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专业“六位一体”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1-02-04 07:52唐晓凤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

唐晓凤

摘要:基于“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新医科人才培养理论,从顶层设计、组织机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师资保障等六个方面构建高职医学专业“六位一体”通识教育体系。体系以“三修养、三精神”为教育目标,以具有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学院”为机构保障,以“三层次、四模块”为课程体系,以“三结合”为教学模式,以“多元化”为评价标准,以“教师共同体”为师资保障。

关键词:高职医学专业;六位一体;通识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1-0033-05

一、通识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通识教育被国外一些知名高校引入大学教育并得到高度重视。美国哈佛大学在1945年《民主社会的通识教育》报告中指出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1978年,将通识教育视为“核心课程”;2007年,发布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方案》,从自由教育的角度取消了“核心课程”,由新的“通识教育课程”代替,其内容主要包括八大领域[1-2],后于2018年将原来八大领域课程改为“4+3+1”的新课程模式。英国爱丁堡大学也非常重视通识教育的发展,该校从先进的育人理念、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等视角实施和改革[3],坚持以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才为根本目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依据,以是否取得进步作为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4]。日本东京大学1951年设置了教养部,主要承担“二·二分段”模式的前期教育课程[5];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一生追求智慧与创造的能力与素养”为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中强化通识教育的地位和通识教育国际化[6]。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基本已形成了符合本校校情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组织机构和课程体系,通识教育为培养更多世界顶尖人才打下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才开始重视和推行通识教育。自通识教育引入国内,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国家顶尖大学先后进行了通识教育改革,并分别成立了复旦学院、元培学院、博雅学院和新雅书院机构推行和管理通识教育[7]。2015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在上海共同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旨在探索和反思大学通识教育,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和通识教育的结合;2016年,第二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以“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大学培养制度”为主题;2017年,第三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以“通识教育与‘双一流建设”为主题;2018年,第四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以“本科教育与通专结合”为主题;2019年底,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发出第五届(2020年)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邀请,以“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多元化探索”为主题,年会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从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会议的开展,我们可看到知名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更看到了通识教育的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推行通识教育的时间晚于国内顶尖大学。2019年10月,教育部公示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名单[8],从公示的56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的官网数据了解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设置了与其他二级学院同级别的通识教育教学部、通识教育中心和通识教育学院,还有部分学校将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结合后设置通识教育机构。部分高职院校学者也对高职通识教育进行了探索,彭振宇提出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9],并探讨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10];陈向平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的角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11],并对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可行性路径选择[12]、平台开发和实践[13]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陈瑞达提出以学生工匠精神为核心推动高职通识教育改革[14];刘李娥等学者从职业素养角度探索高职院校通识课程的开发[15]。综上所述,通识教育已经提上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议程。医学专业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钟南山提出医学生应具备学习上的自主性、工作上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心、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16];刘宇珊对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17];安晶将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结合[18];李铁等学者从培养卓越医生的角度研究通识教育课程[19]。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在国际和国内知名高校已得以重视并在育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高职院校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为培养更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心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医护人员,高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并强化通识教育改革。

二、我国高职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通识教育理念不统一、定位不准确。在高职院校探索开展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理念不统一、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通识教育是集“文、史、哲、理、工、医、经、管、艺”于一体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专业教育的扩展并涵盖人文教育内容。大学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初形成“苏联模式”后,出现了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的现象。直至本世纪,国内知名院校才开始重视通识教育,并将通识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中,但有的学校将通识教育视为专业教育的补充,只有少数学校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视为同等重要、相互融通的教育。医学专业课程压力大,导致通识教育培养力度不强,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定位不准确,高职医学专业更是如此。

第二,高职通识教育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从56所高职院校的官网了解到,通識教育机构设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学校单独设置负责通识教育的机构。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设置了与其他二级学院同级别的通识教育教学部、通识教育中心和通识教育学院。二是与其他基础教育机构联合设置的通识教育机构。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基础教学部、博雅全人教育学院(合署);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通识教育学院(体育工作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设置了通识与素质教育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三是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后设置的素质教育或素养教育机构。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素质教学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职业素养教学部(文体中心);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素养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高职56所高水平建设单位只有3所学校设置了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而三所学校中只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有医学院。通识教育制度不完善,机制也难以健全。

第三,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资源短缺。高职通识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理念不统一、定位不准确,导致高职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系统化不强和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从全国56所高水平建设的高职院校中设置了独立通识教育机构的3所高职院校看,通识教育机构都采用下设教研室的方式实现管理。从3所学校通识教育下设的教研室可看出,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主要以人文素质、英语、数学、计算机以及心理素质课程为主,通识教育课程基本上被公共基础课程代替。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比较随意,覆盖面窄,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从3所学校建设的在线课程资源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智慧职教MOOC平台分别建设了1门、10门和20门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分别建设了1门、23门和7门课程。其在线课程资源不多,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更少,课程资源短缺。

第四,高职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从高职已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来看,其教学模式基本都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大班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在专业教育上,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方式代替。通识教育因重视不足、规划缺失、资金短缺等原因致使课程开展难度大,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固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个性难以得到发展、潜力难以得到挖掘、能力难以得到培养,整体教学效果差。

第五,高职通识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重结果轻过程,评价内容单一。高职院校一直重视以就业为目的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机制忽略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

第六,高职通识教育教师资源相对不足,教学效果不显著。高职通识教育开展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识教育教师资源不足。开展通识教育需要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通识教育基础的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而具备此要求水平的教师非常少,高水平的教学名师更少。通识教育师资不足导致通识教育课程资源难以建设,课程教学难以开展,学生选课难以满足,教学效果不显著。

