟酰胺注射液(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0173)30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

1.4 护理方法 治疗过程中2组均给予相同护理干预:(1)用药干预:督促患者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严格避免擅自增减药量及自行停药的现象。部分药物需要用微量泵在心电图监护下匀速、持续输注,临床护理人员应在输注期间适时调整药物剂量、输注速度,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充分重视患者主诉。(2)心理干预:大多数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会有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情况下还会有濒死感产生,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患者具有较危重的病情、较快的病情进展速度。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及时个体化疏导患者不良心理,促进患者治疗信心的增强,使治疗顺利进行得到有效保证。(3)生活治疗:告知患者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诱因、相关注意事项等,运用音乐疗法改善患者的不良心境。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治疗后,患者无心律失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具有较轻的临床症状,窦性心率提升至少10 次/min;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律失常变化不显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烟酰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6.0%(χ2=4.762,P=0.029)。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比较 烟酰胺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0.0%(χ2=6.061,P=0.014)。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分型的一种,冠心病的心律失常型通常是因为心脏的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后出现瘢痕组织,特别是累及起搏传导系统时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律不齐。冠心病的心律失常型是因为患者出现冠心病以后,冠状动脉痉挛和缺血,同时合并传导冲动,此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及心前区不适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表现,相对比较危险。如果出现室颤、室速等,必须立即应用药物或电除颤、电复律等手段进行治疗。正常成年人心率<60 次/min,称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等。导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因一般是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中毒等。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选择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茶碱、激素、中药;(2)起搏治疗,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防止猝死;(3)基因治疗,构建生物起搏模式。

烟酰胺又称尼克酰胺,是烟酸的酰胺化合物。味苦且无臭;为白色的结晶性粉末;略有引湿性。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糙皮并口炎、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烟酰胺胃肠道易吸收,吸收后分布到全身组织,经肝脏代谢,仅少量以原形自尿液排出。烟酰胺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作为多种脱氢酶的辅酶。烟酰胺缺乏会使细胞的正常呼吸和代谢产生紊乱,从而引起糙皮病。烟酰胺片为白色片,烟酰胺片主要成分为烟酰胺,烟酰胺片可用于防治糙皮病等烟酸缺乏病,服用烟酰胺片应注意妊娠初期过量服用有致畸的可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烟酰胺无扩张血管作用,服用降血压药的高血压患者,需补充烟酸时可用烟酰胺片。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对烟酰胺片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烟酰胺片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现阶段,临床还没有完全明确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烟酰胺的作用机制。动物实验表明[5],烟酰胺可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动作电位4相自动除极的加速、坡度的增加、窦性周期的减慢、动作电位时程的缩短,对窦房结结周纤维有明显的正变速效应产生,因此能够促进窦性心律的提升,改善窦房传导。电生理研究结果表明[6],烟酰胺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房室传导时间的缩短,但却不会明显影响房内及希—蒲纤维传导时间,以此认为烟酰胺促进房室传导加速的作用部位为房室结。烟酰胺促进钙内流的作用和上述作用相关,相关研究认为[7],烟酰胺可能属一种慢通道激活剂。烟酰胺一方面对心肌的细胞膜转运电解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还可能影响心肌能量的产生,改善血供,修复病灶,将正性肌力作用发挥出来。

研究表明[8],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较高的猝死率、抢救失败率,而患者病死率能在日常控制与有效预防干预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降低。现阶段,临床已明确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严重性与危害性,治疗辅以有效的护理一方面能促进患者生存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减少。综合护理发展并完善了常规护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能促进患者配合与依从治疗与护理程度的提升,途径为实施用药干预、心理干预及生活指导等,进而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并使患者将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培养起来,促进机体抵抗力的提升,使护理效率得到进一步保证。

研究表明[9],在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病窦综合征患者,烟酰胺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64.5%、23.3%;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烟酰胺的总有效率为90.0%;束支阻滞患者烟酰胺无效。总体来说,烟酰胺是一种理想药物。本研究结果表明,烟酰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为烟酰胺能发挥正性肌力作用,促进心输出量增加,对窦房结血液供应进行改善。临床普遍认为,烟酰胺具有极小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10],在烟酰胺治疗的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9例中,有轻微头痛1例,持续30 min左右后自行缓解,其余8例患者均无异常感觉出现。本研究结果表明,烟酰胺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烟酰胺治疗冠心病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较好,积极有效的护理能进一步巩固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烟酰胺窦性心房室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烟酰胺甲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烟酰胺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5-异烟酰胺异钛酸构筑的Cu(Ⅰ)-Eu和Ni(Ⅱ)-Eu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
口服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转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维持窦性心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