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琴为缘,弹一曲“少年强”

2021-02-04 07:32俞佳铖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兰考古琴古筝

俞佳铖

琴筝和鸣间,他与她共谱青春与爱情之歌。摘下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河南兰考的年轻一代,正用这一弦一曲改写着自己与家乡的命运。

手拿刨刀,木屑飞舞,徐亚冲正神情专注地完成最后一道工序。他得将这把古筝赶制出来,这是他两年前就答应送给卫晨欣的“定情信物”。

徐亚冲的家乡河南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是中国著名的民族乐器村,徐亚冲是一名“90后”,也是村里最年轻的斫琴师。从一名15岁就辍学的“顽劣少年”,成长为走进清华校园、在国务院新闻发布厅演奏的斫琴大师,徐亚冲用一颗剑胆琴心铸就绚烂青春。

少年的你,真帅

50多年前,焦裕禄同志为了防治风沙,带领兰考人种下泡桐树。如今泡桐树成了当地古琴产业的重要原料,泡桐木韧性足、音质好,是上佳的乐器板材。徐场村有村民100余户,七成以上从事民乐乐器制作,国内市场超过九成的古筝、古琴和琵琶音板都出自这里。

今年27岁的徐亚冲是土生土长的徐场村人,家中有个大他一岁的哥哥徐冰。父亲徐雨顺是一名木匠,最大的心愿就是两个儿子能好好读书,闯进大城市过上和祖辈不一样的生活。哥哥徐冰从小品学兼优,但弟弟徐亞冲却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不喜欢读书,田间地头到处乱跑。

一次,徐亚冲逃学在河边玩得全身湿透,被母亲逮回家。父亲气得一把揪住他的耳朵:“你个兔崽子!既然不想学,那就回家跟我一样当木匠吧!”

15岁的徐亚冲就这样辍学了。父母给他在建筑工地找零工,全是体力活儿,他做了一星期就吃不消了。“不愿读书,吃不了苦,这孩子以后怎么办呢?”父母头痛不已。

2008年8月8日,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谁也没想到,这场赛事帮徐亚冲拉开了全新的人生序幕。

开幕式上,随着一幅《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缓缓展开,一段音乐飘然而至,悠然、空灵,好似来自远古的回声般叩击心弦。徐亚冲被深深吸引,他定睛一瞅,这段音乐正是由一把古琴发出,不由惊叹:“这不是咱们村做的那种古琴吗?发出来的声音居然这么好听!”第二天,徐亚冲跑到村里的斫琴老人家里请教,这才得知,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古琴叫“太古遗音”。“这个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咱们这里有人会弹古琴吗?”老人告诉他,虽然徐场村是古琴之乡,但村里几乎没人会弹。

不会弹琴,不懂音律,只把古琴当产品来制作,怎么能斫出真正的好琴?徐亚冲有些不解。父亲见儿子对古琴有兴趣,便带他到村里的乐器作坊走走看看,想着儿子如果能学会斫琴也可以糊口。谁知,徐亚冲并不认可村里人的斫琴方式,“我要走的是一条用心感悟的斫琴之路。”

道别父母,徐亚冲直奔扬州。当他进入扬州一家古琴厂当学徒时,梦想也就此开始:他想象自己是一名侠客,背着古琴,期待高山流水遇知音……

刚学艺,徐亚冲就遇到了困难:他对油漆过敏。每次给古琴做大漆,两只手臂都特别痒,他只能不停地搓,手臂都搓肿了。古琴厂里的老师傅不会随便把看家本领交给学徒,徐亚冲就偷偷学。师傅袁记功在屋里调试琴音,徐亚冲就跟在身后看,袁师傅发觉后搬到屋外工作,他也紧随其后。“小徐啊,你咋像狗皮膏药一样,甩都甩不掉!”袁师傅说归说,心里还是很喜欢这个认真好学的徒弟,很愿意教他一些手工艺。就这样,徐亚冲白天学斫琴,晚上练弹琴,干劲十足。

一块块木头,经过开凿、推光、打磨等多道工序,变得光亮、灵动,最后成为有生命的乐器。而徐亚冲这个曾经叛逆的少年,也在当学徒的岁月里慢慢褪去浮躁,变得温润而沉稳。

琴瑟和谐,真美

3年后,徐亚冲学成归来,信心满满:“我要开一个古琴作坊,手工制作古琴。”父亲第一个反对:“靠你一双手,每年只能做10多把古琴,现在咱们村都流水线制作了,每月能做好几百把呢。”

“古人做琴,一把琴有上百道工序,做出来的每一把琴,都有它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点。工厂流水线生产的古琴就缺少这种魅力,所以我坚持古法斫琴。”父子俩争得不可开交,徐亚冲想了个折中之法:“爸,给我点儿时间先做几把古琴,如果卖得掉,你就听我的,卖不掉,我听你的。”

此后,徐亚冲每天把自己关在简易作坊里,没日没夜地忙着。精雕细琢近一年,徐亚冲终于做出3把纯手工古琴,这琴能不能卖出去关系着他能否开成古琴作坊。然而,父子俩跑遍郑州、北京的琴行,都找不到买家。“一打眼,琴行老板都十分喜欢我的琴,但得知是我这个小毛孩做的,他们却都犹豫了。”回忆那段处处碰壁的时光,徐亚冲记忆犹新,“我们爷儿俩决定改变策略,改说古琴是我爸做的,我只是他的小跟班。”

