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无中生有”的关中印象地

2021-02-04 07:19唐甜
农村百事通 2021年1期
关键词:家村老妈旅游

唐甜

编者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要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樣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产业借助国家政策东风发展得如火如荼,乡村旅游也成为实现农业经营化、农村产业化、农民富裕化最具代表性的方式。本栏目从本期起将每期推荐一个乡村旅游案例,从“看景”和“说景”两方面详细解读“案例”特色,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学到一些适用的做法。

【看景】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调一碗黏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这句出现在陕西作家贾平凹小说中的陕西民谣,真真切切地展现了陕西关中平原的风土人情。作为一个陕西人,我自然是听得惯秦腔、吃得了油泼辣子的。但长年工作在外,自己的“老陕胃”也被“折磨”的够呛。2019年回乡探亲,老爸说在咸阳市礼泉县新建了一个叫袁家村的关中印象体验村,里面的小吃街上都是纯正的陕西小吃。老妈也随声附和,说:“那儿有你爱吃的搅团、柿饼、漏鱼……”

还等什么,说走就走。袁家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隶属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从西安市区出发,驾车约一小时就可到达,游客也可在西安南客站和北客站乘坐到袁家村的直达高速客车,全程大约一个半小时。尽管不是周末,但车子一驶进村口,就能看到络绎不绝的游人和车辆。我们沿着主路来到了停车场,让我惊奇的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子竟然有一个能同时容纳1万辆旅游车的停车场。在通往游览中心的路上,有几户村民摆着一些时令蔬菜和水果在售卖,我们买了几个西红柿和杏子,老妈将粉白粉白的西红柿一掰两半,看着中间那沙沙的果肉,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儿时看着动画片、吃着白糖拌西红柿的夏天。

顺着游览路线,我们走进了村子。这里老街宽平,绿树葱茏,高门宽宅。街旁可见上百年的苍松翠柏,房前屋后时现婀娜的芭蕉、凤尾。石磨、碾子、油坊、醋坊、织布机、老井、古街、茶楼、木门、瓦屋、泥墙、土炕……这里入目入心的尽是浓浓的关中风情。

在春末夏初的季节里,金色的阳光穿过农家蓝瓦屋顶,我们一行人在这安静而淳朴的主街上走走停停,与主街一墙之隔的街道人声嘈杂,正当我和老妈猜测那条街为什么那么热闹时,路边有一个圆形拱门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飞快地走过去一探究竟。原来,这就是我最期待的地方——五味街。这条街又称美食一条街,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泛着古老暗雅的光,街边来自山上的清泉水静静长流,一步一景观,一步一店铺,一铺一特色,一铺一历史。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岐山臊子面、秦镇米皮、杨凌蘸水面、锅盔、洋芋擦擦、抿节、钱钱饭、卤煮驴板肠等,这些美食让我看了口水直流。在一家卖浆水鱼鱼的店里,刚好有几个客人吃完准备离开,我们马上进去寻到位置坐下,叫店老板来一碗浆水鱼鱼(一种陕西小吃,用玉米面制成,形状似蝌蚪,浆水凉、汤汁酸,夏季食用酸辣爽口,非常解暑),老妈再从旁边排着长队的麻花店里买了几根麻花,麻花通透体黄,松脆可口。要说袁家村小吃排队最长的门店是哪家?大概就是这家厚德麻花店了。再仔细一看,店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炸麻花所用的原材料都是袁家村自产的。

在五味街的转角处,我被一抹通红所吸引:一座老式古宅,门前一个直径足有一米的大磨盘正在碾辣椒,炒香的红辣椒在石碾子下沙沙作响,那穿过人流的香味直冲进我的嗅觉系统。我拉着老妈径直走到这家挂着“袁家村辣子”的店门前,屋檐下,一串串红辣椒振奋精神,老妈进店里后拿出一块刚买的锅盔,再挖一勺试吃的油泼辣子夹进里面,放进我的嘴里,还没等完全咽下去,我忙说:“买,买,买一罐带回去。”

吃饱喝足,我们开始欣赏这关中韵味十足的古村。村史馆,一个承载了袁家村前世今生的地方。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袁家村是如何从一个“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烂杆村”发展为现在年营业额超10亿元的网红村。康庄老街,是袁家村的“元老一条街”,来到这里,就必须去最热闹的露天茶楼坊品一壶茶了。茶坊是由一座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戏台改建而成的,茶坊的茶师取一块当地盛产的茯茶放入壶中,再将茶壶架在一个用风箱拉风吹火的炉子上,茶叶便一点一点的被煮开了。茶坊处,还有专业的采耳师、按摩师,逛累了,在这里驻足休息,品一杯茯茶幽香,吼几句秦腔倍爽。

在袁家村,随处可见四方客围坐八仙桌、天涯人共聚农家乐的景象。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从心底里感叹袁家村人民的智慧,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脱颖而出,靠自己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营造了属于袁家村人的乡村新风。

【说景】

当陕西各地的旅游业还在靠吃祖宗老本的时候,袁家村却开始另辟蹊径,挖掘关中地域文化,发展民俗旅游,成为第一个吃关中“螃蟹”的村,享受了优先发展的红利。2019年,袁家村共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0亿元。在这样一个乡村旅游“神话”的背后,“袁家村”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定位清晰,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

对于袁家村而言,这里既没有绿水青山的自然景观,也没有古村古镇的人文景观,更没有巨额投资的人造景观。相反,袁家村人是将乡村的传统习俗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当资源,以村民为主体,以村庄为载体,恢复关中民俗,重建乡村生活,以此作为旅游的核心资源,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创新模式,“全民皆兵”

袁家村不同于旅游公司需要雇佣大量管理维护人员的运营模式,而是采取“全民皆兵”的经营管理模式,即农户自己经营老字号、农家饭等,农民还住在村子里,这样既能完好地保留农村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又调动了村民共同致富的积极性。

适度补贴,避免恶性竞争

袁家村的管理模式表面上看似松散、粗放,实际上背后却是精细化、接地气的管理方式。由于各户经营项目不同,自然生意好差不同,有的年收入百万元,有的年收入几万元。为了避免村民间收入过于悬殊的情况出现,村里经过估算,认为一家店如果由两个人经营,要保证每个人年收入十万元以上才算挣钱了。如果因经营的产品效益低而收益少,村里就给补贴,以保证达到这家店每人年能挣十万元以上。

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大锅饭”,村管理公司每个月都要统计销量的后五名,帮助这些商户调整经营和管理策略。

猜你喜欢
家村老妈旅游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美丽的向家村
去外面吃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一个高等学府与一个村庄的碰撞
旅游
“眼瘦了”
外出就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