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建构的历史考察*①

2021-02-01 17:10张立梅
关键词:中央文献出版社建党党校

张立梅

( 临沂大学 教育学院, 山东 临沂,276000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学习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建立健全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是推进学习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以制度推进学习、以制度保障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学习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学习历程,并探索建立学习制度。梳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学习制度建构的历史,对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的萌芽

学习制度的建构要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其成立初期各地党组织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将学习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自觉地把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重要任务,制定了有关学习教育的系列文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党的创立者所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等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还比较肤浅”(1)王炳林等:《学习的力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页。。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制定了学习宣传教育的相关规定,对党员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投入到革命实践中去提出了相关要求。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指出:社会主义的青年要通过“集会讲演,或刊行出版物和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以启发并养成青年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及批评力”。(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5页。1923年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的《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指出:“共产党员人人都应是一个宣传者”,要在工人和党员中推销《工人周刊》及《劳动周报》,将《新青年》《前锋》《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材料“通俗化(Popularization)”,各地要设立社会科学的研究会。(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205-206页。

随着革命的深入,党员人数迅速增加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推进,又加上各县的党员大多是农民出身,小农思想、地方色彩比较浓厚,容易犯错误。因此,进行党内教育迫在眉睫。1924年国共正式合作,大多数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加入了国民党。然而,国共合作之后,党内极少开展政治教育,很难在党报上“找到教育党员关于党的政策的讨论文字”,“党内合作”的方式也让中国共产党面临被同化的危机,党员共产主义信仰开始变得模糊。(4)王炳林等:《学习的力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5页。

基于以上问题,1924年《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提出,党内教育问题非常严重,要“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政治宣传亦急于有全国的进行规划”,“在党报上加重党内教育的工作,并且指导马克思主义研究会”。(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4页。1925年1月中共四大制定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又指出,要发挥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作用,开办党校对党员进行系统教育,增进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57页。1925年10月通过的《宣传问题决议案》明确把开办党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开办各地委之下的普通党校和区委之下的各级党校。同时在中央要设立相应的学习宣传机关,去指导和计划收集材料的工作(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29-530页。,并提出了党校内的教育方法,如编辑通俗的小册子歌曲、翻译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收集整理种种材料等(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29-530页。。1926年《关于宣传部工作决议案》提出,中宣部应开始编译理论译著、党校的校本及普遍的党员教育大纲、《革命常识》《党务常识》初级党校(训练班)的讲授方法等。(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87-288页。在党的一系列决议指导下,各地纷纷建立党校以加强党员学习活动,强化党内学习气氛。随着全国党校系统的逐步建立,以党校形式组织党员进行组织化学习成为一种固定形式。

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的初步探索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教训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从实践中学、从革命中学、从战争中学,开始探索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革命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支有文化、懂政治和通军事的干部队伍。当时红四军中,一部分是工人、农民,一部分是游民无产者,阶级觉悟不高,影响部队战斗力,因此亟需无产阶级思想的教育指导。“在此种情形下,只有加紧政治训练的一法。”(10)《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3页。当时政治训练方式有讲课、讲演、识字、士兵组会等多种形式。经过学习教育,提高了红军士兵的阶级觉悟,使他们了解“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11)《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4页。。

为加强学习,井冈山根据地各级党组织纷纷举办党员和干部训练班。其中,1928年10月,毛泽东在茅坪象山庵主持了湘赣边界第一期党团训练班,学习时间近两个半月,学员达300多人。这种短期训练班灵活性好、针对性强,主要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学习。此后,毛泽东更加认识到系统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古田会议决议案特别强调,“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12)《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4页。,要从党内教育做起,教育问题是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13)《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4页。古田会议决议案提出了党内教育的十项内容,包括政治分析、组织常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等,并详尽列出了党报、个别谈话、小组会、政治讨论会、联席会议等十八种进行党内学习的方法。至此,党内学习开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14)王炳林等:《学习的力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05页。

