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伴侣 微生物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2021-02-03 10:38
环境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猫流浪病毒

《致命的伴侣 微生物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作者多萝西·H.克劳福德,为英国微生物学家,爱丁堡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看不见的敌人:一部病毒的自然史》《致命的伙伴:微生物体如何形塑人类历史》《病毒:一个非常简略的介绍》《致癌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的发现》《猎杀病毒:艾滋病的起源研究》等。他的著作往往眼光专业,书写人文历史。

在本书中,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微生物体对人类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1.微生物体的作用和人类免疫系统的因应;2.历史上霍乱、鼠疫、天花等烈性传染病;3.从历史的眼光重新人类与微生物体的关系。通观全书,其核心观点认为,人类与微生物体是相伴相生的关系,当我们越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消灭它们时,它们往往能够产生耐药性和变异,愈演愈烈,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消灭它们,而是要学会互相适应彼此的存在。 克劳福德对人类历史和微生物史的視角非常独特,全书总体体现出了对于历史学的人文性、可读性和公共性的思考。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本书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作者伊懋可,1938年生于英国剑桥,剑桥大学毕业。1990年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中国史教授。近半个世纪以来,伊懋可纵横于中国农业史、社会史等多个研究领域,这使他在这部拓荒性著作的撰写中左右呼应、水到渠成。在这部书中,他向我们讲述了中国4000年来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观念、知识和表达方式,与所在的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土壤、水、植物、动物之间既互利共生又竞争冲突的漫长历史故事。书的第一部分讨论了大象南撤、森林破坏、战争、水利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勾画出中国环境史的“一幅总图”;第二部分选择浙江嘉兴、贵州苗族原居地和河北遵化三个典型地区的个案,用“特写镜头”对“总图”进行细化和强化,具有浓厚的经济-社会史色彩;第三部分以“大自然的启示”“科学与万物生灵”“帝国信条与个人观点”三章考察了中国历史上的环境观念、情感、知识和“天人感应”思想及其影响,以文化视角理解中国环境史。

《环境、权力与不公:一部南部非洲的历史》

本书以南非北部的金合欢丛生之地为切入点,围绕边境开拓时期、殖民统治时期与种族隔离时期,从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研究视角构建了一部南部非洲的历史,揭示出一些人如何“以自然为手段赋予自己高于其他人的权力”。这是一本视角新颖、资料详实的研究著作,从中以小窥大,也能瞥见非洲大陆历史的缩影,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南希·J.雅各布斯(Nancy J.Jacobs)是美国罗德岛普罗维登斯布朗大学历史和非洲研究学院副教授,在《非洲历史杂志》《南部非洲研究杂志》《环境与历史》《美国历史评论》等期刊发表数篇作品,曾获美国环境史学会艾丽斯·汉密尔顿奖。本书翻译为王富银,是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CATTI资深评阅专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译有《经验主义问题》等。

《流浪猫战争:萌宠杀手的生态影响》

现有的科学研究表明:户外的家猫(包括流浪猫、散养家猫)仅在美国每年就会杀死数以十亿计的小型脊椎动物。此外,流浪猫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觑。本书以此为切入点,援引最新研究成果,考察户外家猫在世界范围内对于生物多样性和公共卫生的冲击和影响,并试图围绕管理的争议,给出新的解决方案。

本书从人和猫的历史和文化关系开始考察,由古埃及人类对猫的驯化开始,到当今宠物饲养者数量的爆炸性增长。伴随而来的是有丰富数据支持、清晰展示的种群数量趋势、猫科动物的疾病以及相关的人类活动带来的物种灭绝史。作者详细的展示了猫这种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意义的宠物是如何在不经意间造成可以与气候变化比肩的生态学影响。这一影响与人类活动相伴而遍及全球。在本书的末尾,作者提出了关于流浪猫控制的新思路。根据美国兽医学会的调查,流浪猫的期望寿命不足室内豢养家猫的一半,而对它们的控制,对于野生动物、流浪猫和人类都有利。

猜你喜欢
家猫流浪病毒
病毒
中药肾茶对家猫夏季饮水和血清尿素含量的影响
家猫为何只爱对人喵喵叫?
只差一声惊雷
病毒,快滚开
南京地区家猫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感冒病毒
视觉
流浪猫鲍勃
给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