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

2021-02-01 09:37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农村发展

陈 俊

(安徽开放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

农业经济是我国构建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重点和关键。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幸福感及获得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在战略层面上,农村经济要想获得更长远、更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农村教育在农业经济发展层面的功能和作用,明确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探究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的内在联系。此外,支持和鼓励农村教育的平稳发展,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职业机会,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贯穿落实提供保障和支持。然而结合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能够发现,农村教育要想助力农业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稳定发展,还需要解决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教育的理论内涵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建设,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逐步倾向于 “农村”,而只有通过构建城镇与农村“和谐共生”与“互利互补”的发展状态,才能使农村拥有人文文化、地域文化、生态环境、百姓生活、经济生产等多种功能,使农村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然而在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却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地区、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而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小康社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能够通过破解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方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理论内涵的层面上,由于乡村是拥有经济、社会、自然特征的综合体,兼具文化、生态、生活、生产等多元功能,能够与城镇共生共存、互促互进,共同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基本空间。所以加大保障、留住人才、发展经济,能够为我国形成城乡协同发展、社会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支持和抓手。而乡村振兴是以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抓手的,是增进城乡关系,提高城乡协同发展质量的关键,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拥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而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且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乡村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因此要想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就需要从农村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解决农村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而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上,重塑城乡关系是导向、巩固农村经营机制是抓手,深化供给侧改革是关键,创治理体系是重点。其中创新治理体系和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培育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只有通过加大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推进力度,才能发挥农村教育在智力支持与人力供给上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层面上,提高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率,使农业经济在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得到健康的发展。然而在宏观层面上,农村教育的发展重点主要有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其中农村义务教育是影响农村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是缩减城乡差距的关键,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大批优秀的人才资源。而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性、功能性更强,主要以服务农村经济为抓手,在教育内容、目的、对象及地域范围上,都拥有较为明显的发展特征,在乡村振兴中拥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

2.1 经费紧张、设施设备较差

教育环境差是我国乡村教育最显著的发展特征和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在经济建设、文化发展与产业改革的层面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乡村教育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致使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9国家统计局官网),我国农村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办学经费、财政拨款及杂费、学费等。然而在教育体制变革的背景下,财政性拨款的比重逐渐下降,杂费和学费逐渐成为农村教育重要的经费来源。长此以往,将导致农村教育不断出现基础设施差、经费长期紧张等问题。譬如某农村教育机构很多设施教学设施常年未修、配套设备老旧故障。

2.2 教师专业性、稳定性差

首先是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关键,教师的专业水平、学历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质量。但相较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大部分乡村教师的学历都处于大专和中专的层次上。而在职称上,我国农村只有7%的教师获得高级职称,没有获得职称的教师约占43%左右。而城市教师没有获得职称的仅占9%左右,职称获得率相对较高。由此可见,农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明显低于城市教师。而在职业身份上,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教学经验水平较差,难以结合现代教育的基本诉求,开展信息化、现代化教育。且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育层面上。其次是农村教师的稳定性。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能够为农村教育工作提供诸多的支持和帮助,能够成为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保障。然而结合实践调查数据能够发现,农村教师离职率较高,约为7%-13%,且与正常的教师离职率有较为明显的偏差,充分表明我国农村教师变动和流失的情况较为明显。

2.3 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较差

在国家扶持、政府关怀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已经获得明显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譬如在教学上,能够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注重能力培养与理论教育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简单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破击传统的教学问题。但相较于城市教育,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无法充分地发挥农村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譬如我国农村教师在课程设置与课程安排上,普遍沿袭多年前的教材和课件,没有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及时代发展等角度出发,建构、创新或革新教学模式,没有从学生的角度上,重构教学内容,导致教师授课质量相对有限。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很多农村教育机构都难以运用现代教育模式、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的问题成因

3.1 政府重视程度有限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各级主管部门及农村居民都保持着较高的热情,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环节中。然而由于部分乡村干部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没有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难以明确乡村教育在助力和推动乡村振兴上的作用,导致其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明显。致使教师培养、学生教育在很多层面上,都存在着发展的问题。譬如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农村教育的全过程,而是沿袭传统的发展经验和步骤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这种状况具体表现在资金没有得到明显的增加,并且没有出台专门的措施和政策,来保障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即使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提出推动农村教育的口号和建议,也难以及时地给予落实,无法在实践中“兑现”。而要想切实破解此类问题,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明确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的内在联系,提高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力度。