为满足革命战争对大批党员干部的需求,创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正规化的干部学校势在必行。1931年4月的《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指出:苏区各中央分局必须把干部培养纳入中心任务,“必须设立一个以上的党校,培养党,苏维埃与职工会的中等干部”。学习计划中,军事训练、政治经济常识、实际工作常识各占三分之一。(1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13-214页。中共中央在1931年8月27日作出的《关于干部问题的决议》指出,苏维埃区域要经常利用党校、政治军事学校等,举办各种人才训练,满足苏区干部需求,并“能派送干部到苏区周围的主要城市,农村,以及白军中去工作”(1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344页。。8月30日,《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并红军总前委的指示信》再次指出,要“举办苏区干部学校,有系统的训练党的干部”(17)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371页。。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强调,加强党的教育训练工作,要特别注意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要注意有系统的进行,特别是对党的干部——尤其是红军中的干部”,在学习中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政纲及目前任务灵活联系起来,进而提出了几种学习办法,如组织读报班、读党报小册子和决议案;作政治理论报告;组织研究会;出版简明小册子,收集、编订学习参考材料等。(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34页。

把政治教育作为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1933年1月10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关于巩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指出:各级地方党部及红军政治部要采取各种方法,使每个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和主张有个初步认识,在政治上巩固党的组织。中央局、总政治部与省委要提供“党内教育的各种材料,党报与《党的建设》的内容”。(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4-25页。1933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纪念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的决议》又指出,在党员中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是“目前非常严重迫切的任务”。中央宣委应立即编译“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之理论基础”和“十二次全会”各种小册子,并刊印斯大林同志与美国工人代表团之谈话的单行本……委托中央宣委考察党内教育系统与概况,且拟定加强党内教育工作的具体建议。(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25-127页。

为保障学习的深入,根据中共中央的历次指示,1933年3月13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开学。学校明确规定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机构等。同时制定了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建设、苏维埃建设、工人运动以及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常识等针对性很强的学习科目;学习六大文件、中共中央文件和共产国际文件;开设学术讲演、开展理论研究等活动;成立了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这一系列决议和文件,规定了学习宣传教育的方针原则、内容方法以及党对学习宣传教育的领导,为此后开展全党范围内的学习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为学习制度的建构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的建构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样,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分析革命遭受严重挫伤的重要原因,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号召。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斗争,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2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页。。

(一)成立学习机构,组织学习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是学习运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1939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干部教育部。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央专门设立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各级党部、边区政府、民众团体、各类学校也要设立相应的机关,领导学习活动的开展。要在全国推广学习制度,“只要共产党力所能及,就要把它推动起来,造成一个学习的热潮”(22)《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80页。。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军队的各级学习制度,有组织地进行理论学习。做好干部教育的管理工作,各级党委和政治部的宣传部下要设立干部教育科。(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页。

学校是开展学习运动的重要机构。中共中央恢复了中央党校,并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八路军军政学院等30多所学校,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学习。尤其是各级党校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作了明确规定和安排,为推进学习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0年2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指出,为巩固与发展党员,加强党的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各地党的领导机关要办理党校。其中,中央局各分局办理党校主要训练中级干部;县委、区党委、地委办理党校主要训练区级干部;地委、县委开办的训练班主要训练初级干部(支部干事)。此外还规定了党校干部教育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习的实效性。(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39-140页。

(二)规定学习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193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党的建设、游击战争应作为县委以上各级党委宣传培训班学习的中心内容,要出版翻印各种关于马列主义刊物与书籍,公开宣传马列主义。(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06-307页。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对学习的主要课程进行规定,设置了初级课程、中级课程、高级课程、时事政治课程及军事学习课程等,涉及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近代世界革命史、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联共党史、社会科学常识等内容。(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页。

把策略教育列入学习内容。1940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指出,“在全党的在职干部教育中,党校和党的训练班中,及党领导的各种干部学校中”,必须“把党的策略教育列入正式教育计划之内,并作为成绩考查的重要标准”。各省委、区党委、各政治部,尤其是这些环节的宣传部,须经常地计划、指导、组织并检查这一方面的工作。(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64页。

教材供给是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首要保障问题。张闻天在马列学院内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编译部,并指导出版“马、恩丛书”10册、《列宁选集》20卷,满足了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需要。此外,中央专门为各地编写和出版了课本提纲和参考材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区党委结合实际编辑了适合下级党部用的教材与提纲;各级党组织为在职干部提供学习书籍等资料;在预算中列出在职干部的学习费用等等。(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24页。194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指出:中宣部应在明年出版计划中保证必要的在职干部读物及文化课本的出版,并从中央津贴延安各干部学校基金中,拨出一部分为发展在职干部教育经费之用。(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19页。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利用《解放日报》、中央文件及中央各部委出版的教材书,“各种必要的课本及辅助读物,应该有计划的编印或翻印。中央宣传部应协同出版机关及财政机关制定一九四二年有关教育的出版计划及经费预算,交中央批准实行”(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64页。。