三、高职医学专业“六位一体”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

基于“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新医科人才培养理论,从顶层设计、组织机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师资保障等六个方面构建符合高职医学专业特色、符合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教学的高职医学专业“六位一体”通识教育体系(见图1)。

(一)顶层设计:立足校情并确立“三修养、三精神”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目标

就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而言,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整全的人”。医护人员需要有救危救难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更需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因此,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心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的“三修养、三精神”医护人员。

(二)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并建立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的特色模式

為顺利开展通识教育,必须有健全的通识教育制度作为保障。目前,通识教育办得出色的高等学校都设有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如2005年复旦大学成立了复旦学院,2007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元培学校,2009年中山大学成立了博雅学院,2014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新雅学院,这些通识教育机构负责通识教育的规划、实施、组织和管理。由此可见,为办好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除做好顶层设计外,还需专门设置通识教育机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设置的通识教育机构都是和其他二级学院同级别的。基于已有的通识教育研究成果,应设置具有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学院,并以模块化的课程内容下设教研室。为汇聚更多的医学专业通识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和新发现,多所学校可成立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联盟。

(三)课程体系:优化资源并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医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通识教育发展的核心,课程资源建设是通识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识教育超星尔雅平台是目前比较完善的通识教育平台,集学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于一体,112个机构从综合素养、通用能力、成长基础、公共必修、创新创业和考研辅导等6模块构建了487门通识课程,其重磅推荐的包括经典导读(3门课程)、人文启蒙(1门课程)、时代聚焦(2门课程)、智创未来(4门课程)、院士系列(5门课程)、名师大家(6门课程)、艺术审美(4门课程)、核心素养(3门课程)、思想格局(3门课程)、创新创业(1门课程)和成长必修(3门课程)。超星尔雅平台课程以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为主,涵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及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9门课程。借鉴超星尔雅平台的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基于本校校情,将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通识必修课(占60%)、通识核心课(占20%)和通识选修课(占20%)三层次,同时将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通识公共素养课、通识职业素养课、通识拓展素养课和通识创新创业素养课,建立“三层次、四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使其能符合高职医学专业特色、迎合学生个性发展并促进教师教学。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分模块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将部分医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成“金课”,将部分医学专业通识教育课堂打造成“名师课堂”,必要时还可引入其他院校已建设好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三层次、四模块”医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为实现“三全育人”创设条件。

(四)教学模式:采取“三结合”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中,可采取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和小班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并启迪学生智慧,实现“有效教学”和“深度教学”。部分在主课堂实施效果不理想的课程,可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如部分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志愿者服务课程以及社会实践课程等。第二课堂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并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三结合”的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教学模式为实现通识教育“三教改革”创设了条件。

(五)教学评价:以生为本构建“多元化”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评价体系

在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教学中,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内容的设定、评价功能的强弱、评价方式的选择都将影响人才培养效果。要以生为本,构建以“能力培养、过程体验、素养提升、思维创新”为评价内容依据,集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于一体、集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于一体、集知识能力与职业能力于一体的“多元化”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评价机制。多元化评价机制有助于挖掘学生的个性需求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有效教学”创设条件。

(六)师资保障:建设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教师共同体

师资队伍建设是通识教育实施的保障。为加速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发展,国家和学校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需加快培养一批通晓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内容,熟知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能胜任医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基于教师的兴趣和所授的通识教育课程,建立通识教育教师共同体,旨在研究探讨通识教育教学内容、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等。同时,可将少量的优秀教师打造成通识教育名师,加强通识教育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以期为高职医学专业培养“整全的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final report[R].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2007.

[2]李曼丽.哈佛大学新制通识教育方案及其实施效果辨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2):104-115.

[3]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Focus on a school[EB/OL].(2017-02-21)[2020-03-10].https: //www.ed. ac.uk /staff/ teaching-matters/focus-school.

[4]魏红心.爱丁堡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9(11):90-96.

[5]東京大学教養学部[EB/OL].(2018-08-02)[2020-03-10].http://www.c.u-tokyo.ac.jp/info/about/education/CAS/index. html.

[6]吳守蓉,郭晓凤,白石则彦.日本东京大学通识教育路径探究——基于PDCA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78-82.

[7]孙向晨,刘丽华.建立有根、有魂、有效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18(2):49-53.

[8]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的公示[EB/OL].(2019-12-24)[2020-03-10].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5/201910/t20

191024_405143.html.

[9]彭振宇.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25-29.

[10]彭振宇.论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职教论坛,2012(1):23-26.

[11]陈向平.开发适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3(27):64-67.

[12]陈向平.对高职园区实施通识教育可行性路径选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22):76-78.

[13]陈向平.高职园区通识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5):109-111.

[14]陈瑞达.推动高职通识教育改革,培育学生工匠精神[J].教育探索,2019(3):47-50.

[15]刘李娥,吴访升,盛杨.职业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9(9):62-65.

[16]钟南山,程东海.医学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由与SARS抗争引发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3(4):1-2.

[17]刘宇珊.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2):179-181.

[18]安晶.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4(1):31-34.

[19]李轶,张美玲,龚荷诗.医学院校卓越医生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实证研究——以新乡医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10):80-84.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
艺术设计“六位一体”评价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六位一体”戒除模式探析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成都推进社会组织的党建措施:“六位一体”
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桂电信息科技学院公寓“六位一体”管理模式研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