3.2 教师招聘与教师待遇

首先是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机构为满足教学需求,往往通过放低标准的方式,吸引一批热衷农村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而由于在传统教师招聘体制上的影响,农村学校所招收的教师在专业能力、授课质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此外,由于学校缺乏充足的办学经费,导致农村教育机构难以提高对教师培训的应有重视力度,进而导致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授课质量无法及时的提升。其次,在福利保障与薪资待遇上,农村学校为教师提供的福利保障、专业培训及薪资报酬相对有限,无法充分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致使农村教师的稳定性较差,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相对坚固的师资队伍。此外,由于农村教育环境相对落后,教师发展空间受限,也是教师稳定性较弱的基本原因。而要想切实破解此类问题,就需要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健全农村教师的保障机制。

3.3 缺乏完备的资源供给

无论是农村义务教育还是农村职业教育,如果缺乏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导致农村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难以切实地帮助农村学生结合时代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整体要求,提高知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而农村教育之所以难以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创新,不仅是因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有限及教学经费的长期紧张,还在于现代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只有积极地将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教学设施呈现在农村教师面前,才能使农村教师在全新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而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的传达上,农村教育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却对教育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教育资源供给主要集中在“教学经费”和“硬件设备”等层面上,从而忽视教师培训资源、教师培养资源、现代教育资源的供给力度。致使农村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教材选择、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应对策略

4.1 加大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的联系

首先,应围绕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在资源供给和经费支持上提高重视程度,能够结合乡村振兴对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使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获得更快的发展。其次,做好战略规划,明确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和作用,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辅助功能和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作用。从而结合不同类型的农村教育,形成相对清晰的资金投入、资源分配机制。再次,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应从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将资源分配、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出台专门性的指导文件,提高资源、资金的落实质量。最后,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及部门需要站在乡村振兴的角度上,深化对农村教育的研究力度。努力从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角度出发,明确政府机关及社会组织在农村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相关政府部门更好地优化财政投入体系,提高政府机关在农村教育中的引导功能和支持力度。

4.2 强化农村师资队伍的保障体系

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是影响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需要从教师选拔、招聘及待遇等层面出发,提高农村教师的稳定性和专业性。首先是提高农村教师的选拔门槛,加大教师培训力度。(1)提高选拔门槛。农村教育机构由于经费有限,往往通过放低教师选拔门槛的方式吸引优秀的人才。然而这种选拔机制,却导致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受到影响和限制。因此在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与扶持力度的背景下,农村教育机构应提高教师选拔门槛,从学历、职称、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教学水平等层面,筛选出优秀的教师。(2)加强教师培训。通过构建竞争机制和拓宽培训渠道的方式,能够帮助农村学校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下,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是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增强农村师资队伍的稳定性。(1)农村学校应以薪资待遇为抓手,以专业发展为导向,满足农村教师的岗位发展诉求,简而言之就是在确保农村教师获得理想的薪资待遇、福利待遇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保障机制”,使农村教师能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获得更好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机关,应在职称评定、先进评选中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2)将农村教师的绩效考核纳入到保障机制的构建过程中,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提高农村教师参与日常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教师获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经济收入。

4.3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力度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力度,能够切实提高农村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优化教育改革效率,使农村教育更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然而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教育设备设施、教育经费及教学资源是最为常见的农村教育资源,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能够通过政策扶持、资源配给的方式,满足农村学校在此方面的发展需求。然而在宏观层面上,现代教育理念、思想、理论、模式及方法等隐性教育资源,能够切实拉近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水平,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但要想切实提高隐性教育资源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渗透质量,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首先,以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导向,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为抓手,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农村教师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在掌握信息化建设技巧及提高信息化素养的过程中,汲取更多的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及模式。其次,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合作,通过构建教学交流平台的方式,引导农村教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特点,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方向性,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提高课程设置、模式构建及体系创新的质量。帮助农村教师在经验获取、方法掌握的过程中,培养出更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优秀人才。虽然“教师培训”能够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但现有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还难以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传达给教师,所以注重隐性教育资源(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及教学体系等资源)的供给,能够为我国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农村教育是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然而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发展问题,严重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进程。对此,我们需要结合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的理论内涵,从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探究出能够推动我国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策略,使农村教育更契合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