(三)丰富学习形式,确保学习时间

关于如何学习,中央规定,党所领导的军队、政权、学校及党的各级组织,要发挥知识分子党员在干部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党内负责同志要视情况担任教员;党的各级领导机关要设置各科学习顾问,以指导和帮助学习。

194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指出:学习方法以教员指导下个人自学为主,以小组集体研究为辅。……引导帮助文化、政治水平较高的学生阅读研究马、恩、列、斯的基本著作。党委选择教授人才要慎重,学校中配有必要的专任教员。学校所在地党的领导机关的负责同志,须经常到学校作报告,能够任课的要担任教课。要使学生切实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研讨党中央及党的领导机关的各种文件、指示,经常邀请各地负责同志做时事报告及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可专门指定一天为党日(每星期内五天上课,一天党日)。(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40页。1940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质量的决定》指出,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如小组与大课之相辅而行,指导员与支部教育干事的确立,巡回教育制与顾问团制的采用,各种研究组与研究会的推行,一般大讲演的举行与教育干部中策略教育的开始,等等。(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04页。在各种大课指导员外,添设策略教育指导员,由行政负责干部充任。

为保证学习时间,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提出,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制度,各级组织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保持学习的持久性与经常性。(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页。10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规定:党小组兼有学习小组的作用,规定每月一次至二次小组会议作为学习会,或者每次小组会议设有学习时间。在自愿的条件下,党小组以外可以单独编立学习小组。(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98页。194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又指出,学习教育一律坚持每日两小时学习制,特殊情况下学习时间可以伸缩;要把“教育与学习看做工作的一部分”,把“学习情况”作为鉴定干部的标准之一。(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50页。

(四)建立督促检查制度,保障学习实效

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督促学习、推广经验,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检查、监督及考核制度,并开展总结评比活动。

1938年12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党政军民学团体检查工作的干部讲话中提出:各机关自本月15日起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由上而下的检查,要在1月25日前开展总检查。中共中央在1939年5月的《关于检查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全党要建立工作检查制度。根据要求,总政治部成立了学习委员会及若干学习分会,负责各单位的学习督促与检查工作。1940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再次强调,各级党的领导机关要经常检查党校和干部训练班的工作,以保障学习质量的提高。1940年4月中下旬,中共中央对在职干部学习进行一次大检查,并选出模范小组,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供各根据地参考。1941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高级学习组组织问题的通知》指出,制定高级学习组组织条例的目的是规范学习组织,各地要根据此条例对学习组织加以审查。(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08页。194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又指出,总政宣传部、西北局宣传部及中央直属党委宣传科负责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直接组织、检查、督促与领导,中央宣传部通过它们实现学习的统一领导。(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19页。1942年6月《延安一个月学习运动的总结》中提出,总学委及各系统的学委会,要派出巡视员,巡视和帮助下面的学习。(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18页。

中央以及陕甘宁边区等制定了考试等制度督促学习。1941年11月4日《中央学习组关于各地高级学习组学习内容的通知》指出,各组长要采取适当办法检查全体组员是否确实读过指定材料,并解答阅读中的疑难。194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规定,要实行“在职干部教育的考核测验与赏罚制度”,并指出“在鉴定干部的时候,学习情况如何应作为鉴定的标准之一”(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50页。。陕甘宁边区二届一次会议通过《在职干部学习应明确规定定期考试制度,随时检查其成绩案》,建立促进和保障干部学习的长效机制,把考试作为一种刚性制度确立下来。考试的方式有日常考查、临时试验、学期考试和毕业考试四种,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整理和综合学习内容,提高党员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推进学习运动的有效开展,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决定将5月5日马克思生日定为学习节,总结每年的学习经验并以集体奖励为原则予以激励。1940年6月11日,《新中华报》报道了中央宣传教育部召开学习运动总结大会的特讯,并对评选出的中央各部门“学习模范小组”进行公布。(40)王炳林、张立梅:《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活动的组织机制》,《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第3期。1942年6月5日《延安一个月学习运动的总结》指出,要“组织各机关学校的相互参观,作为推动学习的办法之一”;要“奖励那些学习得努力的、有成绩的,批评那些学习得不努力、无成绩的,安慰那些因为学习得太积极而影响健康的”。(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19页。