这个办法果然管用,不久,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一位古琴演奏家买走一把古琴。“高音区清脆有金石声,中低音浑厚丰满,是一把难得的好琴。”听完演奏家对古琴的高度评价,徐雨顺只得道出实情:“实在抱歉,不该瞒您。其实,这把古琴是我儿子一个人完成的。”演奏家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此后,在这位演奏家的推荐下,徐亚冲的古琴打开了销路。父母这才放了心,借了10万元帮儿子开古琴作坊。

古法制琴共有200多道工序,均由徐亚冲亲手完成。他的古琴并不高产,但古法制琴带来的音色与品质,让众多专业人士成了他的稳定客户,他给古琴作坊取名“墨武琴坊”。

正当徐亚冲准备大展拳脚时,突然有些买家把古琴退了回来,原来,有一批古琴出现了小裂缝。“我一个人既要斫琴,又要学琴,还要外出参加古琴交流活动,实在有点儿忙不过来。”徐亚冲陷入反思,“这是导致古琴质量出问题的关键,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徐亚冲向哥哥求救,在江苏昆山一家大型公司当主管的徐冰,禁不住弟弟的苦苦哀求,答应辞职回家。“学霸”哥哥归来,徐亚冲如虎添翼。徐冰说:“一把古琴做得再好,没人欣赏它,没人发现它的美,只是一块木头而已。”徐亚冲赞同哥哥的观点,要想研究好古琴,就要浸淫在古韵中体验乐器之美,所以闲暇时,他会点上一炷香,身着土布素衣,端坐古琴前,弹奏一曲静心体验。

一天,西安姑娘卫晨欣跟着乐器厂家到徐场村参观,误打误撞走进了徐亚冲家的院子,她被徐家素雅的屏风吸引,颇有兴致地玩起自拍,徐爸还热情地拿出单反借给姑娘。这时,耳边隐约传来古乐声,卫晨欣循声进屋。徐亚冲正弹奏古琴,“弹得真好!”卫晨欣不禁拍起手来,她眼中带着“仙气”的少年郎抬起头来,与她四目相对。

青春的责任,真棒

缘分就是如此奇妙,徐亚冲和卫晨欣互加了微信。

卫晨欣也是艺术爱好者,她6岁学古筝,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开了一家古筝培训机构。兰考许多乐器厂家经常邀请卫晨欣当古筝音色鉴赏师。

2017年“6·18”和“双11”时,乐器厂家也开始搞活动,他们又请来卫晨欣拍宣传视频、做直播。两个年轻人的相处机会越来越多,卫晨欣每次到兰考,徐亚冲无论多忙,都会抽时间去找她聊一聊。对音乐和乐器的共同爱好,让两颗年轻的心慢慢走到一起。2018年春天,徐亚冲终于抓住她的手问:“你……你愿不愿意嫁到兰考来?”卫晨欣害羞地笑了。

“欣欣,我给你做一把古筝,用一整棵大树挖空做出来,比普通薄木板弯折制作的音质肯定好很多。”徐亚冲之前从没挑战过做古筝,他想亲手制作一把,作为定情信物。

一个农家男孩,一个城里姑娘,家庭条件、文化背景都有着不小差别,但阻挡不了两人“高山流水”般的爱情。徐亚冲善于斫琴,卫晨欣专注调琴,他们时不时会合作唱弹一首《凤求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卫晨欣的父母不希望女儿嫁到兰考—这个2017年2月才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县城。徐亚冲压力很大,在女友的鼓励下,徐亚冲找了个合适的时间,从兰考坐车到西安,拜访了女友的父母。经过一番交谈和沟通,卫晨欣的父母发觉:这个小伙子为人敦厚踏实,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有理想有追求还有韧劲儿,家教也好,从那之后,他们不再反对两人交往。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相恋后的第二个泡桐花季,徐亚冲和卫晨欣登记结婚了。在紫色花海中,卫晨欣身披洁白婚纱,徐亚冲手抚古琴,佳偶天成,浪漫满室。

2019年5月,徐亚冲幸运地被选为“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清华大学创新工作坊”的30名学员之一,这个公益项目计划通过一年时间,让行业专家和有发展潜力的传承人进行深度互动,旨在培养大国工匠,促进传统工艺振兴。

2019年8月,徐亚冲和卫晨欣又应邀前往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发展成就展。“古琴和古筝,都取材于长在黄河故道沙土中的兰考泡桐,国内制作民族乐器的知名厂家,绝大部分用的是兰考生产的桐木音板……”徐亚冲一袭古袍,用低沉悦耳的嗓音向大家介绍着兰考古琴,接着,他和妻子一起拨弦而鸣,合奏《我和我的祖国》《梁祝》和《凤求凰》。古風新乐万般和谐,在场的中外媒体都对他所代表的崭新、时尚、雅致的兰考记忆深刻。

现在,徐亚冲的古琴生意搭上电商快车,客户越来越多,供不应求,曾有客户以18万元的高价求购他一把古琴。

“小时候,我爸让我回家当木匠,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木匠。”徐亚冲说,“我这个小木匠却有一颗挺大的野心,我想带村里的年轻人一起,把泡桐树的资源优势和民族乐器的产业优势,转变成品牌优势,让兰考的民族乐器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兰考古琴古筝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又访兰考
《走进兰考》:小人物故事展现大时代变革
寻访千年古琴
走脱贫之路是兰考对焦裕禄精神的生动践行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兰考交卷
古琴艺术的发展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