由此可见,党的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学习制度的建构,有了从学习机构、学习内容、教材、教员,到经费、时间,再到督促、检查、总结评比这一整套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保证了学习运动迅速展开并深入持久进行下去。学习运动促进了全党的思想统一,凝聚了党的战斗力量,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夯实了思想基础。

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的演进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内出现了暂时的和平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既要学会在暂时和平局面下,如何进行非武装斗争、利用合法的政治斗争来解决政治问题,又必须提高警惕,继续教育人们认清国民党的阴谋诡计,以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形势,党内一些干部认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战争,理论学习虽然重要,但并不急需,只要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认真完成党的任务就可以了。出现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是党内很多干部本身的理论水平很低。他们虽然有长期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热情,但缺乏应有的理论修养,不能与形势的发展相适应。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党的理论水平比过去提高了些,“但从中国革命运动的要求来说,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够”(42)《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1页。。

为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1946年12月10日《陕甘宁边区战时教育方案》规定了战时教育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如,史地课“发扬民族气节与反抗强暴的历史传统,及民族英雄、革命烈士英勇奋斗的事迹”,国语、政治课“着重培养革命观点、群众观点和坚决勇敢、拥军尚武的精神”,理化、自然或卫生课“增添防空防毒,急救看护,熬硝练磺,制造火药和地雷等实用知识”,体育课“增加简单的军事训练”。为了使学生逐步树立“一切服务战争”“一切为着胜利”的思想,增加了战时教育和社会活动时间。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46年12月19日明确指示:“各地可以公开印刷和出售”“七大通过的党章以及刘少奇关于党章的报告”。这样,就把党内理论学习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加强了党的学习的时代化。

为夺取全国政权做好干部准备工作,1948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关于开办马列学院的决定》提出,中央直接创办高级党校——马列学院,系统地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每期学习时间,最短暂定一年半;主要学习中外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共党史,并开设语文课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4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70页。1948年中央根据九月会议的方针,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指出:各区中央局(分局)、区党委两级要“开办党校,或加强和扩大已有的党校”,并抽调各级各类干部到党校进行学习。(4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00页。为了把马列学院办好,调杨献珍任马列学院教育长,抽调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干部任教。如调艾思奇、王学文、何其芳分别担任哲学教员、政治经济学教员、语文教员等。马列学院强调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主张以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为主、以学生自学以主,重视历史学习,强调学习马列主义要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联系实际。

为了规范各级党校的学习,1948年9月中央专门颁发《关于党校教学材料之规定》,要求各县级及县级以上中级党校开办的学习班,“学习期间在半年以上者,在正式课本未编出以前,必须教授阅读和讨论下列书籍和文件,作为一般的临时教材。其他属于专门性质(如青年、职工、妇女、国民党统治区工作、新闻工作等)的教材由各负责部门另定之。其中党内文件,关内由中央编印,将纸型送各局,关外由东北局编印。其他已经公开发表的材料,由各局自己编印”(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73页。。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干部要读《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马列著作的要求。(4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67页。解放军出版社用一年时间将这套书目全部出齐,为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员干部学习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建构的当代启示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建构,有利于保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领导带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问题意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学习制度不断发展创新的基本要素。

第一,学习制度创新,领导干部带头学。“干部是连接党与群众的中间环节,是党与社会的结合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是群众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是实现党的纲领的中坚力量。”(47)赵长芬:《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104页。开展学习运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是形成良好学风、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高级学习组(即中心小组)同志一定要分头参加中级学习组,并在其中起领导作用”。(4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17页。延安时期,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毛泽东、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是其中杰出的倡导者、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广泛阅读各类哲学书籍,学习研读了马恩列斯的原著,阅读了西方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等书籍,写读书心得体会,汲取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把解决党的思想认识问题作为学习研究的出发点和着重点。1943年8月中共山东分局规定,在组织上,必须建立各级学委会,最好由党委书记或常委负责。学委会是在党委领导下计划执行学习并检查督促学习的直接负责的机构,它对党委及对上级一切学习指示负有完全执行的责任。在学习的领导上,应以实事求是方式贯彻上下,不但要有思想动员组织领导,而且必须要有实际领导。即各级党委必须掌握部分同志,是自己机关及身边同志的学习,首先从这里严格学习要求,首先实施计划,创造经验,考验自己计划,改正自己计划,并不断向下级及各地介绍,从自己做起,从自己机关做起,以实际学习来推动学习,领导下级学习,这一办法为最切合实际。(49)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0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94-9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带头学习。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是“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50)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09年11月16日。。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了43次集体学习,内容涉及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学习形式是主讲和自学相结合,既邀请学者及相关领导主讲,也采取政治局自学;学习场所,既有固定的会场学习,也有针对性的现场学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对广大党员干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提高了全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问题意识。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及各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对学习制度的系统化建设,围绕中心任务设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学习考核等,是构建学习制度的基本要求。

学习制度的演进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随着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构建和完善的。构建学习制度必须紧密联系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并随着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围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学习讨论”,“在研究解决问题中增强深入学习的紧迫感”(51)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09年11月16日。。延安时期开展的学习运动,是为了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1941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指出,高级学习组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与中国共产党20年历史结合起来,然后“再研究马、恩、列、斯与中国革命的其他问题,以达克服错误思想(主观主义及形式主义),发展革命理论的目的”(5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29页。。为实现当时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争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总目标服务的理念,紧紧围绕解决本领恐慌,构建了包涵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学习考核等制度,达到了学以致用。解放战争时期,针对革命队伍内部存在的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在学习内容设计上,毛泽东号召全党重读《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的内容。为增强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从1948年开始,中央及各中央局与分局及各省委与区党委成立并健全了政策研究机构,《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大纲》明确规定了理论学习与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并建立了系列制度。

第三,学习制度要具有针对性。学习制度的建构,必须综合考虑党员干部的工作特点和岗位需求,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及教育的方式方法。针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要实行分级分类的指导方法,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延安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工作忙、没时间学等现状,中央提出了每天学习两小时制、巡回教育制、分级分类学习制等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干部学习工作的有序进行。中共山东分局根据敌后游击战争环境的紧张性与多样性,制定了不同的学习制度。如在山东根据地内,比较固定的环境中要建立正规的学习制度,定期上课、组织报告,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并定期开展学习检测。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学习的组织与计划要合乎战斗环境。要善于挤时间、找机会,计划不能过长。在游击区,开展分散学习与自修。但学习制度要健全,要有领导、有检查,特别发扬干部间相互帮助的精神。在敌占区、顽固区及友军区,应特别注意秘密,除必要的党的会议外(但亦应尽量减少),应尽量利用公开与合法的机会与方式来学习,如研究科学、文化及各种技术等。尤其在敌占区,可尽量利用敌人的技术学校开展党员的技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地县以下,没有固定机关且干部不集中的,要着重于小组学习和自修,发扬同志间互相帮助、互相教育的精神。(53)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39-240页。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推进制度有序落实。制度制定必须目标明确,易于操作,要考虑能否落实和如何落实。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健全和落实常态化、多样化的学习制度,“加强日常学习、脱产学习、短期集中培训,科学安排岗前培训、业务培训、晋职培训、理论培训等,并在培训对象、培训时间上作出制度性规定,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4)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09年11月16日。延安时期,中央针对学习运动中存在的“没有功夫”“看不懂”等问题,提出用“挤”和“钻”的办法分别解决,每天挤出两个小时来学习。毛泽东提出,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看不懂”用“钻”的办法来解决,像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用“钻”来对付。(55)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形式,在陕甘宁边区先后创办了20多所干部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的党员干部。此外,运用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干部学习进行引导;通过音乐、舞蹈、诗歌、小说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中共山东分局建立了写作研究制度,每人每月保证写两篇文章,字数多少不限,为了鼓励写作,酌发奖品,定期举行座谈会,研究讨论写作技术。为鼓励推动干部学习、查找学习资料,组织学习竞赛,对测验成绩好的予以奖励。(56)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7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5页。

习近平同志指出,理论修养在干部综合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5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67页。。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能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经验之一就是重视学习并构建了一系列的学习制度,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形成了统一的意志和强大的战斗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推进学习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是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长期政治任务,是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中央文献出版社建党党校
主题类图书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建党九秩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